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关的理论研究,结合对天津市某地的建筑业农民工的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和数据为资料进行分析,认为建筑业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之难产生的原因是一个多层次多纬度的结构系统
关键词:城市社会融入;农民工
一、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状况描述性研究
1、城市物质生活融入度
城市物质生活融入度特指来自农村地区的外来群体在享受城市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方面表现出的基本状况。具体包括由工资收入带来的物质消费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融入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70%的建筑业农民工每月外出用餐的次数仅为1至2次,外出用餐次数为3至5次的仅为18%,建筑业农民工外出用餐的频率比较低。这可能与建筑业农民工的收入以及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关。
在城市务工的建筑业农民工中,根据调查显示其中有3.9%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自己拥有医疗保险,2%的人拥有养老保险,54.9%的人群表示他们只有一份工伤意外险,也有约40%的人群表示对社会保险方面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拥有哪些种类的社会保险。建筑业农民工对社会保障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导致在他们的人身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得到妥善、合理、合法的安置和对待。
2、城市精神生活融入度
城市精神生活融入度是指来自农村地区的外来群体来到城市,从学习文化知识、休闲活动以及文化活动等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融入程度。
从笔者调查的数据中反映出建筑业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十分忙碌,28.2%的建筑业农民工在闲暇时多以休息为主,有24.3%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平日工作非常忙碌,没有闲暇时间。有24.3%的农民工会去拜访亲戚朋友,13.6%的建筑业农民工会选择找其他兼职,不足5%的建筑业农民工会选择休闲娱乐活动。
从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有56%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每周仅有一、两天会通过读书、看报等形式获取资讯;有18%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基本上不看书报;有26%的人群表示读书看报的次数比较频繁。从数据中得出建筑业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
二、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状况解释性研究
1、在经济层面上
由于受到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险等方面不能和城市居民享受到同等的权利,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
根据调查显示,有约25%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从事的工作劳动时间长且待遇低,19.3%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现在从事的工作压力大、没有保障且不稳定。有13.3%的人群表示自己居住的条件差且住所不稳定。同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约6.7%的农民工表示自己经常被克扣工资、不能按时拿到工资;约21.3%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城市的政策对农民有很大的限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对建筑业农民工在城市长期生活造成影响有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城市生活的成本太高。有38.5%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在城市生活的成本太高,无法承受城市的高物价、高房价。另一方面,有36.5%的建筑业农民工是因为城市户籍及其他政策的制约。因户籍限制,他们的子女无法在城市参加升学考试,如果举家搬到城市,子女上学的成本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即便在城市上学依旧无法同城市的孩子一同参加升学考试。同样,因为户口问题,就业的范围也受到了限制。农民工很难在城市找到待遇比较好、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工作。
(二)在精神层面上
大多数建筑业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偏低,建筑业农民工需要参加到学习中来,认识城市社会,学习文化知识,学习专业的劳动技能。
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建筑业农民工进行自主学习的比例比较少,有约50%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去到图书馆或社区阅览室进行自主学习的次数比较少,虽然他们同时也表示有比较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因空闲时间少,没机会学习。在调查的人群中也有约24%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基本不会去,觉得没必要。其中也有约20%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会通过一定方式了解社会、学习知识,但学习的次数不多。
三、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问题解决的对策研究
1、在城市物质生活方面的对策
建筑业农民工应加强自身建设,转变陈旧观念和提高自身素质。建筑业农民工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包括专业技能素质、个人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政府应创建有利于建筑业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社会环境,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并注重对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做好对建筑业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工作和法律服务工作;通过教育培训住址普及法律知识,要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挖掘办学潜力。
2、在城市精神生活方面的对策
城市的建设需要建筑业农民工,城市的生活也离不开建筑业农民工,农民工是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力量。重视建筑业农民工精神需求并逐步予以满足,一方面是坚持以人为本精神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因为精神需求关系到建筑业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参考文献
[1]王春光.中国社会政策调整与农民工城市融入[j].探索与争鸣,2011,(5):8-9
[2]邹农俭.农民工如何市民化[j].江苏社会科学,2013,(2):34
[3]田凯.关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5,(5):24-27
张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