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健康人格刍议
- 来源:中文信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中语文,学生,健康人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7 15:14
摘 要: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她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通常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思想,从而形成健康人格。因此上,要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教师就要通过率先垂范、文道结合、审美体验、教学相长等的个方面做起。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生 健康人格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35-01
教育不仅是要让受教育者获得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让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比要让受教育者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这也可能就是人们之所以说“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学问”的主要原因吧。在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中,健康人格可以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就应该做好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工作。
本文拟从高中语文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她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通常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思想,从而形成健康人格。因此上,要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率先垂范,用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健康人格
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阵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健全人格显得很关键。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得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有高尚的品格,用自己能让学生信服的行动去教育学生。就是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让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格的感染力量。在学生眼里,一个具有热爱祖国,关爱集体,诚实正直,言行一致,办事公平,热爱学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工作认真,待人热忱,作风严谨,心胸开阔,人际关系和谐,乐观自信,不怕困难,管理得法,与时俱进,能执着地为着理想而奋斗等等优良品格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语文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格,才能长久地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
二、文道结合,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等,这些对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和比拟的。文以载道,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和思想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还我河山”的呐喊;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卫国成轮台”,爱国之情感人泪下……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人民、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高中课本中大量的励志美文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三、审美体验,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在上刘鸿伏《父亲》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和孝心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老王》里车夫老王的淳朴无私,散发出底层的光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德海伦凯勒告诉我们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四、教学相长,在教学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完成人格培养的三位一体的活动,目的的达到都靠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来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格培养也当然离不开师生的双边活动和合作探究。
1.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活动 这是教师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的过程,我们可以用语言评价教材中人物的人格特点,赞美其中的优秀人格,批判其中人格的卑劣成分。在领略教材的优美语言、感受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接受美好人格的熏染,摒除人格的弱点,为自己的独立人格的形成提供养料,这是学生接受人格教育的最广泛的语文活动。
2.学生说的活动 包括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朗诵课文或参加朗诵比赛,参加辩论活动,参加话剧表演等等。如果说堂上的听讲是人格内化的过程,说的活动就是一个人格外显的过程,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把自己逐步形成的人格特点表现出来,在与教师的接触和交流中纠正人格中的不足,渐渐形成自己完美的人格构建。
3.学生的阅读活动 主要是学生对教材或课外读物的文本的阅读。这个环节的人格培养有两方面,一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人格因素有意识地、不间断地进行启发和诱导,完成人格培养的过程;另一个是学生对文本中的人格因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引发的明理、觉悟和警醒,形成对自身人格的修复和提升。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活动,更是一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活动,需要各个学科的联动合作,而且任重而道远。
张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