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充分应用好美育资源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语文教师,美育资源,教学
  • 发布时间:2014-11-18 08:20

  摘 要: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基础是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美育,而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掘、利用好美育资源,让学生去欣赏、感受、应用、创造美,去传递美、善的正能量。本篇文章主要讲述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充分应用好美育资源。

  关键词:语文教师 美育资源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261-01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是崇德向善的基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和书法、音乐、舞蹈、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一道,共同构筑起学校美育的平台。

  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审美能力的培养,创造美的能力都和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美育离不开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也离不开美育,两者在学校教育中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最终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我们只有加深对这些美育资源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加以发掘利用,才能上好语文课,完成语文教学的美育任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资源,主要存在于语文和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

  一、语文中的美育资源,大致有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两类

  1.文学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童话、寓言以及其他用文学形式表现的课文。它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的美育资源,也是语文教学中美育资源的主体。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主要靠它来写成。这些文学作品有的再现了自然美;有的反映了社会美;有的赞扬了人的外在美;有的歌颂了人的内在美;有的歌颂优柔美;有的歌颂了阳刚美……;还有一类作品,它把现实生活中的丑恶人物和现象,塑造成反面的艺术典型,使丑的内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赋予丑的典型形象及审美意义。这些文学作品,使学生情感上受到感染,逐步具备甄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形成“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2.非文学作品的美育资源,主要存在于议论文和说明文中。从形式上看,议论文和说明文都必须注意行文流畅、结构严谨、语言准确等特点。这些特点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从内容上看,教材中的议论文和说明文都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严密性。这些内载的和外在的规律对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有作直接和间接的教育作用。另外,议论文和说明文在表达方式上往往兼有描写、抒情、记叙等表达方式,带有一定艺术色彩,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美育作用,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具体、直接,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发掘,使用得当,才能收到良好的美育效果。

  二、语文教学的其它方面也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

  1.语文说话和写作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必然有美的要求。所谓“仪态大方”、“清楚简捷”、“语调和语态”、“礼貌称呼”、“敬语和谦语”,都是对“语言美”的一般要求。至于幽默、诙谐、风趣、机敏等,则是语言美的最高境界了。只要我们在听说训练时认真引导,学生对“语言美”的认识和实践,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包含两方面的美育意义。一是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写作前,学生要对自然和社会观察、感受,这是以美来认识美的过程。二是对美的再现和创造。学生把自己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所见所感写成文章,这是对美的再现和创造过程。因此,为达到说话和写作训练的美育目的,教师应尽多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多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再现美和创造美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自己对美的看法、说法、做法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谐美的正能量。

  2.语文的修辞和书法教学 修辞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语言形式的完美。通过修辞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语言的对比美、对称美、均衡美、和谐美、参差美,以及多样性统一的美,从而追求美的理想修辞效果,逐步形成较为完美的语言风格,形成语言美。书法也是一门艺术,特别是汉字书法更能体现其特有魅力,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是音、形、意的结合体,是其它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此加强对学生的汉字文化自信心教育。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从来就没有分家,画中有“书”、书中有“画”,相得益彰。汉字书法基本要求是笔画清秀、结构端庄、布局匀称、有形有神,是表现书写美的最初形式。至于出入、收放、偃仰、向背、避就等笔法的运用,挺拔、端庄、俊秀、遒劲、秀媚、形似、神似等风格的表现,则是对书法的深层次要求。通过汉字书法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掌握各种表现技巧,更好地表现汉字书法的艺术美,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独特魅力所在,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水平。

  3.语文教学中观察和表现 在观察自然时,学生即可领略到山明水秀、月白风清、曲径小溪的优柔美(优美),又可领略到崇山峻岭、海阔天空、暴风骤雨、雷鸣电闪、惊涛骇浪、急流飞瀑的阳刚美(壮美)。在观察社会时,学生可欣赏窈窕俊俏的形貌,优雅潇洒的仪态,又可感受移山填海的劳动场面、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坚贞不屈的革命情操的壮美精神。从而让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美与人文精神的崇高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演讲和朗诵,停顿的长短、吐词的轻重、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抑扬顿挫),以及各种感情色彩的准确把握,都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艺术教育的基本构件。学生可通过演讲和朗读,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的艺术能力,让听众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目的。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要弃恶从善、弃伪存真、弃丑陋存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美育是基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利用好美育资源,让学生去欣赏、感受、应用、创造美,让学生去发现大自然、人类社会的美,去感受美好的生活,去追求美好的未来,去传递美、善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刘超. 高中语文美育的困境和突破[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陈琳琅. 让“美”在语文课堂翩翩起舞——浅谈美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01:6.

  张时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