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文化人
-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俞晓群,出版,文化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31 13:41
俞晓群先生的这本小书非常有趣。内容很杂,但从作者自己,到做序的沈昌文公,再到其他朋友,似乎都不说全,不知为啥。沈公说:“我们做出版的,天天同三教九流打交道,其中大多是高人,但也少不了怪人、奇人。难为俞兄把这些古怪的交往写出来。”——这是说书里写的是人。《深圳商报·文化副刊》主编张清所做的“代跋”中引的则是“出版圈文化界有很多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事”。——这是说既有人又有事,是晓群先生自己的话。晓群先生自己在“缘起”里还有独立的话,说文章里面有“霸气、位子、自嘲”“写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里面隐含一点讽刺的意味。”——这说的明显还是人,带出一点文章风格介绍。杨小洲先生在序中则说本书“记个人闻见九十九篇”。可能有的读者会说,你说人家写的不全,那你倒说说看,书里讲了些啥?个人以为,书里内容有:记人、编书、读书三块。如果把后两部分合并为事,张清说的也算有理,但更接近内容的说法来自杨小洲先生,即“个人闻见”。
记人
先说记人。作者晓群先生所记之人有褒有贬,他的原意是要写一本模仿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那样的《丑陋的文化人》,但后来,沈昌文公看过后提出建议,将题目改为《可爱的文化人》,原因是:“这样做,可以使我们的写作更自由,更有蕴意,更符合‘曲笔之道’。……
文化人的糗事、丑事、尴尬事,缺点、弱点、敏感点……都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不可回避,不可分割;换一个角度看,它们也是很可爱、很有趣的。况且许多‘负面的东西’,可能并非真是负面,而是我们一时的认识误差而已。”沈公了不起!他这样说并非老于世故,而是真正的有容乃大。作者因此笔下有量——记尊敬的前辈,如老编辑、老作者,或记常规意义上形形色色的好人,自然秉笔直书。记无良之人,则隐去名姓,颇留余地。记人之精彩,笔墨虽少,却能抓住一点,入木三分。
比如记钟叔河先生。谈到1990年向钟先生约稿,钟先生一直不说写或不写,作者也一直未死心,一直追到2011年,钟先生80大寿时,才为钟先生出版了一本小书,了却心愿。钟先生做寿,作者因故未能到场,只好在北京电话祝寿。电话接通后,因为钟先生的口音浓重,所以有很多话作者并未听懂,但有一段却听得清楚。钟先生说:“20年前你约我写《载道以外的文字》未成,现在总算了了你的心愿,我也不再欠账。”谦谦君子,大约如此。
作者记参加七七年高考后的体检。高考结束后,他带一群同样参加考试的年轻人到一个乡镇医院体检。体检中出现一个怪现象,大多数考生的血压都超标。作者有家族遗传的高血压,这时更高:高压160,低压110。急得作者浑身燥热,跑出医务室,站在室外的风雪里,一把把往嘴里塞雪。一个女医生远远见此情景,落下泪来,遂提出,这么多学生都是高血压,一定和天气与心情有关。如果都标上“双项高”,就会被取消录取资格。但都记为正常,又会违反纪律。如何办呢?大夫们商议的结果是,让血压高的考生躺着量一次,实在不行,就记录“单项高”。最终,作者虽然因为“单项高”被限制了专业,但每每忆起此事,都很感念那些淳朴的乡村医生。
编书
作者当过多年的出版社社长,所策划和编辑的很多图书,都被业内传为佳话,同时也获得了不俗的经济效益。个人以为,这主要得力于他对出版所树立的坚定信念。在书中《上市》一文里,作者记述了两段故事,读来令人颇有启发。我们可以不了解作者在出版上的理念,以及他做过什么,但只要了解了他不想做什么,就可以清晰地读懂这个人。
作者说,20世纪90年代,兰登书屋通过资本运作被纽豪斯传媒集团收购。纽豪斯注资时,让银行家出身的维塔尔入主兰登。维塔尔的经营思路是“每一本书都必须盈利”,于是兰登出了很多低俗无聊的书。维塔尔还要求出版公司裁减人员,只出版销量大的品种,结果很多有文化理想和追求的员工都被裁了下来。这样做的结果是,1997年,兰登的利润率只有百分之零点一。到1998年,纽豪斯沮丧地把兰登卖给了贝塔斯曼。英国著名的出版社DK的故事与兰登类似。它原来是以“内容建设”为主导,并因此上市。为了实现更高增长,他们请来一位市场运营专家,这位专家主张“营销高于一切”,鄙视“内容建设”。他的方法是裁减人员,降低内容投入,把费用投入到营销中。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发行畅销书《星球大战》时DK一败涂地,连现金流都断了。
这让我想起近年我国出版业内声名鹊起的一家图书公司。这家公司的领导者原来从事广告业,他将广告业的营销经验引入出版业,在一段时间内,因为其策划、营销、设计等多方面的思路与众不同,所以获得了良好的“两个效益”。一时间被众多出版人争相模仿。模仿过几年后,尽管那家公司的效益仍旧不错,但很多模仿他的出版人开始意识到了问题。那就是:文化不是用模板能套出来的,它不应该一成不变,而应该多姿多彩富于变化。一个出版人,一家出版社,就应该有自己的气质,不管是高矮胖瘦美丑,做自己最重要,而不是做别人。
大概因为作者是个坚定地做自己的人,所以他对很多众口一词的事并不随声附和。比如毛边书,很多藏书人都喜欢藏毛边书,但作者却怎么看都觉得“有一种乱七八糟的感觉”,始终喜欢不起来。可接触多了,他慢慢有了鉴别,在《毛边书》一篇的结尾,他记下了胡愈之在巴黎看到的毛边书制作的方法,算是一种独立于外的认可。这种态度,正是一个合格编辑最可贵的品质。这样的人做营销,自有他的一套。书中《迷恋》三篇中,他做“白纸本”,专注于封面材料精工细作,为了提供给读者最好的藏书票不惜多费工本——他所做的每一项细致工作最终都能在市场上得到回报,不能不说这是坚定信念所带来的成果。
读书
书中有多篇文章,算是作者的读后感。与一般读后感不同的是,作者在其中很少引入文艺原理、美学思想等来分析他读过的作品。他或是直接将读过的有趣的观点拿出给读者看,或是由此及彼去联想一些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仅举一例:《本草纲目》中有《人部》,即与人相关的可以入药的物件:指甲、骨头、人肉、人汗、牙齿、屎尿血汗等,作者由此谈开,直写到奥巴马与普京对坐,实在是好玩至极!
《可爱的文化人》
作者:俞晓群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4.8
定价: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