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是任性!”这句话曾一度成为流行语,并且成为微信段子的抓手。大家通常的理解是,有钱就可以不受拘束,跟着感觉走,由着性子来。但其实,这句流行语背后的故事却并未广为人知。
老刘买保健品与“有钱,就是任性”
2014年4月,老刘花了1760元网购一款保健品。不久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老刘必须再买其他配药才有效。老刘信以为真,汇去了5500元。但接下来他就陷入了无休止的接电话中,在4个月的时间,基本就是不停地给对方汇钱。而骗子觉得,老刘的存在简直超越了他们的想象。到他们骗了30多万元的时候,所有的骗局理由已经用完了,就找了个前一批人是骗子的理由,再把骗局重演了一遍。但老刘还是乖乖上当了。最匪夷所思的是老刘的态度。他说,在被骗7万元的时候,已经发现被骗了。那时心想,才这么点钱,公安应该不会管的,干脆把数额弄大一点,一方面想稳住骗子,找机会报警,另一方面,骗子也说会退钱,幻想或许真能把钱拿回来。就这样,老刘继续选择拖着,结果被骗了54.4多万元。后来,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作了一句调侃的评论:有钱,就是任性。
任性还是“被恐惧胁迫心理”
老刘的上当,与其轻信的性格有关,骗子在被捕后曾说“他太好骗了”,说什么就信什么。但在其被骗的过程中,却有着更为隐秘的心理机制在推动他一步步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在遭遇被骗的时候,老刘开始信以为真,但随着自己的钱一次一次汇出,他自己也觉得不对头了。但如果此时选择清醒,他就要承担一个事实:自己被骗了很多钱!既破财又丢人。破财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不愿接受的事情。被骗破财则更加令人自责难堪,特别是被熟人知道了,难免会遭遇尴尬与嘲笑。但如果选择听信骗子的话,那么至少还有希望,毕竟人家在电话里要么情词恳切,要么义正词严,让自己看到了一线曙光,感受到了一丝安慰。于是,老刘就选择了用幻想麻痹自己,一次一次地顺从骗子,以这种方式来避免自己遭受心灵的折磨。
这种心理是一种典型的被恐惧胁迫的状态。即当事人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如果突围,就会面对危险,面对恐惧,承受损失和风险;如果不反抗,则可以暂时性地回避恐惧,回避真相,但实际上会让自己陷入一个更大更深的麻烦当中。
勇于面对与消极等待
像老刘这样被胁迫的事情,其实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只是很多人一直被胁迫着,不敢暴露而已,尤其一些畏罪潜逃的人员,在流亡中被想象的惩罚胁迫着。当人处于这种状态时,如果想要摆脱,首先要敢于认输,接受现实,抱着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心态,承担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越早地面对,就会越大限度地止损;越拖延回避,损失就越大,越难以控制。
其实,如果真正地直面现实,很多时候危险一般都不像担心的那样不可收拾,真正地面对了,甚至还会有转机出现。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人乘船旅行,上船后发现自己没带钱包,没法就餐。本想忍两天过去,但一天过后就忍不住了。于是抱着随它去的心态,到了餐厅饱餐一顿。然后叫来服务员,说:“我没带钱,你们看着办吧。”不料服务员却说:“先生,您的船票已经包含了餐费,吃饭是不收费的!”这个故事再次告诉人们,面对现实远胜过消极等待!
摘自新民网
文/宋崇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