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及商业银行的应对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10 09:33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总体来说,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市场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从1993年的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便已经开始了,到今年已经缓慢得发展了二十一年,这二十一年里,我国还是取得了利率市场化方面的很多重大成就和突破。
2000年9月,我国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圆、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还没有完全放开。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
2006年8月,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支持灾后重建,人民银行于当年10月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住房抵押贷款的自主定价权,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2012年6月,央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7月,再次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2013年7月,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将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二)利率市场化的紧迫性-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倒逼
余额宝代表的互联金融产品出现。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余额宝。这个新型的货币基金,凭借着其远高于银行利率的收益率,自一出场便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短短半年时间,至2014年1月13日,余额宝的规模已经到达2500亿,成为了货币基金中的老大,3月底,余额宝的规模达到了5800亿,发展速度令人难以置信,随后余额宝规模发展虽然有所放缓,但是其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余额宝的成功使得各种企业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互联金融货币基金产品,百度的利滚利,苏宁的零钱宝,平安的平安盈等等。
互联金融受追捧原因。余额宝的出现及壮大一定程度上是非常合理的。对老百姓来说,存钱到银行,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不过3%(算上浮动上限),更不用说活期存款那等同于无的利息。而货币基金刚出现时,其基金收益率的峰值近7%,虽然最近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收益已经大幅降低,保持在4.5%-5%,但是凭借着余额宝的高流动性,安全性也可与存款媲美,收益率又长期远高于活期存款,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吸引力远未降低。
传统货币基金有很大的劣势。在互联金融产品出现之前,货币基金投资门槛远远高于存款,普通居民投资货币基金不方便,单只货币基金的规模大多也不大。而支付宝、微信提供的余额宝、理财通直接打通老百姓与货币基金的障碍,甚至比去银行存款还方便,而一度超过6%的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意味着一年期及以下的存款将开始搬家。目前余额宝开启的这个势头也已经蔓延到各大银行和基金。
这些互联金融产品的备受追捧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的利率长期受到抑制,存款利率由央行决定,使得居民存款的收益率远远低于投资其他金融产品,这既成为银行获得超额利润的源泉,也是近十几年来央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低成本贷款的基础。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资本市场的利率相较信贷市场越来越高,金融市场的利率整体趋向于市场化。企业、金融机构与大额资产所有者通过PE、信托、股票一级市场等多种投资方式获取收益,就算存在银行里,也可以享受协议存款的高利率优惠。相反,一个存款不多的小老百姓却没什么好的办法分享这种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有5万元的门槛)。
这也符合过去经验上的利率自由化的进程,先惠及金融机构、再惠及零散储户,先惠及大额资金持有人、再惠及小额储蓄,先惠及富人、然后惠及穷人。在改革议程的设计上也是遵循这种路径,普通小储户的利益总是被放在最后。
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是以技术进步降低收集用户的成本,低成本吸引大量用户后,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增加用户的黏性。此后,互联网巨头们一面维护着海量用户,一面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设计金融产品,用“余额宝”、“理财通”让小储户直面高收益的金融产品,这实在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互联金融倒逼利率市场化。我国存款利率自由化的路径是发达国家经验中闻所未闻的,这也是意味着,中国的存款利率自由化必须正视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变化,如果放任这种情况而不改变,银行的存款将迅速向资本市场搬家,尤其是那些最基础的储蓄存款。这将带来多方面的风险。
首先,银行将不得不更早就开始高息揽储,银行的经营风险会迅速抬升;其次,资本市场的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但小储户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旦风险来临,尤其是较大面积或系统性风险出现时,将严重冲击社会稳定性。
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如此之高,已经是相当的不正常,它对应着近几年社会融资利率水平的全面抬升,全社会的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能否有7%的增长都很难说。货币基金也并不是保本保收益的,2008年就曾出现过负收益,可想而知,当储户辛辛苦苦把钱搬到余额宝,居然还亏钱了,小储户们能接受这一现实吗?
化解这一切的唯一路径,只有让存款利率更快地走向市场化,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和搭国家信用的便车,就必须让银行自担经营风险,这意味着酝酿己久的存款保险制度需要尽快面世,在保障小储户利益的情况下,让银行自行决定存款利率,吸纳存款,也让各类储户自行权衡收益与风险。
(三)利率市场化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我国资金流通和运作的中心是银行,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对整个金融改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国银行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商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这就要求在银行体制改革方面合理界定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相应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银行经营机制转换方面强化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宏观调控,实现由行政管理向市场导向管理的转变,推动银行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行为、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化发展为导向,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银行的特殊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
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金融机构参照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权,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其中又是主要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作来实现的。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经济杠杆,对国家有效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利率市场化,不可能真正形成连接个人、企业、银行、财政等金融市场主体的有效途径,不可能产生利率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和反馈机制,利率的杠杆作用就会完全失效,政府很难获得真正的市场价格信号,任何间接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可能遭受失败。利率市场化是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有效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由行政直接控制向市场间接控制转变的重要条件。
有利于形成比较规范的金融市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育和形成之中,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规模不大,市场主体单一,融资工具少,市场机制不健全,运转效率低下,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垄断和分割,资金不能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银行之间以及各金融子市场之间有效进出和自由流动,特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割与脱节,打断了资金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循环,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刚性配置、结构性失衡和寻租行为。在加快我国金融统一市场建设,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中,利率的市场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每年需解决1000万人新增就业,解决新增就业的最主要贡献来自于城镇中、小企业。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会促进金融市场主体的发育和充分竞争,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而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四)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盈利是任何企业与公司所追逐的最终目标,商业银行也不例外。一般而言,商业银行是通过吸收存款并支付相应利息,通过贷款并收取相应利息,利用存贷款利息收支的差额实现自身盈利。倘若利率一直不变,商业银行可以不断扩充自身的贷款业务,从而获取到更多盈利。
现如今,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逐渐缩小,对传统经营方式下的收益产生较大冲击。2012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中行、工行、农行、交行、中信、民生)收入来源的统计结果表明,除中国银行外,其它银行的主要收入约80%都是来自传统经营下的利息收入,而同期美国FDIC所管辖的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仅占据总收入的64%,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受利率影响更大。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为了吸引到更多的存款,我国小型商业银行往往采取利率优惠措施,如湖州银行采取了存款利率上浮10%的政策。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形成一定难题。伴随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利率的市场化将会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加剧,信用风险随之恶化。金融市场风险围绕着利率风险展开,利率变动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剧。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作为商业银行资金货币的价格,受到资金供求关系影响。它将遵循市场需求状况对自身价格的水平进行不断调整,这就给商业银行日常的稳定经营带来挑战。
利率市场化不仅影响着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对其资产、负债、其它金融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银行业务的调整。任何一项事物的产生都有两面性,利率市场化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定机遇,挑战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商业银行必须在困境中抓紧机遇,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完善日常经营。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资产定价与资本结构能够自主调整,银行可以结合市场环境以及自身规模对其资产结构进行科学调整,积极完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提升经营水平,促进银行顾客结构的优化,从中选取更为优质的客户,同时大力开展中间业务,提升业务的竞争能力,从而不断促进银行利润的提升。
利率市场化能够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就目前情况而言,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传统贷款业务,中间业务拓展的很少。利率市场化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银行收入逐渐减少,利润逐渐降低,不能再过多依赖传统存贷业务获利的陈旧经营模式,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的资产结构进行调整,降低传统负债业务比例,加速开展其它中间业务,促进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出现,并从中获取利润,完善服务。
(五)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对策
继续保持价格优势,逐步健全存款保险机制。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发展,一方面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取得发展,首先要以充足的资金做为铺垫。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资金比较雄厚,其支付能力深得人们信赖。而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存款人往往会对其支付能力心存顾虑。为了吸收更多资金,城市商业银行可以继续推广利率优惠政策,以存款量来促进收益。此外,为了排除人们对城市商业银行支付能力的担忧,银行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建立及完善存款保险机制。银行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选择一个存款的担保人,从而增加自身的信用值。
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伴随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波动的幅度与频率逐渐提高会导致利率期限结构日趋复杂,最终可能对商业银行盈利与风险管控能力造成影响。可以考虑设立一个专职的利率监管机构,对利率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进行准确预测,做好利率风险的预警,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应加强其内部控制建设,设立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健全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切实执行到日常实践当中,保障制度执行的严肃性,还可以配套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以期激励作用的较好发挥,同时完善风险管控程序,站在战略性的高度上实现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加强创新,提升资金定价能力。市场决定利率即为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应该在围绕基准利率,并以其为核心进行自主定价,银行进行市场竞争的核心就在于存款利率,利率过高会影响银行利润,利率过低又可能造成顾客流失。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数银行为了争取客户,已将存款利率设定到浮动利率上限,这并不是治本的方法,商业银行应提升独立判断风险溢价的能力以及承担风险定价责任,可考虑采取差别化的价格策略,例如量大优惠、风险收益对称、优质优价等措施,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资金定价机制。
朱培臻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