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约会有真爱?

  数学是寻获真爱的秘诀?我有时会对此表示怀疑。数学中的那些“配对”方法确实包裹着一层“浪漫外衣”,但它们更适用于数学领域,而不是婚恋领域。

  以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盖尔·沙普利算法”(Gale-Shapley algorithm)为例,它是一种寻求稳定匹配的策略,通过该算法成功“配对”的二人都觉得对方是最好选择,且不会再做其他选择。该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活,比如,将学生分配到各个学校、为换肾者寻找匹配的肾源,为单身男女“配对”等。不过由于对同性恋、双性恋、多角恋以及离婚等特殊情况预估不足(“盖尔·沙普利算法”必须在两个元素数量相同的群组间进行,且进行的必须是一对一配对),该算法无法完全胜任“红娘”这份工作。

  在花钱加入线上交友大军之前我们需要深思熟虑。别忘了,扬言要帮助单身人士成功“脱单”的人以前也有过。有人在1924年出版的《科学与发明》杂志上发现了出版商Hugo Gernsback撰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预测说,人类很快就可以像马一样利用科学的配对方法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了。此类科学方法包括佩戴“电子脉波计”(记录脉搏)以及进行“身体香气测试”(测试中,一方处于玻璃密封舱中,另一方通过舱顶的软管来闻对方的体味)。

  提供更多的个人数据就能提高“配对”的成功率吗?交友网站总喜欢用实打实的数据让一个人的形象更丰满具体。你可以提供自己的一切信息,尽可能地详细,然后让计算机帮你寻出合适的另一半。美国著名交友网OkCupid是技术宅们的聚集地。那里有数千个问题等你回答。从“你喜欢喝啤酒吗”到“你会读另一半的邮件吗”无不涵盖。注册者不仅要写出自己的答案,还要写出他们期待对方给出的答案,并注明这些问题在他们心中的重要程度。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我们隔三差五的就会听说有人在OkCupid上做着“爱情尽在掌握”的春秋大梦。比如数学天才Chris McKinlay侵入OkCupid系统,对其中2万名女性的个人资料以及600万份答题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作为参考优化自己的个人资料,从而吸引大批女性的关注。就这样,McKinlay把自己变成了块“阅人无数”的“爱情磁铁”。其实,OkCupid自己的研究也表明,线上交友相当不靠谱。这里涉及一项颇受争议的实验。该实验挑选了几组被标记为“不匹配”的男女,却谎称他们“高度匹配”。人们以为这些“不匹配”的组合很快会不欢而散,但实际上,他们聊起天来和那些被标记为“匹配”的组合一样开心。总之,计算机说你们合适也好不合适也罢,都别太当真。

  《恋爱数学》(Mathematics of Love)一书的作者HannahFry戳中了问题的要害。她认为,数学方法只能完成预设好的任务:比如帮助单身人士找到心中设定好的另一半。但问题就在于,你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在心中勾勒出的另一半的那些特征,比如迷人、性感、有趣、帅、幽默等,与那些人们在数据库中输入的诸如“喜欢啤酒、棋类游戏、喜欢读Malcolm Gladwell以及红头发”这样的词条很难匹配。如果计算机无法提出恰当的问题,就很难得到匹配的答案。

  我们要真心祝福Chris McKinlay。他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约会马拉松之后,与自己遇到的第88个女孩Christine Tien Wang订了婚。他的经历恰恰说明,“操作配对”程序纯属扯淡,寻获真爱的“不二法门”就是不停地约会。(译/刘晓帆)

  蒂姆·哈福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