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经理“私奔”潮

  站在4000点的分水岭,是那些疯狂奔向私募的基金经理们拿出真本事的时候了。

  “终于等到了。”翻红的指数跳上4000点的那一刻,尚银看着办公室墙上巨大的股指屏幕,轻轻吐出一句。

  这句话,不仅是尚银这个曾经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的心声,也是整个基金和券商行业从业人员苦等多年的肺腑感叹。自从中国股市在2007年那场股灾中一蹶不振,这些自嘲是“靠天吃饭的金融民工们”就开始了多年卧薪尝胆的等待。

  “现在只知道风来了猪都飞上天,我跟你说句实话,什么钱荒、‘建国底’,连海豚都快沉到海底淹死的时候,猪都不知道在哪里。”当《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问及对市场传言A股要上10000点的看法时,尚银的右嘴角轻浮起一丝笑容。

  不过对于常年潜伏在股海戏水的“海豚”来说,这股风在其职场生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多时的谋划,尚银终于在2014年年底辞职,离开了自己供职10多年的一家综合排名前五的公募基金。他和另一家牛气哄哄的公募基金副总经理尚金以及其他“海豚海狮们”一拍即合,成立了投资顾问公司,并且继续在公募行业四处物色人选,招兵买马,准备大杀四方。

  可以说,中国股市上升通道的大幕已徐徐拉开,并且迅速蹿上了4000点这样一个不低的水位。站在这个分水岭,操盘应该向左还是向右,是这些疯狂奔向私募的基金经理们拿出真本事的时候了。

  “为自己打工”

  今年以来,特别是在三四月份,很多信托公司都忙翻了。由于阳光私募产品数量的暴增,为了招揽客户,筹备多个阳光私募产品的路演,相关工作人员经常忙得通宵达旦。Wind数据显示,今年1-3月的阳光私募发行额分别达52.48亿元、35.46亿元和52.02亿元,合计发行近140亿元,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增长156.29%。其中,股票型私募的发行规模占比达72.37%。

  至于“奔私”的公募界人物,包括前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原兴业全球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晓明、前博时基金权益投资总部董事总经理兼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邓晓峰、前宝盈基金的基金经理王茹远(王宏远妹妹)、前景顺长城副总经理王鹏辉……据Wind的统计,2014年共有212名基金经理离职,刷新了之前两年离职基金经理的历史数据。行内人士表示,今年开年以来公募基金从业人员已经拿了奖金,离职人数有增无减。

  除了轰轰烈烈的“奔私”潮和越来越听不过来的产品路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见诸报道的各种“公募一哥”、“公募一姐”、“新公募一哥”、“新公募一姐”们的数量明显增多,而且都无一例外有一个“前”字。这与离开公募的大平台后,基金经理们需要更多噱头宣传自己和产品有关。

  尚银告诉《21CBR》记者,在公募的时候根本别想请动自己去做路演中。来到私募之后,他不仅要看盘,还需要在各种路演为投资者现身说法。不过他甘之如饴,牛市之下,基金经理们更愿意出镜分享自己的观点,更乐意对大市和行业进行解读。

  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尚银的老板尚金告诉《21CBR》记者,团队构建及利益分配是筹备新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明白大家为什么‘奔私’?说白了就是行情好的时候,有能力的基金经理不会甘心于只做职业经理人,业绩再好也只是拿几十万、上百万的奖金。我们想向阿里巴巴学习,新公司弱化股东的权益,用合伙人的精神来管理公司,把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合伙人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私募的结构短小精悍,大家都是为自己打工。”

  负责招聘的尚金透露,他们找人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必须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虎将。目前新公司团队有19个人,2014年他们在职场的薪水共接近8000万元。尚金透露,现在还有不少托人情递来的简历,不过由于达不到要求,他都婉言谢绝了:“其实一个私募如果想做得长久,风控和研究能力真的很重要。我们这些受过训练的‘正规军’,就非常重视风控,要专门成立一个风控委员会来管风控。另外我们的研究员都必须精挑细选,现在我们公司的几个研究员,本来在公募的研究也已经做到数一数二,是完全有能力做基金经理的人选,一开始也是想来这里做基金经理的。我花了不少口舌说服他们继续做研究员。我们的交易部,也是挖了上海一个业内很有名的‘红马甲’(即操盘手)。可以说我们在人力上的投入非常大。”

  愿意花大价钱挖人的目的,尚金坦承,私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那些大牌们过往辉煌的从业经历能成为吸引投资者的重要筹码:“既然让大家把钱给我们,就要告诉大家我们这艘船不是一个小帆板,是一艘有组织、有准备的大船,不是拿着大家的钱玩两下,最后漂到哪里都不知道。”

  另一方面,尚金也深深明白,大家放弃安稳的公募生活,跟着自己“奔私”,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从职业经理人变成私募的老大,尚金觉得责任重大:“说实话,这些员工其实也是我在业内认识多年的兄弟,私募成立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我也狠狠砍了他们工资一刀。我其实内外部的压力都很大,因为我要对得起这些合伙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过去反抗资本家要造反,拉着19个兄弟到山头当土匪,你要干不好就被灭了,家破人亡以后没有退路了。所以我要对这些跟着我、信任我的兄弟们有个交代,要赚钱,要给投资者赚钱。客户赚到钱了,我们这些合伙人才没有压力。”

  “私奔”之惑

  尚银开始了私募基金的新生活之后,发现有许多新问题需要去调整和适应。比如以前在公募的时候,借助公家的背书,他觉得自己也是很大牌的,打理的基金一般不去参加路演。就算偶尔屈尊纡贵去路演,所面对的也是有一定金融和行业知识的渠道商。而“奔私”之后,尚银需要出席不同的私募路演,路演的对象则从相对专业的渠道商变成了很多有钱的大叔大妈们,他也开始回答各种“有点奇葩”的问题。有钱买信托的大叔大妈们很多都不关心投资思路和投资路径,上来第一句话就是:“你能给我赚多少钱?”尚银笑言这和很多P2P出资人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

  有一次,尚银在某个路演中阐述完自己过去在公募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新公司顶配人员的辉煌经历之后,有个看上去五六十岁的大伯悠悠地举起手提问。尚银向《21CBR》记者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大伯很直接,原话是:‘其实呢,你敢从公募跳出来混,我们相信你也不是吃素的,过去那些收益率啊高回报啊什么的就不用吹了。我就想知道,你们整个团队个个都是人精,过去在公募拿的薪酬加起来都几千万上亿的,现在一起在这个私募里干,整个产品募集的钱也就几个亿,从我们这儿赚的怎么够你们分啊?’”

  这个问题迅速点燃了现场投资者的兴趣,望着下面几百双关注而期许的眼睛,尚银觉得有些哭笑不得。他向记者自嘲道:“这说明私募的很多投资者是不懂得私募本身是如何运作及盈利的。我从公转私,也算是为中国的普惠金融做了贡献。”

  虽然在直面客户的态度上需要做些调整,但是尚银觉得从技术操盘来看,私募的技术压力小了。他在公募做基金经理七八年,平均规模上百亿,每天看的是一两百亿元的盘。尚银笑称在公募做基金经理常常会有一种错觉,感觉自己非常有钱:“因为两百亿元规模的资金一天盘中波动一个点,两个亿就没了。老板是很着急的,但我们自己看得太多,麻木了,不就是一堆零没了吗?这时候人就会对财富有点恍惚,感觉自己富甲一方。”

  由于有了在公募阶段的高强度积累,尚银对自己管理私募基金的投资能力非常自信,他认为也只有在公募中最优秀的那拨人才敢跳出来做私募。打理公募的时候,由于盘子太大,很多地方无法管理得很细致。如今转战私募,他觉得难度下降不少:“不是我自卖自夸,管理半径一下来,高下特别明显。私募基金经理鱼龙混杂,有的人可能有时候管一千万元还可以,但是管一个亿他就不会玩了。有的人管一个亿可能做得很好,但是给他十个亿就不会玩了。对于我们这种管理几百亿元出身的人,来私募就是弄个一二十亿玩,这就像耍关大刀的现在玩个菜刀,游刃有余,所以我很多公转私的朋友的收益率基本都不愁。”

  现阶段尚金和尚银的工作重心,就是搞好新资管公司成立后的首秀——“XX一号”私募产品。尚金非常直接地告诉《21CBR》记者,这个产品是一场只许胜不许败的战役:“公司未来别的产品不敢说也不好说,但是第一个产品是赢得客户的本钱,更重要的是我们丢不起人。这是干事情的一个起点,做好了,研究员和市场部看到希望了,整个团队都有信心,才能正循环起来。如果第一个产品弄砸了,大家都觉得不行,我们也别玩了,卷铺盖回家。”(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尚金、尚银均为化名)

  本刊记者 吴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