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科学管理

  母猪的体况管理和配种管理,与农场的母猪淘汰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控制好母猪的体况,正确的配种管理和良好的淘汰策略,都会对你农场的盈利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荷兰,每年母猪的更新率平均在45%左右(35%~60%之间)。当母猪不再适合生产或者被其他更高产的后备母猪取代时,母猪将会被淘汰。在中国,母猪的平均更新率远远低于这个水平。由于缺乏完善的母猪数据绩效,很多农场主主动淘汰母猪的意识不强,多是因肢蹄病、子宫炎等导致的被动淘汰母猪为主。

  饲养后备母猪的成本较高,所以我们希望母猪的使用年限尽可能的长。但我们要聚焦于母猪高产能的生产年限,因为窝产活仔数与胎次数有关。我从农场管理软件中导出的数据分析不难看出,第一到第三胎的窝产仔数逐渐增加,接着是平稳趋势,最后出现下降的趋势。第八胎后仔猪的均匀性将会受到影响,因此死亡率也会增加。每个农场都应该有胎次和母猪生产绩效的明确数据,这是我们实施主动淘汰策略的重要依据。

  正如前面所述,母猪的使用年限很重要。而科学的饲养管理对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尤其重要。减少低胎次母猪的淘汰率(非正常淘汰),下列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1、后备母猪管理。选择后备母猪,腿应该是完好的,蹄平等,同时是发达的,至少有12个有效奶头。采用荷创后备母猪专用料,可确保日增重在600g左右。一般要求,配种前的后备母猪(240日龄)体重应达到140kg。后备母猪的驯化尤其重要。驯化不当,会让后备母猪更易感染疾病,增加死亡的风险。同时,疾病也对生长中的后备母猪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2、健康管理。为提高母猪的使用年限,控制和预防疾病很重要,应考虑定期监测母猪群的健康状况。选用合适的疫苗和使用特定的接种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3、体况管理。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查阅我以前的一篇文章。在中国,母猪的体况还没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在很多的规模农场,母猪的体况是令人担忧的。母猪体况差,不仅会降低产仔数,造成初生重小,而且会增加母猪非正常淘汰的比例。断乳母猪掉膘严重,会延长断奶至再配间隔,严重的不发情;增加返情率等等。

  4、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对猪的生育能力产生大的影响(尤其是后备母猪)。霉菌毒素使猪会更容易生病。要重点关注饲料原料的选择及储存条件。

  5、淘汰基于猪群的平均记录。通过你的农场管理软件或统计表,打印出20%产量不高的母猪的列表,发现哪些母猪需要淘汰。分析农场猪群的记录,若指示母猪在一定的胎次后,其生产力降低。那么,你农场母猪的使用胎次应减少(调整选择标准)。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淘汰母猪?为了减少母猪非生产天数,最好断奶后立即淘汰。当母猪的腿有问题的时候,做出一个决定,淘汰或处理掉。在其他情况下,快速做出决定以避免增加NPD。要训练你的员工,让他们具备有识别猪病的能力,他们清晰是治疗还是淘汰的决定是很重要的。

  在荷兰,母猪淘汰的基本规则是专注于一个40%~45%的更新率。决定时刻的选择(淘汰与否)主要在产仔过程、产仔5天后(母猪的产奶和仔猪的生长发展情况)、断奶过程。你可以使用夹子或写字标记要淘汰的母猪,这样你的员工就能记住或辨别已做出的决定。

  决定淘汰与否,我们有两个选择方法: 一是以产量为根据(出生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发情和返情),二是根据乳房和乳头、腿和蹄(与腿相关的问题经常是暂时性的)、跛行和运动等。记住,一些小的问题在怀孕孕期间会更严重,因为怀孕期间体重增加。有时母猪在生产过程中会咬死仔猪(侵略行为)。GGP农场必须明确淘汰这些母猪,消除他们的后代这种行为。

  260日龄前没有发情的或返情再配后二次返情的后备母猪应淘汰。第一胎母猪断奶后28天内未发情或返情再配后二次返情淘汰应淘汰。第二至7胎的母猪,断奶后28天内未发情或返情再配后二次返情淘汰;窝产活仔数<11头或断奶仔猪数<10头的淘汰(荷兰标准)。8胎或者更高的母猪,断奶后的15天内未发情或返情即淘汰;如果出生活仔数或断奶仔猪数低于之前的淘汰。一般在母猪的寿命期内,最多3次返情是可接受的。

  通过执行一个良好的淘汰策略,你能保持一个良好的胎龄结构,确定一个固定的后备母猪的供应商(种猪场)和替换计划将帮助农场达到更好的生产成绩和疾病控制压力。重要的是在1~3胎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样的话,很多母猪会在3-6胎也有高的生产成绩。目前,中国生猪的价格较低。许多农场减少母猪头数不买后备母猪了。通过这样做,你会毁了理想的胎次分布。最后,你必须购买后备母猪,因为母猪数量减少太多。这将破坏农场抗病能力(年轻的母猪必须习惯于在农场的疾病压力)。

  Harry Neulen:中文名荷瑞,来自荷兰东部的兹沃勒市,著名实战养猪专家。

  宋培武 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