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圆环苗是控制好混合感染的第一步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 关键字:免疫圆环苗,混合感染,蓝耳病
  • 发布时间:2015-05-07 08:30

  研究表明,PCV2单一病原引发疾病很少见,90%以上的病例均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而且单一PCV2感染往往不会引起猪只严重的临床症状,由于该病毒感染猪后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增强对其它多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引起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低致病性的病原体发生继发感染,使动物群体发生难以控制的复发性疾病和多重感染。因此,想要圆环苗免疫获得较好的效果,还要注重共感染病原的综合防控。

  临床90%以上为混合感染

  据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猪病技术服务专家夏伟介绍,临床上发病多见PCV2与蓝耳病病毒(PRRSV)或猪瘟病毒(CSFV)、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博卡病毒及猪输血传播病毒(TVV)等混合感染。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刘长明研究员也认为尽管目前认为PCV2是引起PMWS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其它病原(如:猪细小病毒PPV,PRRSV,CSFV等)的混合感染也具有重要的协同致病性。单一感染PCV2或PPV不能够引起PMWS。

  PCV2与猪肺支原体混合感染试验猪,能导致肺及淋巴组织病变更为严重,发生PRDC的几率也增加。夏伟告诉记者,PCV2病毒除了经消化道与呼吸道传播,妊娠母猪带毒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在自然感染PEDV的猪群中具有很高的流行性,在新生仔猪中常发生PCV2和PEDV的混合感染,引起严重并反复发作的腹泻。

  除了病毒性混合感染,PCV2引起猪只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力与抗病力低下,发病中也常见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及附红细胞体病等细菌性疾病。据夏伟介绍,病原体多元化,临床症状复杂化,使病情严重,死亡率升高。比如PCV2与PRRSV或CSFV混合感染,又继发细菌性疾病时,仔猪发病的死亡率可高达40%-50%。尤其是冬春季节和昼夜温差大、气候不正常时,猪群体内的条件致病菌如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等多发时,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临床症状会更加严重。梅雨季节来时饲料原料霉变也将影响PCV2疫苗的免疫效果。

  PRRSV和PCV2混合感染的发病率上升

  同时,PCV2不同亚型之间也存在混合感染,可能加重圆环病毒病临床症状,增加防控难度。刘长明团队对部分地区送检的90份病料组织分离了19个PCV2流行毒株,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该19株病毒分为PCV2a、PCV2b和PCV2d三个基因型,各占10.5%、73.7%和15.8%,其中PCV2d为新出现的基因型。研究表明,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CV2毒株以PCV2b基因型为主,同时也出现了PCV2d新基因型及变异毒株。此外,试验也证实上述毒株的ORF2编码Cap蛋白的C末端有突变现象,表明我国PCV2流行毒株呈现多样性。中国猪群中流行PCV2毒株十分复杂,PCV2a,PCV2b和PCV2d不同基因型毒株共存。

  另一份研究结果显示,对采自14个省280份病料样品进行检测,PCV1和PCV2阳性率分别为41.1%和37.5%,PCV1与PCV2混合感染率为19.6%;PCV2阳性样品中猪输血传播病毒TVV1和TVV2混合感染率达75%。TVV1的阳性率高达69%,而TVV2的阳性率仅为28%。

  据刘长明介绍,在我国,PRRSV和PCV2这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尤其是混感的易发阶段,表明PRRSV对PCV2复制有增强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类似于PPV。同时,混合感染猪发生PRRSV病毒血症的几率增加,持续时间亦延长,因此,PCV2也有助于PRRSV的复制。

  夏伟认为,PRRSV变异株感染压力大,圆环病毒2型控制难度加大。有报道显示感染PRRSV的猪体,PCV2的繁殖能力会增强,PCV2和PRRSV混合感染对猪体危害更大,免疫抑制更明显,所以蓝耳病感染压力大的猪群,控制好蓝耳病的感染压力是关键,其次PCV2疫苗免疫成功率才更高些。

  疫情场免疫顺序依次为圆环-伪狂-猪瘟-蓝耳

  夏伟建议,PCV2引起的疾病类似于其它病原引起的症状(如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病、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等),而且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为疾病的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必须要有系统诊断的思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提高对猪群中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的认识,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病原的检测工作,及时准确地对疾病进行确诊,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加以控制。

  对于蓝耳病感染压力大的猪场,必须切实做好蓝耳病活疫苗免疫外,加强圆环病毒2型疫苗和猪支原体疫苗免疫是降低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关键措施。另外伪狂犬野毒感染阳性率高的猪群,不能放松PCV2疫苗免疫。

  猪场还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降低应激因素,完善用药方案,防止继发性感染,做好其它疾病的免疫接种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PCV2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发生。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员向华推荐,“猪场要先打圆环疫苗,然后是伪狂犬和猪瘟疫苗,最后打蓝耳疫苗。”他认为,蓝耳带毒情况会严重干扰伪狂犬和猪瘟的免疫效果,而圆环病毒又会严重干扰蓝耳疫苗的效价。如果在临床监测中猪瘟疫苗抗体水平总是不达标,就要考虑猪场是否存在蓝耳病毒;一般来说,猪群蓝耳带毒,只会有一部分母猪流产,如果发生大量母猪流产,就要考虑伪狂犬野毒的影响;如果猪场把蓝耳、猪瘟、伪狂犬等几乎所有疫苗都打了一遍,仍有大量猪群发病,就要检测圆环病毒的带毒情况。“其实这时候基本可以确定是圆环病毒的影响。采10头猪的血液,如果4-5份是阳性,那么圆环一定是猪群疾病的祸首。”

  免疫圆环疫苗后,后续则是伪狂犬免疫。向华介绍,母猪免疫伪狂犬疫苗后,仔猪通过吃初乳,大量母源抗体进入血液,然后又在呼吸道凝聚抗体。如果一刀切采取仔猪出生后滴鼻免疫的方式,疫苗抗原就会与呼吸道抗体中和,导致机体抗体浓度大幅降低。即便在出生50天再免疫一针,抗体水平也是一直不能达标。

  伪狂犬免疫必须通过抗体检测确定首免日龄,鉴于试验反映伪狂犬抗体的半衰期是2周,向华建议在出生后第2周进行采血,然后就可以逐一推断第4周、6周、8周、10周……的母源抗体浓度,从而科学制定首免日龄。“实践中有些母源抗体高的仔猪首免日龄可能要推迟到70-80日龄。”

  “伪狂犬疫苗注射会干扰蓝耳疫苗抗体变化,但蓝耳疫苗不会干扰伪狂犬疫苗抗体表达。所以蓝耳最后打。”向华介绍说,无论是感染蓝耳野毒,还是注射蓝耳疫苗,猪体都会先出现病毒血症,即血液中带毒,然后在大概3周后开始出现中和抗体,其浓度在第7周即注射后1个半月达到最高峰,这期间血液、组织中病毒浓度会相继大幅下降。

  所以如果母猪产前3周内注射蓝耳疫苗,由于病毒血症的带毒缘故,就会导致仔猪出生带毒。如果是在母猪产前1个半月注射疫苗,那么仔猪出生时正好也是母猪抗体最高峰,血液中病毒浓度最低,仔猪获得的母源抗体浓度高,对仔猪保护效果也最好。

  而圆环疫苗的母源抗体变化则是另外一种规律。母源抗体在仔猪产后1周左右达到峰值,6周开始降到保护线以下,分析7-8周龄抗体水平与抗原免疫效果密切相关。

  而一般推荐的圆环病毒首免日龄在2-3周,免疫后3周再加强一次产生保护效果会更坚强,可避免6周龄后母源抗体降低时的感染风险。6周龄抗体水平整齐,离散度低,说明圆环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向华认为,打好圆环疫苗是免疫其他疾病的先决条件。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孟轩 高勇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