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学密涅瓦有新教法:认知工具

  在大学课程上,美国大学新星密涅瓦大学做了一番尝试,她把课程设置建立在“高效的认知工具”之上,而非“伟大的课本”之上(目前,美国很多大学的课程设置都建立在“伟大的课本”之上,比如让学生读《荷马史诗》,从中获得辩证思维能力)。这个高效的认知工具如同一个金字塔,塔尖是四种核心能力,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有效沟通(effective communication)和良性互动(effective interaction)。每一个核心能力又由不同的思维习惯(habits of mind)和基础概念(foundational concepts)构成。

  在密涅瓦大学,学生们将接触并学习100多个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大二至大四在全球六大城市学习中,他们将在跨文化场景中使用这些习惯和概念,接受挑战,合格的学生才算毕业,并将运用这些习惯和概念去解决全球面对的挑战。

  密涅瓦大学艺术与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教学主管KaraGardner女士接受本刊专访,阐述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大学生》:请谈一谈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Kara:思维习惯与基础概念是不同的。思维习惯,这种能力将会成为一种无意识(automatic)的行为。基础概念则更深层次,在这些概念之上可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请看以下三对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如何找到合适的信息阐述观点(finding information needed to make an argument),即在辩论中能迅速想到合适的信息支撑观点,这是无意识的。分析和解释视觉形式的交流(analyze and interpret visual-form communication)则是基础概念,比如视觉艺术画、雕塑,如何解释视觉形式的交流可能会用到几种不同的工具,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

  另一个思维习惯是如何区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the distinguish between correlation and causation)。两件事相互关联,其中一件事并不会导致另一件事的发生;另一种情形是一件事导致了另一件事的发生,那这两件事是因果关系(cause and effect)。这种区分相关性或因果关系的能力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思维习惯,即能迅速地区分。还有一个基础概念是如何评价假设是否真实可信或能被检测(a hypothesis is plausible and testable)。经验分析关乎科学方法,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可以被证明为真的假设,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可以用科学方法证明真假的假设,这不是无意识的,需要几个步骤。

  讲一对都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类比和解决问题(analogies and problems solving)是一个思维习惯,解决问题时其实是无意识中快速而自发地想出一个类比,尝试解决问题。诠释和使用正式的问题表述(interpret and use form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roblems)则不然,是基础概念。我们必须知道哪种表述更符合当前的特定问题,这个过程并不是无意识、自发的,需要一定的时间。

  总之,思维习惯是无意识的能力;基础概念是如何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须将许多不同信息片段综合起来,是建造知识体系的基础性知识。

  密涅瓦大学强调四种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每一个核心能力又由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构成,找到合适的信息阐述观点这项思维习惯归属于有效沟通。

  《大学生》:为什么密涅瓦大学把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

  Kara:因为它们代表了可转移的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学生不仅仅学习课本知识,我们称之为信息传递(information transmission)。现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在智能手机上可以查阅信息。许多研究表明当关注信息本身时,学生们会死记硬背,然后快速忘掉,并未消化、理解信息。所以,我们在不同的情景下教授学生们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然后他们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消化、理解,并真正记住它们。此外,学生们将变成真正的思考者,并把它们运用到工作、学习,甚至日常生活中。

  这样的理念并不是我们闭门编造的,许许多多的大学或教育机构都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即拥有富有创新和创造思维的学生,同时他们还能清晰有效的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我们恰好理解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即学习过程中有效的部分。要知道,有许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些内容,我们只是系统地认识了,清晰地做了定义,并在课堂上实践了它们。我们将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建立在学习科学之上,做法更具系统性。

  《大学生》:在密涅瓦大学,大学生如何掌握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Kara:在大一,我们的四门核心课程——理论分析(formal analyses)、实证分析(empirical analyses)、系统分析(complex systems analysis)和多元模式沟通(multimodal communication)——就向学生介绍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所以,每一个核心课程都有一套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都在大一教授给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学生反复地把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运用到其他的课程;再运用到整个大学四年中。

  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有人数不超过19人的小型研讨班,在每一堂课中我们会给教职人员规定课程计划,每一个课程计划集中讲解一种习惯或概念。以“找到合适的信息阐述观点”思维习惯为例,我们把它运用到课堂中去,运用到多元模式沟通中。课前,学生们要阅读文章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接下来,他们在课堂上想办法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并形成自己的结论。为此,他们必须找到合适的信息支撑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阐述出来,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后,他们需找到更多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课堂上的交互式对话。

  《大学生》:如何检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

  Kara:我们有几个不同的检测方法,每一个思维习惯或基础概念都具备一个衡量标准(rubics),依此衡量学生课前的阅读材料、课堂上运用思维习惯或基础概念的情况……我们会对课堂进行全程记录(课堂使用的学习平台会自动记录上课的全过程),课后,教授观看这些记录,进行打分给予评价。教授使用的衡量标准都是相同的,共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对学生掌握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的程度进行了细化。

  《大学生》: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是否是大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Kara:肯定是的。事实上,这就是我们选择教授这些技能的决定性原则之一。不仅在第一年,而是在整个大学四年;不仅在一个科目或专业上,而是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上,大学生都将使用思维习惯或基础概念。同样,它们还会被运用于在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它们目的是为实用知识服务,即可用得上的知识。

  《大学生》:按照100多个思维习惯和基础概念培养学生,这是不是一种工厂式培养大学生的模式?

  Kara: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的班级人数规模非常小,也非常具有互动性。学生们需要自己获取信息,然后使用它们。每个人都这么做,但方法并不相同。再以如何找到合适的信息阐述观点为例,我们不会告诉学生们这些观点是什么,观点都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我们教他们的是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并不教学生们如何思考,而是教他们如何更有效地沟通,更清晰地思考。但是,所有观点都是他们自己的。

  文/本刊记者 尹颖尧 胡亮(北京大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