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后,终于学会和自己相处

  2015年6月,我的大学生活就此别过。好像一只陀螺,不停地旋转,还没来得及做更多的事,没来得及交更多的朋友,命运就要匆匆抽走鞭子。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们每天忙着和各种人、事打交道,热心的学长学姐会告诉我们要怎么去打理关系,指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如何与别人融洽相处,如何获得异性的好感,甚至如何与导师相处,都有前车之鉴,都有章可循。

  然而,你、我、他,是否知道该如何与自己相处呢?

  2014年10月,大三的我和同学都面临着对未来的抉择:考研?保研?工作?一夜之间,我被迫长大,那个时候我刚刚得知自己想去的学校今年没有招生计划,三年以来所有付出的努力,一笔一笔添在简历上的荣耀仿佛变成一个一个笑话。工作吧,父母朋友都这样安慰我。于是,我向辅导员提出了放弃保研的申请,毫不奇怪,老师拒绝了,因为我的理由太牵强。那个时候,我不停地找父母、曾经的老师、朋友们咨询建议,却独独忘了问自己。

  最后,我保研到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读我喜欢的专业。面试的时候,老师问我:为什么选择来这里?我自然是说得滴水不漏,老师频频点头。我想,当时我几乎连自己也骗了,其实这样的话语,打开网页可以搜到各式各样的攻略,我只是机械地重复而已。

  对我而言,保研后的生活如闻一多笔下“一汪绝望的死水”,我给自己制定了许多的计划,却常常搁浅。有一天,2012级的学弟学妹来问我:“学姐,我也想去你的学校,能告诉我保研的经验吗?”我在电脑前打下无数个字,又一一删掉,我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的心绪告诉给一个充满期待的小友,只能强作欢颜,打下了一些活泼俏皮的话语。科技时代最大的谎言莫过于我在电脑一端哭着打字,电脑那端的人被我逗乐。我鼓励他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加油,把自己查阅的经验帖发给了他。仔细想想,好像这是保研后我第一次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

  上了大学的一个明显变化是,我们似乎学会了平和地与别人相处。可是,一个人的时候如何平和地和自己相处?好像没有人教过我们。

  我深深地觉得,在人际关系中,最难的不是与别人相处,最难最重要的反而是自己和自己相处,和他人的关系深受自己和自己关系的影响。当我们对自己不能悦纳的时候,这种气息会感染到对方,当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正视自己接纳自己的时候,对方能够感受到这种自信的力量。只是,在通往悦纳自己的路上,有的人挣扎、摸索,更多人浑然不自知。

  过年的时候,我去亲戚家串门,看到做客的小朋友硬生生要拿走主人家小朋友的玩具,小主人抱着玩具死死不肯放手,小主人的妈妈夺过玩具:“把玩具给妹妹玩吧,她比你小。”做客的小妹妹很开心地抱着玩具走了,小主人在原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妈妈已经跑到别处忙着招呼客人去了。那个孩子默默抽泣,用手背擦泪水的背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何尝不是一个委屈的孩子呢?只是,我长大了,学会了带着面具跟身边的人微笑。可是我会有片刻挣扎,内心有什么声音在呼喊,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心绪真诚地表达出来?我试着找到答案。

  一是我们忙着跟别人社交,忙到没有时间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微信、微博膨胀的时代,恰恰是我们远离自己的时代。微信里我们跟别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与情绪,微博里我们用一句话分享自己身边的新鲜事,慢慢地,这种分享成了一种变相的炫耀。求点赞、求评论,仿佛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的欢乐与忧伤才有价值,才能得到共鸣,内心真正的需求可以飘过,可以忽视。我们似乎正在努力忘记:真的开心,不需要强作笑容,真的忧伤,不是一张相片就能够传达。

  二是我们忍受不了孤独。常常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自己太寂寞,周国平曾概况过寂寞的三种境界,大致如下:第一种,被烦躁的情绪主宰,因为寂寞而寂寞,以至彷徨无措,让时间流逝,一无所获;第二种,在寂寞中学会独处,把寂寞转化为做好一件事的动力,比如阅读、工作;第三种,把寂寞当作诗意的栖居,激发灵感,开始进行深邃地思考,寻求精神的幸福。看看我周围,大多数人常常卡在第一种情绪中不能自拔,能登上第三种境界的,少之又少。很明显,在第一种境界下导致的不能与自己和平相处是发生率最高的,因为害怕寂寞、孤独,所以我们常常迫切地想要融入一个圈子,迫切地想要别人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哪怕这样的代价是伪装自己。我相信,真正孤独的气质的感觉是娴静的,孤独者可以身处闹市,孤独者可以被人群包围着,孤独者可以有很多朋友,但不妨碍他每日拿出时间自己和自己对话,不断增进对自己的认识。

  和自己和平相处是一条很长的路,这条路没有捷径,所有的心绪也只有自己能够完全体会。我们现在迫切要做的是问问自己:我热爱的究竟是什么?我期待的究竟是什么?我现在该做什么?大学本科四年没有教过我们这个命题该如何解答,但和自己的相处会相伴我们一生,我们终究不能也不该选择回避。

  错过了自己最喜欢的学校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甚至一度陷入自己是个失败者的阴影中。这种挫败感并不是来源于外在,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不稳定,因为不能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这种挫败感异常强烈。这样的生活很累,我每天浑浑噩噩,而且也严重影响了与他人的相处和互动。

  当我找到原因的时候,我开始学着与自己对话,静下心来理智地分析自己的处境。我为什么没有去自己喜欢的学校?因为学校政策有变,不是因为我不够优秀没有资格。现在的选择我喜欢吗?今后读研的学校同样是一所不错的大学,而且我读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我这样的选择会改变我一直梦想的道路吗?不会,我依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将来依旧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当我可以心平气和地与自己对话时,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糕,虽然心底里时不时还是会患得患失,但当我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对时,我会更积极地与自己对话。这种接纳自己、悦纳自己的情绪慢慢带动了自己做事情的热情。我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小提琴、学习中医,原先的计划一一捡了起来。随着新的学习计划的开展,我不断吸收新的知识,遇到新的朋友,变得快乐和满足起来。

  这一场情绪大波动,我仿佛经历了从元气大伤到满血复活的剧烈震荡,让我高兴的是,后遗症是学会了和自己相处。站在大学尾巴上,有这样的变化和成长,我平和地瞭望未来,保持一种青春姿态。

  文/朱烩(南京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张蕾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