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汽车也许可以不一般

  •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 关键字:汽车,发动机,车辆维修
  • 发布时间:2015-07-20 13:31

  不知还有没有人记得上期我在这里写了什么?我写了“天下汽车一般般”。这个月我自己又读了一遍,好像没什么营养,好像电视剧里的怨妇,总抱怨天下男人一般般,实则她阅人无数罢了。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天下汽车其实可以不一般。

  首先,我窃以为汽车存在垄断销售的嫌疑,类似早期微软在Windows系统中捆绑销售了IE浏览器被美国联邦政府以反垄断法案提起诉讼一样。汽车捆绑销售了什么?音响、轮胎、导航、倒车雷达?这些配置其实你有权选择使用第三方品牌,但通常不留意也都被捆绑买回家,不满意也要买了才再换。但我还是觉得一台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座椅甚至行李箱都有强买强卖的嫌疑。

  好比一个单身汉想买辆车,你一没理由要他一次买回四张凳子;二没理由要他买只有两张凳子但价钱更贵的跑车;三没理由要他买个九成时间空间都空空如也的行李箱回家。而等他结了婚,有了孩子,你也没理由再花言巧语逼他换新车,为什么?

  因为汽车可以是这样的:当我还是个单身汉的时候我就先买回一台smart长度、两张凳子的小车,等我有了家庭,需要扩充车的空间,我再去4S店将车的中间添上一节车厢,多加后排座椅,变成一台高尔夫长度可以坐四五个人的标准尺寸车,有需要我再添加行李箱的空间,从一个100公升的添加成两个抑或三个四个箱,供应商也可以是Rimowa啊;再后来,家里人丁兴旺抑或生意发达,我再添加第二节车厢,摇身一变成为七座车主。

  觉得我痴人说梦?汽车结构复杂,轴距不能说变就变,安全系数难以保障?好歹我也是学汽车工程的(虽然学得很烂,是超级大学渣),但我也知道轴距对于汽车工程师来讲是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数据,任何变动等同于全车设置重新来过。但对于现今任何一家汽车厂的开发能力来讲,一个平台上做多种轴距的车型已变得很普通,不像以前。只不过他们把可以做在一台车上的三套设置,做成了三种不同市场定位,针对不同消费层的车款罢了,比如:奥迪TT、大众高尔夫、斯柯达明锐、大众途观,全新一代,全新车型?几套不同的参数设置罢了。又比如国内流行的从A3到S-Class的轴距加长全民运动。车厂不是做不到轴距可长可短,而是宁愿钉死在不同的车款上,以争取更大的利益。

  另外,谁又规定汽车只可以有一台发动机?最初我可以只买一个单元的双汽缸电油发动机,觉得马力不够用或者有钱时,我再多加一加两台甚至三台发动机,其中有一台又可以是电动机,于是就变成混合动力;四台发动机中三台是电动机,那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了。你还别说不可能,i8怎么来的?它是两套几乎独立的动力总成驱动,技术上它就是雏形。

  以上是我的胡乱想法,依然没什么营养。但我真希望有人会认真想一下:

  汽车技术看似先进实则落后,主要就表现在复杂的技术与结构相互牵制相互渗透,没有人在研究如何将发动机的体量缩小80%,没有人在研究如何彻底去除散热系统、机油、防冻液、刹车液,这些让车辆维修变成世界上最脏乱工种的东西;没有人在研究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单一车体(monocoque);没有人在研究彻底取代方向盘的操控汽车的方法(奔驰发表的代表2030年汽车未来的自动驾驶概念车F015中仍然有方向盘),没有人着手重新定义汽车的速度,我们为什么要在速度超过120km/h即犯法(忘记德国)的地球表面大量制造极速不止250km/h的汽车?没有人重新定义操控,我很肯定北京99%的铺装路面用不上操控这个概念,我也很肯定地球上99%的人在回答“什么是好的操控”这个问题时会咿咿呀呀不置可否,因为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更没有人认真去想,如何重新定义汽车?虽然天下汽车彻底从头来过也许可以很不一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