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专访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 杨涛教授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爆发把成本一下子压到了原来的1/3。

  21CBR: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7500美元左右,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毫无疑问被列为了重大课题,你如何看待中等收入陷阱?

  杨涛:“中等收入陷阱”简单来说,是指国家的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以上,也有人定义是10000美元的时候,可能会从初期的高速增长,突然下降到2%-3%,持续低速后,却无法再提高,从而进不到发达国家行列,一般文献里就会将此定义为“中等收入陷阱”。

  当一个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增长,人均GDP到了比较高的层次时,边际生产率就会下降。这是生产当中的自然规律,是很多国家都经历过的。

  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看,在工业革命时期,人均增长率都经历过特别高速增长的时期,当人均资本达到一定水准时,增长就会自然放缓。60-80年代期间,一些东南亚国家、“亚洲四小龙”,都经历过,谁都不可能要求国家经济增长始终以高速持续下去。

  21CBR:此前有官员称中国50%以上都会滑入中等收入陷阱,你觉得中国会吗?

  杨涛: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以5%,或者是6%,或者是7%的速度再持续增长一个时段,不管是五年还是十年,仍然是经济发展史上一个很值得令人敬佩的成长阶段,依旧是延续着中国增长的奇景。

  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比如巴西,曾经高速发展了一段时期后,增长率降到了一定阶段,确实持续在中等收入中,而没能突破自己瓶颈。但像日本从1950年二战以后,也出现了20年、30年的高速增长。不过,与巴西不同,它的人均增长速度没有降缓到2%,或者是3%的阶段,而是继续以4%-7%的速度又维持了一段时间,但是那一段时间达到的效果,就是彻底摆脱了中等收入的梯队,然后提升到了高收入的区域。

  21CBR:对中国来说,要如何跃进?或者说,什么决定了我们是维持这样的状态,还是能够跨越这个阶段?

  杨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增长的源泉无外乎来自于资本的积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或者是持久的技术进步。资本原始的积累很重要,但有一个资本生产力递减的过程,如果没有其他劳动力素质不断的提高和技术创新的话,增长速度很自然就会放缓,就会持续在中等收入阶段,但如果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国家又可以转向一个研发、创新的新阶段,这样能够摆脱徘徊在中等收入领域区,步入最高收入的层次。

  举最简单的日本和韩国的例子,日本是依靠技术进步使他们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把他们提升到高收入水准,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韩国在60-80年代时,也创造了相当多的世界品牌,比如三星、现代,这些也都是技术类的产品,可能不是世界龙头,但在某些技术方面,的确领先于行业,为自己创造了历史,这也是使他们收入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1CBR:现在被谈论最多的就是由互联网引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少人预测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爆发会帮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你觉得互联网技术能否实现中国收入增长的进阶?

  杨涛:我并不确定自己掌握的信息是否充分,但中国的互联网的确发展迅猛,也有很多创意性提高。只是,从最本质来看,很多新产品其实还是由西方来创造的,包括互联网理念。90年代末,在美国就出现了一个繁荣期,诸多网络革命都源自西方。

  目前,中国在网络革命中更多充当什么角色?我们有阿里巴巴、小米、富士康,可实际上我们还是借用了理念,或者将某一些方面的技术进行了提升,但最重要是把它的成本一下子降到了原来的1/3到1/4,把新技术传播给更多的人,让13亿中国人都享受到科技成果,这点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但这些并不是革命性创造。

  我们更多的是传播技术,并且降低成本。革命性创造,是需要很多投入的,中国或者是中国的企业家能不能成为世界领先技术的领袖,看我们是否有胆识、有没有长远的战略与大量财富支持,可惜现在我还没有看到这个氛围,很多人在努力,但是更多精力可能只是在如何推广。

  采访/本刊记者 韩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