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菲尼迪逆袭

  增长趋缓已成豪车市场新常态,小众品牌英菲尼迪却是攻势凌厉。

  2015年上半年,英菲尼迪在中国内地销售18921辆汽车,同比大幅攀升35.6%,增速远远高于同行,同期奥迪增幅只有1.9%,宝马则为2.5%,只有奔驰保持23%的体面。

  自2014年以来,英菲尼迪一直动作频频,标榜“敢.爱”的情感宣言,尊奉冲突的设计美学,甚至颠覆了命名体系,“出位”的表现,却帮助它争取到了兼具年轻心态与高端消费的新人群,在激烈的豪车市场中找到一个“缝隙”市场。逆势、强敌,如何智取?英菲尼迪是一个榜样。

  “敢.爱”的暗示

  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博士,将2015年营销策略定义为“体验”,希望通过“英菲尼迪嘉年华”(2015年落地,覆盖10个城市,计划吸引7000-10000消费者),帮助感兴趣的客户了解英菲尼迪的历史、品牌和科技,提供更多的试驾机会。“体验”的基础是兴趣,2014年,借助多个知名综艺节目(如《爸爸去哪儿》、《极速前进》),英菲尼迪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开始点燃消费者的兴趣。

  对于英菲尼迪而言,拓荒中国并不轻松,其大举发力的2014、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已高度白热化,豪车领域“德系三强”耕耘多年,已不再满足于品牌影响力,正推出更年轻、门槛更低的车型,拓展年轻群体,其个别产品(如奥迪A3、奥迪A4L最低配),优惠后的价格已接近B级车;而英菲尼迪本是小众品牌,且归属于日系豪华品牌,在比较青睐德系豪车的中国市场不占优势,尴尬的是,此前有影响力的品牌露出,却是2010年的长安街事故以及2011年的高晓松醉驾事件。

  英菲尼迪,一个日系小众豪华品牌欲后来居上,在品牌调性和产品价格上,必须实现精巧的卡位:塑造有别于BBA的豪华高端感,在价格上保持一定竞争力。

  2014,英菲尼迪推出“敢.爱”概念的初衷正在于此。

  在东风英菲尼迪执行副总裁雷新看来,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远未达到“稳健”状态,消费者的需求依旧在剧烈变化,对80后、90后群体而言,他们情感体验要求更高,希望座驾代表自己的个性需求。即便在中国的限牌城市,汽车绝对增量有所限制,但消费者追求物质和精神改善,消费升级的事实不会变化。

  从2014年至今,英菲尼迪着力打造的传播事件——赞助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极速前进》,携手周迅夫妻打造微电影《完美出逃》,并未从汽车本身的“硬件指标”入手,可以看出英菲尼迪的用心所在:强烈的情感释放,更强调精神的沟通共鸣,这和其他品牌循规蹈矩、强调功能操控性的格调完全不同。而选择在中国大热的明星真人秀做营销载体,更是一个快速打出知名度的方式。

  比较巧妙的是,“敢.爱”也向消费者传递心理暗示:勇敢地爱英菲尼迪吧。英菲尼迪并没有将自己姿态放得太高,相反,颇有格调地放低身段迎合年轻一代的口味,戴雷的认知非常清醒:“相对在华已有20多年历史的汽车品牌,我们不可能一两年达到其水平,品牌的影响力需要持续去做。”

  冲突美学

  英菲尼迪敢于号召消费者爱自己的一大底气,在于自身独特的定位和设计感,设计是其差异化竞争的支柱之一。传统的看法,“日系豪车品牌”是一个相对减分的标签,英菲尼迪却看到机会,总有中国消费者需要有别于欧系基因的品牌。

  英菲尼迪设计执行总监阿方索强调,其设计理念融合了大自然的灵感,大自然是有两面性的,比如“阳光”和“黑暗”共存,英菲尼迪在设计上大量吸取自然元素,力图在“冲突”中构建“和谐”,比如硕长而宽大的格栅与弯月形C柱;同时,在技术上一反日企的保守(偏爱自然吸气发动机),比如,2014年英菲尼迪国产化车型Q50L全系搭载2.0T发动机。英菲尼迪希望自己不失国际范,又带点东方味道,创造出一种“冲突美学”。

  2014年,英菲尼迪向中国市场推出了英菲尼迪Q50(包括3.5Hybrid混合动力、3.7升自然吸气和英菲尼迪首次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2.0T三款动力配置)、QX60 2.5 Hybrid、ESQ及首款国产车型Q50L。

  其中,国产Q50L尤其被寄予厚望,这款车全面了继承英菲尼迪的设计语言,主打高科技豪华运动座驾,适应中国特色进行加长,值得一提的是其指导价:区间为27.98万-42.98万元,最低配车型如3万的优惠和4年免费保养,已经逼近B级车区间,配置比奥迪A4L的低配版本厚道许多。如果不考虑品牌影响力,英菲尼迪Q50L对标的奥迪A4L、宝马3系、奔驰C级长轴距版,性价比挺高。2015年,英菲尼迪推出了一款国产豪华SUVQX50,其指导价区间在34.98万-44.98万元,定价策略和Q50L类似。

  就德系品牌的忠实粉丝而言,日系豪华车无法和BBA一比高下,然而,必须承认的是,英菲尼迪这类小众豪华品牌价格区间的下探,为部分中产阶级提供了更多选择,尤其是那些有独立品格诉求的消费者。

  况且,眼下中国车市充满变数,强势品牌曾经优势可能慢慢会成为累赘,比如部分品牌纷繁复杂的命名体系和渠道体系,对后来者而言,体量小恰可以轻车上阵,快速捕捉变化。2014年起,英菲尼迪开始以字母“Q”作为其轿车、轿跑车和敞篷车型系列的命名前缀;以字母“QX”作为其SUV车型和跨界车型的命名前缀。新的命名体系就非常成功,产品识别更加清晰化。在Q或QX之后再以两位数字划分车型的级别,可以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每一款车及其对应的竞品。

  从时间节点上来说,英菲尼迪,错过了此前的“黄金十年”,发力中国市场可能晚了,但是,基于自身的资源、能力与特色,英菲尼迪完全可以走“错位”竞争路线,以产品、价格、品牌的组合切到一个未被深度挖掘的缝隙市场,依然不缺少蹿升的机会。

  本刊记者 罗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