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实验培养创新意识——例谈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改进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实质上是要改变我们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方式或者要提高我们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而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地去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趋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改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改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能动性的二次加工。例如,在高中化学教科书(鲁教版,必修Ⅰ)中有一个内容: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一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氯气的性质。依照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法,我们在对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时需要进行如下操作:每一个实验小组课前需要收集四瓶干燥的氯气。取第一瓶氯气教师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同时闻氯气的气味;取第二瓶氯气,向其中加入蒸馏水少量,让学生认识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同时观察得到的氯水颜色;第三瓶和第四瓶氯气用来做对照实验,其中一瓶氯气中放入一条干燥的有颜色的布条,另一瓶放入一条湿润的有颜色的布条,让学生对比观察两布条的颜色变化。从而得出氯气与水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次氯酸。如果我们按照这种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每个班至少要分成二十个小组,每组四瓶氯气,每班至少要收集到八十瓶氯气,全校几十个班所用到的氯气量很大。这样给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我们使用集气瓶收集气体,用涂有凡士林的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这样氯气很容易扩散,不方便保存,使课堂上的实验效果不明显。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气的泄漏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在一些实验室设备欠完善的中学里,这种传统的实验探究方式几乎不可能实行。笔者针对这节课实验探究的目标和氯气的性质特点,对该实验探究做了如下改进:将原来每小组的四个集气瓶换成气密性较好两个无色透明的纯净水塑料瓶,上课之前先收集好两瓶干燥的氯气,旋好瓶塞。第一步,学生可以取任意一瓶观察氯气颜色、状态,闻氯气的气味。第二步,学生可以在刚用过的一瓶氯气中再放入一条湿润的有色布条,在另一瓶氯气中放入一条干燥的有色布条,都旋好瓶塞,对比观察两瓶中有色布条的颜色变化。第三步,学生可以向放湿润有色布条的塑料瓶中加入蒸馏水适量,迅速旋好瓶塞,振荡塑料瓶,可以发现塑料瓶变瘪了,同时听到塑料瓶被压瘪的声音。氯气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实很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学生也看到了氯水的颜色。这两瓶氯气,其中一瓶成了氯水,可以继续用来做其他实验;另一瓶下个班可以继续使用。改进后的优点:第一、减少了氯气的收集量,节约了药品。第二、塑料瓶的气密性很好,气体不容易扩散,大大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现象更直观明显。,效果更突出。特别是探究氯气的水溶性,塑料瓶变瘪的现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传统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的效果。笔者用改进后的实验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深刻的认识了氯气的性质,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一举多得。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学地运用教学,形成高超的技能技巧,可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同时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完成新课程改革带给教师的更高的使命和任务。

  许文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