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微课教学在初中思品课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对个性化的学习提出了时代的要求。教育教学的交互性和便利性发展趋势促使教学和学习走向了微型化和碎片化的方向。微课正是这样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突出的表现了灵活性和交互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对微课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从微课教学这一角度出发,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微课设计的要点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微课 ; 教学设计

  传统教育中的大容量、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需求要求教学资源逐步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转变。微课作为一种多样化的全新表现形式,其集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元、方式个性等优点于一体。可以说,微课为现代多元、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而作为这样的一种表现方式,微课具体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和理念呢?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这一科目在微课教学设计方面的要点和方法。

  一、 微课教学概述

  “微课”这个概念最先是佛山市胡铁生老师提出来的,随后则是发展迅速,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对微课这一理念表现出了高度重视。但对于微课的内涵和边界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微课在学术界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元素和一些基本的原则。本文作者结合国内外多种定义和解释,认为微课需要有这样的一些基本要素和要点。首先就是目标的单一,即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或教学点,单独设计微课,进行微课教学。而不是传统状态下的大容量教学。其次则是简短,即抛弃传统教学中的长篇大论,以简短精要的方式教学授课。再次,则是教学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如多媒体的运用。最后则是交互式的讨论和互动,利用各种工具或背景,进行交流互动。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因其在表现力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在短时间里就被中小学教师所青睐。但需要分清的是,微课教学不是“微”课教学,其不是简单的分割教学内容,也不是简单的将课程缩小。而是一种全新的互动教学,利用多媒体和微视频等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因此,微课程教学需要着重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交互工具,教学活动等要点。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1.重内容,轻目标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的弊端一览无遗。只是一味的强调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与考试相挂钩,忽视了思想品德这一科目设置的目标和目的,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层次和精神境界上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十分熟悉,而在实际生活中对应有的思想品德则是忽略不计,或是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不相协调,也不一致。正确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有”少年。

  2.视频教育资源不足

  对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而言,视频教育资源不足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视频资源针对思想品德这一学科中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很想生动的说明和表达所学知识,但又经常很难寻找到恰当的视频资源能深入浅出的形象的表现出来,这就导致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传统问题如重说教、假大空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没有足够的视频资源也使得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多数还停留在PPT等文字排版制作上,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被动的依赖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3.重知识,轻能力

  在中国,一般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关于知识和能力的问题。知识和能力的差异的辩论已是数不胜数,但对于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联,应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在现实教学中,知识和能力的矛盾则是表现得十分明显,如思想品德在知识上就是说、写的表达能力,而在能力上则是表示为具体的道德行为。在中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忽略了对道德行为教育的重视。因为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反而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灌输,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三、微课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1.目标的确定

  这里目标的确定主要是包含了两方面,一是确定微课程的主要内容,即教学点。这一点至关重要,要想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大容量,就得明确微课教学点,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二是确定教学的目标,即这一教学点应有的培育目标,如理解公平和效率的正确关系,如对公平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对法律的作用有清晰的了解等等。这是为微教案的制作打下基础,也是整个微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明确好知识点和教学目标,才能有计划的制作相关的微教案和微视频等。

  2.教案的制作

  微教案的制作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微视频的制作,这是表达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也是微课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微视频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一般而言,微视频的制作可通过网上的搜集,自己拍摄,也可以请专业人士帮忙制作,当然最好的就是自学视频的拍摄和制作。二是其他的教案准备,则是关于知识点的链接和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这和传统的教案准备没有太大的区别,重点是所选用的载体不同,我们可以选择PPT的形式将教案电子化。最后则是关于情境的设计和准备,课堂问题的准备等等。主要用于知识点的讨论和课题气氛的活跃。

  3.互动的设计

  互动设计是指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的交流与互动。在这个要点上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互动方式的选择,如课后讨论,如在线交流,如现场辩论等;二是互动问题的选择,任何一个互动总需要一个话题点,需要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互动与交流。一般选择与教学点相近的话题。还有其他的一些互动设计,如学生提问还是老师主动摆出话题,如对于互动的总结和概述,如互动的最后结果。

  4.评价的管理

  对于微课教学,一般而言,会有一些评价和评论。无论是听课老师的评论还是学生的听课意见,这些都是一些微评价。对于这样的一些评价,进行系统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网上,通过对各种评论的解读,选出最好的评论,可进行相关的改正。也可以通过支持率最高的评论了解微视频和微课的不足之处。但这样的评价需要一个很好的管理,网上信息的庞大和复杂,学生自身对老师的意见等都能影响这些微视频的真正效果。也影响整个微课教学。

  四、总结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教育资源,微课借助了新的技术和新的额理论,展现了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而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微课教学的一些要点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科目特点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设计独到的微课,实现高效、多元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袁金超. 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张霞. 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

  张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