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对新形势下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设定进行思索。希望能够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宏观把握,指导高职高等数学的教改实践。通过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手段和数学思维,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良性对接,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标准;教改实践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普遍显现出了一些问题: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数学课程不够重视,不及格率居高不下。影响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教材的内容与编排缺乏新意、考核方式传统落后等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实施,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对高职高等数学的课程标准进行思索。

  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注意到了与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区别。首先,着力于降低理论要求,删减定理证明,加强实际应用,注重与专业的对接。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求知识面要宽,专业针对性和应用性要强。再次,强调了提高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系统性、严密性和逻辑性。理论上讲,课程标准是符合形势的,而学生成绩不理想必有其他相关因素影响。

  一、在现阶段影响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因素

  1.学生数学修养的缺失,导致知识基础与应用能力的脱节,加强实际应用的课程标准很难实施。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严重的生源不足,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必然产生生源素质整体偏低的现象。高中生源中,其高考数学成绩已经普遍偏低;更有一部分三校生生源的学生,其在中专、技职校学习时,数学课时严重不足,数学基础知识严重缺乏。事实上,要能够把数学理论准确地应用到具体的专业问题中去,不仅需要雄厚扎实的数学功底,还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个从归纳再到演绎的双向过程。我们从历年来高等数学考试的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出,应用题的总体得分率都是偏低的。因此,在课程标准中,降低理论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增加应用能力的部分却难以实施下去。

  2.基础课课时不足导致知识面拓宽,专业应用性加强的课程标准很难贯彻

  为了提高就业率,高职院校往往重视职业技能培养,把教学重心放在专业课建设和技能训练上,作为基础课的高等数学课时不足。同时,为了增加就业筹码,学生忙于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基础课能不上就不上,即使进了课堂也很难聚精会神,课外投入数学的时间和精力更是很难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再要求高职数学教学的知识面要宽,专业针对性和应用性要强,就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探究式、启发式教学似乎作为一个新式武器。我们尝试用上实施启发式教学以改善课堂授课效果。从具体实践的情况看,答案不乐观。因为真正要靠学生自己探究,往往需要很高的数学修养,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能够得到解决。在数学课时不足的情况下要实施探究式教学将难已完成教学计划,更遑论知识面的拓宽,专业应用性的加强。讲授式教学虽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它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学工具。

  3.考核方式的单一,导致很难评价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要求,难以体现课程标准。

  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考试方式一般是集中统一进行的闭卷考试,考核形式形式单一。这样的考试,难以体现高职数学教育的要求。首先,因为是闭卷考试,必须要求学生背出大量的定理、公式、结论。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来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取得效果,在短时间内有时不能有所显现。因此针对这方面的考查,我们更可以启动多样的方式进行。

  二、对现阶段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思考

  针对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课程标准进行思考。

  首先,“降低理论要求,加强专业应用”,是否可以往“降低理论要求,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靠拢。专业应用可以在专业课中详细讲解,在此过程中使用到的数学知识才是数学课的重点。数学就是提供一个科学的工具。我们的目标在于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使得他们在专业课学习时能够更快更好地使用它。针对高职学生运算能力差的特点,通过反复的讲解,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在专业课解题时碰到数学运算时能够得心应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知识面要宽”的要求是否可以改成“知识量够用”的原则。课时不足的情况下要求知识面要宽,必定是蜻蜓点水,结果是学得不扎实,边学边忘,后面什么也没学会。本着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够用会用的原则,精心选取学习内容,重点突破。让学生真正学会、能用。

  再次,关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应该是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一个更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好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更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体现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使学生一辈子都受益匪浅。但是这种培养并不是一纸试卷的解答就可以看得出效果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探索一套更好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使这样的课程标准能够落实下去。

  参考文献

  [1]李静,胡志敏.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及教学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31-33

  [2]曲玉香.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3(6):88-89

  [3]覃东君,曾友良,刘志峰.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41-142

  [4]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赵小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