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便利店
- 来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7-11,互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0 14:38
当网络购物广泛普及时,似乎会给人造成了一种幻觉:不出门便可以满足自己所有的购物需求。但幻觉并不等同于现实,当你工作间隙想去买自己钟爱的某种饼干,深夜加班想去买包香烟提神时,你会发现,拯救你的不是网购,而是便利店。
便利店之战
便利店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在加油站附近的小型商店,后来传入亚洲,成为现代零售业中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其中又以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最具代表性。他们的便利店以密度大、服务全、高度竞争、管理水平先进而闻名于世,成为便利店业态发展的最佳样本。
在国内,有着便利店行业魔都之称的上海,便利店这一业态发展得最为成功。行业内部竞争也可谓是如火如荼,有的品牌为了占领市场,将某些十字路口的四角都开上店铺,有人戏称:夜深人静时,四个店的店员都能凑两桌麻将了。NHK拍摄的纪录片《便利店之争》则通过镜头更加直接地反映了上海这一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在经营者看来,每一本杂志的摆放方式都会影响到顾客流量。
自从2012年年底“7-11”进入青岛市场之后,青岛便利店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更进一步。目前全市的便利店已经超过600家,而且一直处在持续增长的状态,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其中,作为本土品牌的可好和很早便进入青岛的迷你岛两家,占有其中的半壁江山。而“7-11”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开拓出30多家店面,同时因在其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些便利店分布在办公区域集中地区、学校和各个社区。以阳光百货区域为例,“7-11”和可好比邻而居,而它们的对面就是迷你岛。这种短兵相接的布局方式大有征疆夺土的意思。
地盘是要争,但内功修炼同样不能放弃。“‘7-11’来青岛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学习过他们的模式,包括店员的礼仪培训方面等。”可好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的确,和其他大型超市不同,现在你进入任何一家便利店,店员的笑脸、礼貌用语和业务熟练程度,这在其他大型超市中则相对罕见。
入乡随俗才是关键
作为一种从国外引进的业态,引进过程中对采取模仿的手法保证了其本质,引进过程中出现模仿在所难免。但在模仿过程中的改进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是否能够长久地生存下来。
在产品的配置中,不管是日本还是在中国台湾地区,便当一直是其重要特色,这种为上班族和学生提供各种西式食品和冷食的服务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在引进我国大陆之后,不管是“7-11”还是可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改进,将冷食改为国人热衷的热食。“只有根据普通大众的就餐需求来设置店内的快餐品种,才能真正吸引顾客。”对于这种观点青岛“7-11”的王经理和可好工作人员的看法保持高度一致。
在午餐时间走进瞿塘峡路拐角的那家店里,你会买到一份冒着热气的米饭,还有西红柿炒蛋、鱼香肉丝等各式炒菜,甚至还有各种粥可供选择。如果你对饮食没有太苛刻的要求,那在这里完成一顿简餐毫无问题。而走进可好,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看到热气腾腾的关东煮,闻到香味四溢的手抓饼。
之所以这么做的缘由,皆由“便利”二字而起。便利店所提供的商品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方便好用,每日必须、不可或缺的。在热气腾腾的包子和冷面便当之间,青岛人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包子,而非便当。所以,便利店经营者们苦心琢磨,以满足消费者的口味就不足为奇。王经理介绍,他们对青岛本地的众多包子店进行信息整合,包括口味、种类等。这种在商品开发上,基于本地顾客进行本地化的例子有很多,但有着共同的出发点:要想抓住目标消费者,就必须抓住目标消费者的胃。
说不尽的O2O
如今,“互联网+”的东风越刮越广,擅长闻风而动的企业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遇,便利店也是顺势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不管是上海、北京还是深圳,便利店开始和互联网结合的经营方式都是屡见不鲜。
“现在对我们来说,是线下经营为主,线上经营为辅。”可好的工作人员介绍。全市已经有20多家可好便利店开始尝试线上订购业务,而合作对象主要集中于美团、饿了吗、百度团购等网购平台。如果你连到便利店那几百米都不想走的话,就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点一份饭或者是一包烟。由于便利店对人员成本的控制,每家店面只能拥有三到四名工作人员,要想完成送货到门的服务,就必须选择靠谱的合作伙伴,可好选择和达达外卖来共同完成从店面到客户的这几百米距离。
但这几百米对便利店来说是机会,也是考验,如果没能在接收订单之后以最快的速度送货上门的话,那消费者应该更相信自己的两条腿,而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销售方式。考验不止于此,接受采访的可好工作人员说,就目前的情形而言,接收订单的方式过于依靠电话、对订单的预判性过低等因素都直接制约着便利店O2O的发展。尽管如此,他们对这一新兴模式依旧持有乐观的态度,“我们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宗旨和这种模式相吻合,现在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暂时的,肯定会随着模式的成熟逐渐得到改观。”
代收快件则是网购时代便利店提供的另一种便利方式。在社区范围内的便利店网店,基本都和圆通申通京东等物流公司合作,进行代理存放业务。影响力较为广泛的是可好与淘宝网合作提供菜鸟驿站,这种“识时务”的新业务形式,不但方便了所在社区周围的居民,还将电商的客户吸引到店里,并无意中让自己成为网络购物链中的一环。
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NHK拍摄的纪录片所描绘的市场竞争激励的场景,也经常会见诸报端。“关门潮”、“市场饱和”等都是报道这一行业时的常见词。但作为从业者,“7-11”的王经理有着不同的意见。在他看来,中国城市中的便利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青岛也是如此。
至2014年年底,我国台湾地区便利店数量达10131家,平均每2300人就有一家便利商店,日本也是平均每2450人一家。青岛全市600多家的数量远未达到如此密集的程度。
据2014年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被统计的26个城市中,青岛以78分的总成绩排在第13位,而青岛的增长率则以28%排在第六位。便利店饱和度方面,东莞以平均2667人拥有一处便利店排名全国第一,而青岛则以每1.45万人拥有一处便利店排在第19位,在26个城市中处在中等偏下水平。这也说明青岛的便利店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有较大的市场空白。
数量上过少仅仅是一个方面。我国台湾的便利店可以提供包括缴费(从水电费、学费到交通罚款无所不包)、ATM金融服务、快递、复印打印、购票、饭店订房、储值、发票兑奖等几乎所有和百姓日常相关的服务,而我们目前的主要业务仍停留在传统的销售上面,增值服务仅仅包括缴纳话费等几个简单项目。“注重深度发展,才能真正做好这个行业。”王经理对这一观点深信不疑。
当然,就像便利店当年在日本是经过从商圈渗透到居民区一样,在中国同样需要经过此种路径。毕竟现在除了年轻人会将便利店节省的时间成本以外,大部分还是会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比如对每天早上赶公交车从城东赶往城西买菜的那些大爷大妈们来说,便利店提供的时间便利对他们就毫无吸引力可言,因为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只有便利店影响到社会中每个人的各个生活环节,甚至像那经典的益达广告一样,在街角的便利店可以让你邂逅爱情时,我们才能说“喂,那是我们的便利店”。
本刊记者/张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