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样画Hulu?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酷6网 Hulu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0-12 09:34
拜刚刚结束的南非世界杯和热播影视剧所赐,2010年第二季度国内在线视频行业的市场规模环比增长达到了65.3%,随着越来越多国产影视剧集在网络和电视台同步播出,越来越多的用户也开始将互联网当成了主要收视渠道,预计在线视频行业的全年总收入今年将首次突破50亿元人民币。早在四五年前业界就在绘声绘色描画的大饼,终于能摸到点边际了。
由于高昂的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的不明朗,国内在线视频网站自从2005年步YouTube的后尘出现后,就一直在躁动中成长。沉重的竞争压力也让互联网行业的江湖气在视频网站中格外激烈,就在2010年世界杯刚刚结束后,超过五家以上的网站都拿出了世界杯期间收视“独占鳌头”的流量数据,一时间相互质疑甚至指责、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从2009年国内开始掀起的视频网站“正版化”旋风是视频网站们战争升级的重要标志,不论是专业视频网站,还是门户网站的视频频道,都朝着以正版资源换取广告价值的模式转变。只是表现方式各有侧重:它们或者砸重金购买影视剧版权,以丰富自身的视频资源库,甚至不惜付血本争夺网络首播权;或者竞相谋求与地方电视台的合作,致力于打造成集新闻、娱乐、体育、游戏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视频网站门户;或者自制网播剧和音乐MV,在吸引网民眼球赚取人气的同时,将广告以更灵活的方式植入其中,以开拓利润空间。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广告商的价值认同以换取广告。
但问题在于,“以正版换广告”的模式,最终能帮助中国的视频网站实现“黑字化”吗?高昂的版权成本、有限的版权资源,是否会成为压断资金链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来自电视台、搜索引擎等行业巨头的强势介入,是否会使专业视频网站以悲剧告终?
从UGC到PMC
2005年出现的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也是UGC模式(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开创者,所谓UGC 模式即鼓励个人使用DV拍摄,并上传到网上分享。从家庭宠物的搞笑视频到充满励志性的个人演讲,YouTube无所不包,并迅速成长为美国排名第一的视频网站。它的模式迅速传播,在世界领域内被广泛复制。
中国也不例外,2005年底一下子涌现出几百家UGC模式的视频分享网站。“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土豆网的广告词准确地概括了视频分享网站对用户的假设,即我们正处于一个人人都是拍客的时代。
遗憾的是,国内并不具备在线视频网站成长所需要的土壤。从技术来看,DV机与视频制作技术在中国的网民中远未普及。而与视频制作有关的创意人群,更多的是为电视台、电视剧、电影服务的专业人员。这些短期内难以扭转的现状,成为阻碍分享视频网站自然成长的门槛。五年之间,它们当中90%的网站已经死去,剩下的10%仍在继续烧钱维持,这个领域也没有出现真正的“王者”。
就在国内视频行业仍处于模式之争的胶着状态时,媒体巨头NBC环球公司和新闻集团宣布将以合资公司的形式推出新的视频网站Hulu。拥有来自NBC、福克斯以及其他电视台正版内容资源支持的Hulu一上线就被视为“YouTube杀手”,在上线后的第二年Hulu就实现了盈利,而此时的YouTube尽管绝对收入高于Hulu,但扣除巨额运营成本之后仍未盈利。
Hulu提供跟电视台十分类似的内容资源,但试图以一种令人愉快的、更有效的方式播放广告。他们为用户提供了选择: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收看广告,或是在开播之前看一段广告。它的规则是:不论怎样,用户都无法跳过广告。例如,一家汽车制造商在Hulu上同时投放三类车型的广告,货车、SUV、运动型汽车,这样一来,用户获得了些许控制权,至少能选择你感兴趣的车型。与此同时,Hulu与MySpace、Yahoo、MSN等三十多家网站合作,借助它们的渠道播放Hulu的视频。这完全基于一个想法,把内容带给受众,而不是强制到Hulu自己的网站上收看节目。
尽管YouTube仍然对外坚称,广告商不会被个人用户上传的内容吓跑,但实际上它也在调整战略。2010年4月12日,YouTube宣布与法国出版商Lagardere SCA签署了一份广播视频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在声明中表示,Lagardere将为YouTube提供一份法国视听图书馆分类明细,其中包括戏剧、纪录片和动画。
此时,国内的在线视频网站早已纷纷开始了从UGC模式向Hulu所开创的PMC模式的集体转型,从2009年下半年起,国内出现了一场波及全行业的“正版化运动”。不管是专业视频网站还是各大门户的视频频道,都开始购买影视剧版权、展开与地方电视台的媒体合作,转型以“正版加广告”的模式维持发展。
对此,酷6网总编辑陈峰分析道:“到目前为止,能否盈利的关键在于广告客户是否认可视频网站的品牌。‘草根’与‘外包’的内容能带来流量,但广告商不认可它的广告价值。当视频行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靠盗版盈利,这个模式走不通。这也是酷6推出正版化的主要原因。”对于盈利收入主要源于广告的视频网站来说,广告商对于正版内容的认同是它们转换模式的根本原因,Hulu这个榜样的出现只是恰逢其时。
媒体化与娱乐化
正版化的趋势并没有让行业格局更为乐观,优质内容资源的稀缺性让在线视频行业一下子成为最为“烧钱”的行业之一。随着各家网站对播映权的争夺,视频版权的价格上升趋势可以用“坐地涨价”来形容。不到一年时间,网播剧从每集基本不超5000元,上涨到普遍1万元一集,抢手的剧目更是达到了三四万元一集,上涨幅度超过200%。版权价格的大幅攀升在带宽成本之外,再次推高了视频网站的运营成本。
除了争夺优质内容以及相应的资金和源头,视频网站也开始回过头重新拾起UGC模式中的一些成功因素以降低内容的获得成本,由此催生出两类值得关注的倾向:媒体化和娱乐化。
酷6网是致力于“媒体化”的视频网站之一。2009年,酷6网的内容制作团队只有40多人,半年后扩张为200多人。它的整体架构非常类似门户网站,分为新闻中心、娱乐中心、影视中心、体育中心,只是视频容量远远超过门户。
因为这些前期的人员准备,今年6月初酷6以1500万元从CNTV购买了世界杯的转播权。酷6网CEO李善友解释说,“酷6重金购买转播权,只是基于一个考虑:对媒体而言,错过重要新闻等于犯罪,而酷6的目标就是实现媒体化。”
世界杯期间,酷6借助受众关注度高的体育赛事,进行专题性的事件营销。将赛事直播、点播与多档自制真人秀节目结合起来,让用户体验到网络的互动性与分享性。同时,采用前后贴片的方式,成功实现了视频广告的销售。利用网络的互动性,视频网站还推出了电视无法实现的互动式营销。比如,在世界杯转播期间,酷6推出的“边看边聊”,允许网友及时评论和聊天。直播过程中穿插了互动环节和游戏。除此之外,视频网站越来越多地在原创节目中,植入商业品牌。以优酷、土豆为代表的视频网站,则表现出强烈的娱乐化趋势。2009年上半年,优酷就推出了自制网播剧《嘻哈四重奏》,典型的办公室题材、搞笑的台词、夸张的表演,为优酷赢得了不少点击率。
在自制音乐MV上,优酷也成功捧红了北京说唱乐队“新街口组合”。最近颇为流行的《爱你不是为了和你去如家》,就把如家快捷酒店的广告十分巧妙地植入了歌词当中。煽情的歌词、劲爆的节奏,非常适合互联网际间的传播。优酷还宣布将与东王文化合作,把偶像剧《泡沫之夏》翻拍成网播剧。网剧的演员选拔大赛已经上线,最终胜出的选手除获得主要角色外,还将成为优酷网和东王文化的签约艺人。在某种程度上,优酷正在变身成为一个“网络选秀”的娱乐平台。
对于这些试图通过互联网的特性来降低成本的视频网站来说,日本的NicoNico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榜样,不过,它的成功具有强烈的本土色彩,能否得到复制尚难以断言。
竞争者,还是合作者?
除了应对越来越高的运营成本,民营视频网站还要面对一群不容小觑的新进入者。以2008年央视网的成立为起点,电视台逐渐认识到,网络作为影视节目二次传播的渠道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家卫视成立了网络电视台,即央视CNTV、浙江卫视“新蓝网”、湖南卫视“芒果TV”和安徽卫视“安徽网络电视台”。
此外,拥有各种资源的巨头们纷纷涉足视频网站。除了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视频频道之外,占有中国搜索引擎市场70%份额的百度今年4月推出了奇艺网;积累出品牌知名度的迅雷,也推出了迅雷看看;更不用提去年收购酷6的盛大网络,致力于将酷6打造成全产业链的延伸。
巨头们为何纷纷涌入一个还未能创造正现金流的领域?酷6副总裁郝志中分析认为:“产业内部有两个最核心的驱动力,一是网民的需求,二是技术的进步。当网民家里的带宽达到2M以上的时候,除了看新闻以外,越来越注重看影视作品,这是自然而然的需求。”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相关数据支撑。根据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9年底,网络视频已经成为继网络音乐、网络新闻、搜索引擎、即时通讯和网络游戏之后的第六大应用。而对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内容提供商来说,消费者越来越多从网络观看视频的习惯,也让他们不得不将眼光转向互联网。
如果说,视频网站之间竞争的结果是共同把行业规模做大。那么,视频网站与电视台之间的关系却没有那么简单。竞争者抑或合作者,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大多数的叙述当中,视频网站会从两个角度否认电视台的竞争。他们会分析说,电视是家庭型媒体,网络是个人化媒体,它们面对的人群并不重合;其次,网络具备互动性和参与性,这也是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现实中,电视台进军视频领域的动向,令民营视频网站如临大敌。它们迅速调整战略,展开与地方队的深度合作。
从视频网站来看,处于第一阵营的优酷今年启动“合计划”,与43家电视台达成版权及内容合作。在版权购买之外,还提出了影视剧联播合作机制。从电视台的角度来看,内容制作水准首屈一指的湖南卫视,其台长欧阳常林也曾多次表示:“要改变传统电视媒体一次性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推出更多的终端产品,实现电视与手机、互联网的三屏融合。”网络与电视之间,真的能够实现毫无利益冲突的联姻吗?或许我们能够从美国的Hulu与它的内容提供商之间复杂的关系中,窥见一斑。
2010年3月2日,维亚康母决定从Hulu上撤消两档节目:喜剧中心的TheColbertReport和JonStewart的每日秀。这两档节目恰恰是Hulu上最受欢迎的节目。Hulu第一次说服维亚康母集团,允许它在网上播出TheColbertReport和JonStewart是在2008年6月。这个事件在当时被视为视频网站的一个里程碑。这个模式对于Hulu来说非常棒,但对它的媒体伙伴维亚康母集团来说,却并非如此。尽管Hulu在自己的博客上诚恳求维亚康母不要离开,但是维亚康母十分清楚:Hulu对两档热播节目的需要超过了维亚康母对Hulu的需求。
在TheDailyShow.com 和ColbertNation两个网站上,现在仍然可以免费在线收看这两档节目,但这两个网站是维亚康母集团旗下的,它通过自己的销售队伍也能实现视频广告的销售。除了必须下载喜剧中心的视频播放器,并收看广告之外,这两档节目在网络上仍然是免费的,可供分享的。
当你拥有热门节目的时候,人们总会找到你的网站,即使它们不在Hulu或者YouTube上。维亚康母由此计算出来,通过集中热门剧目的播放渠道,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当维亚康母自己就能把广告销售出去的时候,为什么它还需要Hulu这样的视频网站,分享视频广告带来的利润呢?
换句话说,维亚康母从Hulu那里得到的广告收入是部分收入。它完全可以以优先收看的形式销售热门剧目的视频广告,并获得100%的广告收入。对于电视台这样的内容提供商而言,Hulu能够为一些不太知名的节目带来观众。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台愿意就某些剧目与Hulu合作,接受50%甚至更少的广告费。但对于不需要Hulu就能够吸引大批观众的热门节目来说,电视台不愿意与人分享高额的广告收入。
对于电视台与视频网站的这种特殊的合作方式,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做出了悲观预测:如果这种态势继续发展,当Hulu的媒体伙伴实现了正循环,它们就会把最好的内容资源抽走。知名博客作者埃里克舍恩.菲尔德评价说:“长期来看,这将是Hulu面临的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结果并不坏,人们不用在一个或者两个平台上收看所有的节目,他们可以在ColbertNation、TheDailyShow.com、HBO.com、CBS.com等各种平台上随意切换。”
他甚至认为,视频网站由于资源独占性,造成内容的碎片化,会给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美国电视运营商康卡斯特的CEO布赖恩.罗伯茨这样的人提供机会。网民显然不喜欢在网上疯狂寻找他们想要的节目,但是视频广告则完全相反,它们对任何网站都上瘾。
……
由于高昂的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的不明朗,国内在线视频网站自从2005年步YouTube的后尘出现后,就一直在躁动中成长。沉重的竞争压力也让互联网行业的江湖气在视频网站中格外激烈,就在2010年世界杯刚刚结束后,超过五家以上的网站都拿出了世界杯期间收视“独占鳌头”的流量数据,一时间相互质疑甚至指责、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从2009年国内开始掀起的视频网站“正版化”旋风是视频网站们战争升级的重要标志,不论是专业视频网站,还是门户网站的视频频道,都朝着以正版资源换取广告价值的模式转变。只是表现方式各有侧重:它们或者砸重金购买影视剧版权,以丰富自身的视频资源库,甚至不惜付血本争夺网络首播权;或者竞相谋求与地方电视台的合作,致力于打造成集新闻、娱乐、体育、游戏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视频网站门户;或者自制网播剧和音乐MV,在吸引网民眼球赚取人气的同时,将广告以更灵活的方式植入其中,以开拓利润空间。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广告商的价值认同以换取广告。
但问题在于,“以正版换广告”的模式,最终能帮助中国的视频网站实现“黑字化”吗?高昂的版权成本、有限的版权资源,是否会成为压断资金链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来自电视台、搜索引擎等行业巨头的强势介入,是否会使专业视频网站以悲剧告终?
从UGC到PMC
2005年出现的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也是UGC模式(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开创者,所谓UGC 模式即鼓励个人使用DV拍摄,并上传到网上分享。从家庭宠物的搞笑视频到充满励志性的个人演讲,YouTube无所不包,并迅速成长为美国排名第一的视频网站。它的模式迅速传播,在世界领域内被广泛复制。
中国也不例外,2005年底一下子涌现出几百家UGC模式的视频分享网站。“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土豆网的广告词准确地概括了视频分享网站对用户的假设,即我们正处于一个人人都是拍客的时代。
遗憾的是,国内并不具备在线视频网站成长所需要的土壤。从技术来看,DV机与视频制作技术在中国的网民中远未普及。而与视频制作有关的创意人群,更多的是为电视台、电视剧、电影服务的专业人员。这些短期内难以扭转的现状,成为阻碍分享视频网站自然成长的门槛。五年之间,它们当中90%的网站已经死去,剩下的10%仍在继续烧钱维持,这个领域也没有出现真正的“王者”。
就在国内视频行业仍处于模式之争的胶着状态时,媒体巨头NBC环球公司和新闻集团宣布将以合资公司的形式推出新的视频网站Hulu。拥有来自NBC、福克斯以及其他电视台正版内容资源支持的Hulu一上线就被视为“YouTube杀手”,在上线后的第二年Hulu就实现了盈利,而此时的YouTube尽管绝对收入高于Hulu,但扣除巨额运营成本之后仍未盈利。
Hulu提供跟电视台十分类似的内容资源,但试图以一种令人愉快的、更有效的方式播放广告。他们为用户提供了选择: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收看广告,或是在开播之前看一段广告。它的规则是:不论怎样,用户都无法跳过广告。例如,一家汽车制造商在Hulu上同时投放三类车型的广告,货车、SUV、运动型汽车,这样一来,用户获得了些许控制权,至少能选择你感兴趣的车型。与此同时,Hulu与MySpace、Yahoo、MSN等三十多家网站合作,借助它们的渠道播放Hulu的视频。这完全基于一个想法,把内容带给受众,而不是强制到Hulu自己的网站上收看节目。
尽管YouTube仍然对外坚称,广告商不会被个人用户上传的内容吓跑,但实际上它也在调整战略。2010年4月12日,YouTube宣布与法国出版商Lagardere SCA签署了一份广播视频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在声明中表示,Lagardere将为YouTube提供一份法国视听图书馆分类明细,其中包括戏剧、纪录片和动画。
此时,国内的在线视频网站早已纷纷开始了从UGC模式向Hulu所开创的PMC模式的集体转型,从2009年下半年起,国内出现了一场波及全行业的“正版化运动”。不管是专业视频网站还是各大门户的视频频道,都开始购买影视剧版权、展开与地方电视台的媒体合作,转型以“正版加广告”的模式维持发展。
对此,酷6网总编辑陈峰分析道:“到目前为止,能否盈利的关键在于广告客户是否认可视频网站的品牌。‘草根’与‘外包’的内容能带来流量,但广告商不认可它的广告价值。当视频行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靠盗版盈利,这个模式走不通。这也是酷6推出正版化的主要原因。”对于盈利收入主要源于广告的视频网站来说,广告商对于正版内容的认同是它们转换模式的根本原因,Hulu这个榜样的出现只是恰逢其时。
媒体化与娱乐化
正版化的趋势并没有让行业格局更为乐观,优质内容资源的稀缺性让在线视频行业一下子成为最为“烧钱”的行业之一。随着各家网站对播映权的争夺,视频版权的价格上升趋势可以用“坐地涨价”来形容。不到一年时间,网播剧从每集基本不超5000元,上涨到普遍1万元一集,抢手的剧目更是达到了三四万元一集,上涨幅度超过200%。版权价格的大幅攀升在带宽成本之外,再次推高了视频网站的运营成本。
除了争夺优质内容以及相应的资金和源头,视频网站也开始回过头重新拾起UGC模式中的一些成功因素以降低内容的获得成本,由此催生出两类值得关注的倾向:媒体化和娱乐化。
酷6网是致力于“媒体化”的视频网站之一。2009年,酷6网的内容制作团队只有40多人,半年后扩张为200多人。它的整体架构非常类似门户网站,分为新闻中心、娱乐中心、影视中心、体育中心,只是视频容量远远超过门户。
因为这些前期的人员准备,今年6月初酷6以1500万元从CNTV购买了世界杯的转播权。酷6网CEO李善友解释说,“酷6重金购买转播权,只是基于一个考虑:对媒体而言,错过重要新闻等于犯罪,而酷6的目标就是实现媒体化。”
世界杯期间,酷6借助受众关注度高的体育赛事,进行专题性的事件营销。将赛事直播、点播与多档自制真人秀节目结合起来,让用户体验到网络的互动性与分享性。同时,采用前后贴片的方式,成功实现了视频广告的销售。利用网络的互动性,视频网站还推出了电视无法实现的互动式营销。比如,在世界杯转播期间,酷6推出的“边看边聊”,允许网友及时评论和聊天。直播过程中穿插了互动环节和游戏。除此之外,视频网站越来越多地在原创节目中,植入商业品牌。以优酷、土豆为代表的视频网站,则表现出强烈的娱乐化趋势。2009年上半年,优酷就推出了自制网播剧《嘻哈四重奏》,典型的办公室题材、搞笑的台词、夸张的表演,为优酷赢得了不少点击率。
在自制音乐MV上,优酷也成功捧红了北京说唱乐队“新街口组合”。最近颇为流行的《爱你不是为了和你去如家》,就把如家快捷酒店的广告十分巧妙地植入了歌词当中。煽情的歌词、劲爆的节奏,非常适合互联网际间的传播。优酷还宣布将与东王文化合作,把偶像剧《泡沫之夏》翻拍成网播剧。网剧的演员选拔大赛已经上线,最终胜出的选手除获得主要角色外,还将成为优酷网和东王文化的签约艺人。在某种程度上,优酷正在变身成为一个“网络选秀”的娱乐平台。
对于这些试图通过互联网的特性来降低成本的视频网站来说,日本的NicoNico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榜样,不过,它的成功具有强烈的本土色彩,能否得到复制尚难以断言。
竞争者,还是合作者?
除了应对越来越高的运营成本,民营视频网站还要面对一群不容小觑的新进入者。以2008年央视网的成立为起点,电视台逐渐认识到,网络作为影视节目二次传播的渠道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家卫视成立了网络电视台,即央视CNTV、浙江卫视“新蓝网”、湖南卫视“芒果TV”和安徽卫视“安徽网络电视台”。
此外,拥有各种资源的巨头们纷纷涉足视频网站。除了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视频频道之外,占有中国搜索引擎市场70%份额的百度今年4月推出了奇艺网;积累出品牌知名度的迅雷,也推出了迅雷看看;更不用提去年收购酷6的盛大网络,致力于将酷6打造成全产业链的延伸。
巨头们为何纷纷涌入一个还未能创造正现金流的领域?酷6副总裁郝志中分析认为:“产业内部有两个最核心的驱动力,一是网民的需求,二是技术的进步。当网民家里的带宽达到2M以上的时候,除了看新闻以外,越来越注重看影视作品,这是自然而然的需求。”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相关数据支撑。根据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9年底,网络视频已经成为继网络音乐、网络新闻、搜索引擎、即时通讯和网络游戏之后的第六大应用。而对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内容提供商来说,消费者越来越多从网络观看视频的习惯,也让他们不得不将眼光转向互联网。
如果说,视频网站之间竞争的结果是共同把行业规模做大。那么,视频网站与电视台之间的关系却没有那么简单。竞争者抑或合作者,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大多数的叙述当中,视频网站会从两个角度否认电视台的竞争。他们会分析说,电视是家庭型媒体,网络是个人化媒体,它们面对的人群并不重合;其次,网络具备互动性和参与性,这也是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现实中,电视台进军视频领域的动向,令民营视频网站如临大敌。它们迅速调整战略,展开与地方队的深度合作。
从视频网站来看,处于第一阵营的优酷今年启动“合计划”,与43家电视台达成版权及内容合作。在版权购买之外,还提出了影视剧联播合作机制。从电视台的角度来看,内容制作水准首屈一指的湖南卫视,其台长欧阳常林也曾多次表示:“要改变传统电视媒体一次性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推出更多的终端产品,实现电视与手机、互联网的三屏融合。”网络与电视之间,真的能够实现毫无利益冲突的联姻吗?或许我们能够从美国的Hulu与它的内容提供商之间复杂的关系中,窥见一斑。
2010年3月2日,维亚康母决定从Hulu上撤消两档节目:喜剧中心的TheColbertReport和JonStewart的每日秀。这两档节目恰恰是Hulu上最受欢迎的节目。Hulu第一次说服维亚康母集团,允许它在网上播出TheColbertReport和JonStewart是在2008年6月。这个事件在当时被视为视频网站的一个里程碑。这个模式对于Hulu来说非常棒,但对它的媒体伙伴维亚康母集团来说,却并非如此。尽管Hulu在自己的博客上诚恳求维亚康母不要离开,但是维亚康母十分清楚:Hulu对两档热播节目的需要超过了维亚康母对Hulu的需求。
在TheDailyShow.com 和ColbertNation两个网站上,现在仍然可以免费在线收看这两档节目,但这两个网站是维亚康母集团旗下的,它通过自己的销售队伍也能实现视频广告的销售。除了必须下载喜剧中心的视频播放器,并收看广告之外,这两档节目在网络上仍然是免费的,可供分享的。
当你拥有热门节目的时候,人们总会找到你的网站,即使它们不在Hulu或者YouTube上。维亚康母由此计算出来,通过集中热门剧目的播放渠道,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当维亚康母自己就能把广告销售出去的时候,为什么它还需要Hulu这样的视频网站,分享视频广告带来的利润呢?
换句话说,维亚康母从Hulu那里得到的广告收入是部分收入。它完全可以以优先收看的形式销售热门剧目的视频广告,并获得100%的广告收入。对于电视台这样的内容提供商而言,Hulu能够为一些不太知名的节目带来观众。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台愿意就某些剧目与Hulu合作,接受50%甚至更少的广告费。但对于不需要Hulu就能够吸引大批观众的热门节目来说,电视台不愿意与人分享高额的广告收入。
对于电视台与视频网站的这种特殊的合作方式,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做出了悲观预测:如果这种态势继续发展,当Hulu的媒体伙伴实现了正循环,它们就会把最好的内容资源抽走。知名博客作者埃里克舍恩.菲尔德评价说:“长期来看,这将是Hulu面临的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结果并不坏,人们不用在一个或者两个平台上收看所有的节目,他们可以在ColbertNation、TheDailyShow.com、HBO.com、CBS.com等各种平台上随意切换。”
他甚至认为,视频网站由于资源独占性,造成内容的碎片化,会给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美国电视运营商康卡斯特的CEO布赖恩.罗伯茨这样的人提供机会。网民显然不喜欢在网上疯狂寻找他们想要的节目,但是视频广告则完全相反,它们对任何网站都上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