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必坚持时,选择坚持!

  • 来源:中外管理
  • 关键字:坚持,工匠精神
  • 发布时间:2016-06-21 14:37

  悠悠麦香里的“工匠精神”

  如今,除了算命的,哪个行业敢说自己很景气?老舍《茶馆》里小唐铁嘴对“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的自鸣得意,映衬出的只是社会大众的集体焦虑与难堪重压。

  于是,很多我们习惯甚至追求的东西,包括文化,甚至使命,可能都会面临弃守。但艰难时刻,恰恰也正是最好的检验,和最真实的呈现。在行市好时,任何“高大上”的梦想与追求,都是容易涌现甚至花团锦簇的。但当行市不好时,面对惨淡的现实,一切就都不好说了。当年那篇著名的悲情博文《原来联想不是家》,就是明证。

  现在,又到了这样的时刻。而且貌似可以更加理直气壮。

  藏在麦芽里的品质

  今年5月,当我率领《中外管理》标杆游学团走访位于河北邢台的金沙河面业,偶然见证了一场很现实也很真实的争论。一场关于采购的争论,一场关于品质的争论,一场关于价值观的争论。

  在食品安全丑闻迭出而成为举国头疼的痛点时,金沙河董事长魏海金20年来最得意的,就是他的金沙河挂面里,除了面、水和盐,没有任何添加剂!

  这位河北人上世纪创办金沙河时,就抱有一个很简单和朴素的逻辑:最好的挂面,其实就来自最好的面粉。而最好的面粉,其实就来自最好的小麦。那么问题就来了,最好的小麦从哪里来?如何鉴别?如何操作?

  人世间很多事,不是不能做,就看你想不想做。收小麦亦如此。魏海金很快找到了一个行业内独一无二却很简单易行的标准:看小麦的发芽率。如果小麦难以发芽,那小麦肯定不新鲜,品质肯定不行。而没有最好的小麦,就做不出喷着麦香的挂面。因此,成就了金沙河占据全国10%的市场,真正成为了中国“挂面大王”。

  可以原谅的放弃

  但任何品质追求,都意味着成本。当经济寒冬笼罩在中国各个行业时,食品加工业也不例外。金沙河内部的争论,从今年正月破五的爆竹声,一直绵延到了5月当我坐在魏海金的座驾里。

  一路上,同车的金沙河采购主管苦口婆心地规劝魏海金:为了降成本,同行现在都降采购标准了。咱也降一降吧!只要发芽率从必须90%以上,下调到80%,企业的成本压力就减轻了很多!况且这并不意味着挂面品质有硬伤,潜台词是:况且老百姓根本吃不出来!

  魏海金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凡是做老板的,哪怕别的什么都不会,也一定会算成本账。而挂面业的利润率微薄到都是以分来计算的,一不留神企业就会陷入亏损。目前行业内的企业数量,每年以13%在递减。因此,魏海金很清楚采购主管的压力和苦衷。而且,诚如我以前所言,当国内的大众消费端,依然对产品品质和生活品质缺少清晰的认识和刚性的需求时,我们的企业供给端,其实是很难有动力与压力在生存困境下再去提升品质的。

  不!

  但企业家精神之可贵,就在于洞悉大环境之下,能够营造和坚守自己的小环境。

  因此,魏海金不为所动。他宁肯亏损。

  他知道成本的压力是当前的,但他要的是长远与持久。他知道企业的天职是获利,但他要的是品质与品牌。他知道顾客吃不出所以然,但他要的是良知与责任。他知道与同行随波逐流无可厚非,但他要的是独立的判断力与价值观。

  做事的长线布局,做人的慎独意识,和人生的个性坚守,是国人普遍缺乏的--但优秀的中国企业家需要具备。凡是万事俱备,再扬帆起航;顺风顺水,才一往无前的,都没有可能成为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和企业家。

  如今,“供给侧改革”众说纷纭。其第一推动力,往往来自于供给侧一小部分人的自我觉醒。同时,“工匠精神”一夜间充斥街巷。而真正的工匠精神,也就往往蕴含在这些看似不必坚持时的自我坚持之中。

  放下笔,下一包金沙河挂面,升起一缕麦香。

  杨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