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的金矿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 关键字:资源,管理,富士康,回乡创业
  • 发布时间:2010-11-23 14:04
  当企业的资源处于隐秘状态时,能否敏锐发现并善加利用,这是对管理者的考验。它决定着那些隐形的资源要么继续在“箱子”里沉睡,要么焕发生机给企业带来惊喜。

  前不久富士康公司对外公布了即将进军电子零售业务。该计划包括多项渠道建设方面的规划,其中之一是鼓励公司员工回乡创业,在他们家乡所在地的城镇开设家庭式电子产品商店,以占领国内三四级市场。具体来说,在富士康任职5年以上的员工如果有意回乡开店,富士康将为他们每人提供25000美元的启动资金,条件是,他们的商店只能销售由富士康提供的产品,并且冠以由富士康提供的统一店名。

  富士康素因喜欢制定宏大计划却落实不力而遭诟病,比如郭台铭曾经豪言要拍摄100部电影,可除了《白银帝国》,其他99部还杳无音信,其他投资过亿级的空头支票不胜枚举,但是它们都无法跟这一员工开店计划的意义相比。

  如果上述计划能够如实执行,那么,它将极有可能成为富士康打开零售业务的金钥匙。这是因为,这一计划除了有助于解决富士康员工因职业前景不明而普遍存在的心理压抑这一严重问题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富士康可以对自身长年累积的看不见的资源加以挖掘并延伸利用。或许,就是富士康的决策者自己也不一定完全明了这其中的意味。

  如今在富士康工作的员工大约有100万名,考虑到制造业较高的员工流动率,这么多年来在富士康工作过的员工总人数应该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由于所有这些员工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可以粗略地估计,在中国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或多或少都有人是或曾经是富士康的员工。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富士康在农村的知名度超过城市的原因。既然已经在农村地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这是该公司自然累积形成的看不见的品牌资源),那么,富士康在农村市场开展营销活动就天然地有了较好的基础,而不必从头开始。对于富士康即将展开的在中国的三四级市场销售产品的计划,这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因素。

  富士康以优厚的条件资助员工回乡开店,必然会有很多员工积极响应。由于这些回乡开店的员工熟悉家乡的环境,且在当地拥有现成的关系网络,可以预见,这个计划一旦启动,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乡镇,一夜之间就会出现无数店名相同、产品相同,甚至门面装修也相同的电子产品商店。如果富士康不采取这样的方式而希望同样迅速地将连锁店大范围地铺开,由于没有了员工作为当地人所拥有的关系网络资源带来的便利,富士康肯定需要花费高得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那些得以回乡开店的员工,由于得到富士康的资助,跨越了因启动资金和进货来源而产生的门槛,自然会对老东家心怀几分感激,在日后的经营中自然也会更加忠诚,忠心耿耿的员工是哪个企业不想要的呢。

  如今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共有20多家工厂,按照计划,这个数目还将不断增加。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些工厂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也会趋于均匀。这样的布局让富士康顺理成章地拥有了物流运输的良好布局——富士康可以以更少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将产品从工厂运送到星罗棋布的各个商店。

  可见,富士康鼓励员工回乡开店的举措,是对公司过去20多年来自然形成的品牌资源、员工资源和地理资源等的延伸利用。仅就富士康现有的代工业务来说,对以上资源很难做到物尽其用。即使是兼营零售这一战略举动,如果没有对自身资源(尤其是这些资源中看不见的部分)的足够敏感,也不一定能产生员工回乡开店的灵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