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世博的背影

  “人类文明必将被这浓烟滚滚的黑色怪兽所推动,过往都将在车轮下变为尘埃。”100年前,英国著名画家亨利.赛伦斯看着缓缓而行的蒸汽机车不禁感叹,他用画笔精心记录下了这一改变人类历史的时刻。从此,世博成为了人类工业文明的竞技场。百年来,世博的影响也如同细雨一般逐渐渗透进了人类生活的每一块土壤。

  今天的生活,大到军事、航空,小到衣食住行,都与世博的推动和展示作用分不开。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那些钢筋水泥的庞然大物并没有占据人们的眼球,最为引人注意的却是最不起眼的东西——热狗。热狗这种将香肠和面包搭配在一起吃的食物,在欧美可以说早已有之。但直到1904年,一则有关亚洲的伊哥洛特—加龙省人喜食狗肉习惯的传闻引发了人们关于“狗”的众多讨论。很多参观者专门到世博园区来观看伊哥洛特-加龙省人杀狗、烹狗的场景,回去后对自家小狗便开始不敢疏忽。

  当时,围绕“狗”字,愤怒、同情、猎奇等多种情绪笼罩着1904年的圣路易斯城甚至是全美。一位卖香肠的德国人弗奇特.万根(Feucht Wanger)看着自己的“面包夹热香肠”,感觉形似酷暑里伸着舌头的狗,而“狗”又是当时全美的热门话题,于是,他便别出心裁地为自己的产品取名为“HotDog”,一下子成为了所有人的焦点。今天,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要食用84根热狗,热狗已经成为了众多美国人的生活必需品。

  这只是世博的一则趣闻,但是在那个信息匮乏、交流甚少的年代,商品推广的方式和渠道,远不如当今如此便利和丰富,世博也就成为了众多商品和商家推广自己唯一的舞台。普通的商品只要能出现在世博会的平台,就有机会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

  虽然世博会场内从不直接进行贸易活动,但场外间接的经贸洽谈却十分活跃。各大公司、企业纷纷通过单独建馆,尽可能地用艺术化或当时最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展现其最新产品,展示其经济和技术实力,借以推销其产品。奥的斯(Otis)公司如今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梯公司,可以说1853年纽约世博会成就了奥的斯电梯。其创始人以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Elisha Graves Otis)当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机械工程师,在水晶宫旁的观览塔,奥的斯站在升降台上,升到大家都能看到的高度后,突然下令砍断绳缆,台下的观众大惊失色。这时他设计的安全制动装置启动,升降台戛然停住。奥的斯微笑着鞠躬说道:“先生们,一切平安。”事后众多地产商纷纷找到奥的斯,希望在自己的建筑里安装这种电梯。也正是有这种带有安全装置的电梯,日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才得以崛起。

  “奥的斯”、“蒂芙尼”、“胜家”等展品,都是凭借着直观的展示,在世博会平台的放大效应下,成为百年经典品牌。虽然它们其中一些产品在科技的迅猛发展下被逐渐淘汰,但它们却都打开了从不为人知的技术发明通往商业交流的大门,也成就了今天的众多商业巨头。

  世博曾寄托了人们对于工业文明的诸多幻想,机械让人类第一次感到自身强大,也急于展示自己对于自然的绝对掌控能力。历届世博会,都会建设一些标志性建筑,伦敦水晶宫、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在被视为文明标志与成就的同时,也被赋予了工业文明纪念碑式的意义。

  1887年,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时,整个工地成了一个巨大的钢铁加工厂,每段钢材都在工厂里依照严密的计算,根据图纸精确制造,然后又严格检验、编号,并按图纸进行组装。高塔建造时现场并没有什么辅助脚架,全靠精密的计算和严密的管理,一根根沉重的钢材凭借手动液压装置精确顶到位置,再由人工用一个个烧红的铆钉,挥舞着铁锤一锤一锤加以铆接固定。最终铁塔用去了15000根钢铁材料,250万个铆钉,整座塔楼在水泥混凝土加固的底座上矗立。

  当我们用今天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不禁会感到这样的建筑背后,暗含了人类最原始的野蛮和自大。以著名作家莫泊桑为首的47位法国著名人士曾经极力反对:“在巴黎市中心建造埃菲尔设计的铁塔这个无用的怪物,这只能让人逐渐变为只有对机器制造的想象,那时将给巴黎带来无法弥补的侮辱和破坏。”莫泊桑的预言是否成真,今天已无从谈起,但是人们对于世博和工业文明的反思却在延续。未来的世博也将更多地从对于器物和信息的展示,转变为对于人类生存观念的塑造,所有人也都将接受一次新的“洗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