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强行退出”

  微软公司9月28日宣布即将关闭它的博客平台Live Spaces,将超过700万用户转交给Wordpress.com。六年前,微软上线了Windows Live免费服务。它的目标是设计一款集在线相册、事件邀请、博客发布和社交网络于一体的产品,以此与竞争对手的项目实现差异化。六年后,微软宣布与Wordpress共同合作,它鼓励用户迁移到Wordpress上:“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准备好迁移,还可以下载你的博客内容后转移它们,或者清空你的空间。”

  这场不由分说的博客搬家让很多微软用户产生了一种“强制拆迁”般的感受,也引发众多网站推出“一键搬家”等工具来争夺Live Spaces的博客用户,但这些显而易见的因素都并未影响微软的决心。最让人吃惊的是,双方的这项合作,不涉及任何经济补偿、营销协议以及合作承诺。

  这家软件巨头似乎已经仔细权衡过利弊,既然Live Spaces很难走在潮头,还不如从这项非核心业务中抽身而退。这一戏剧化的决策标志着微软将放弃潜力巨大的网络广告领域。那么此次搬家的受益方是何方神圣?2005年Automattic公司开发的Wordpress平台是一个开源程序平台,主营博客托管服务和反垃圾邮件应用软件。Wordpress采用“免费+增值”的盈利模式。个人用户可以在Wordpress平台上能免费开博,首先,普通用户如果愿意付费,就能获得高级账号,让博客升级成为独立域名的个人网站;其次,WordPress允许免费用户添加Adsense广告,但是WordPress.com要求提成,同时,它也接受谷歌网络广告的投放;最后,也是它最核心的业务:作为一种有效的内容管理系统,为英国政府、Om Malik,All Things D等非博客类的大公司采用,每月收取500美元。

  Wordpress发布网络广告,与用户以分成的方式分享广告收入的模式,正是诸多博客平台得以存活的重要途径。实际上,国内有不少博客平台都采取了与用户分享广告收入的模式。比如,淘宝推出的“淘宝博客”也成功运用了这一模式。如果你在淘宝博客上写文章推荐淘宝商品,如果有用户看到这篇文章,点击了你提供的商品广告并成交,那么,你就可以从卖家的销售利润中提成10%。“淘宝博客”的政策,是配合它的返利销售计划推出的。新浪博客也有它的独特盈利模式。在用户注册时,它就在协议中声明,未来会在用户博客上挂广告,并以具体的比例分成。然后,它挑选出一些名人博客进行炒作,提升点击率,最终达到与博主分成的目标。

  相比之下,Spaces长期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事实上,从博客平台类型来看,Spaces与QQ空间一样拥有两个天然优势:既有来自MSN共享的社交用户,又有类似于普通博客平台的“空间”。用户选择Spaces的理由很多:它的页面没有任何广告,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上传文字、图片和音乐,装饰个人化的博客;用户能限制访客,从整个网络到MSN好友甚至仅自己可见,保有了一定程度的私密性。

  但在盈利模式上,Spaces就没有QQ空间那么幸运。从Spaces的发展脉络来看,它一直在试图走一条与QQ空间相似的道路。它曾经开发过一些收费业务,试图吸引用户。例如,Spaces推出过与QQ秀类似的收费动态头像;它还试图在“共享空间”中添加更多SNS的特征,用户可以用WindowsLive的图片册在Flickr上发布图片,还能把Facebook、Linkedin等社交网络与MSN账号联接起来。遗憾的是,这些计划在中国全都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缓慢的打开速度、复杂的邮件登陆程序、局限于MSN用户的封闭性等等。这让它最终将自己宝贵的用户资源拱手相送给一家拥有更加现成盈利模式的公司。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