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的“局外人”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 关键字:温伯格,华尔街,高盛,投资
  • 发布时间:2010-11-24 09:40
  西德尼.温伯格出生于1891年,家中共有11个兄弟姐妹。他的父亲平卡斯.温伯格是一名在布鲁克林区艰难求生的波兰裔酒水批发商。在《纽约客》作家小E.J.卡恩的笔下,身材矮小的西德尼如同一个“丘比娃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被大班椅给吞没”。操一口口音浓重的英文,总是把自己的名字说成“外不阿格”。15岁辍学后,他开始了在布鲁克林渡轮码头的报童生活,背脊上的刀疤是残酷生活过早给予他的“馈赠”。

  16岁时,温伯格来到华尔街,他的目标是在一座“高大、体面的建筑”中谋得一份差使。最后,他选择了43号交易所,并从顶层开始一间间办公室打听这里是否招人。天黑时,他来到三层一间快关门的小经纪行。第二天一早,他又回到这里,谎称已拿到了录取通知,顺利地混了份门房助理的工作。这间不起眼的小经纪行就是后来的高盛公司。

  查尔斯.埃利斯在新书《高盛帝国》中提到,温伯格的成功势不可挡。有一次,公司让他去公司创始人之一萨克斯位于曼哈顿上城区的家里送一支旗杆。给他开门的是保罗.萨克斯,公司创始人的孙子,自此,温伯格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伯乐。他很快成了传达室的领班,并立即对传达室日常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之后,萨克斯把温伯格送到位于布鲁克林的布朗商学院学习文案课程。1925年,公司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帮他买了一个交易员席位。1927年,他获得了合伙人资格。1930年,他成为了公司的高级合伙人,此后的39年间——直到他1969年去世——温伯格就是现代高盛的代名词,他把这间寂寂无名的小经纪行打造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投资银行。

  穷孩子?富孩子?

  19世纪,先天不足、后天努力的价值观得到普遍推崇。如果你想高人一等,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最底层做起,因为这样才能积累成功必备的历练。“相比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商人更喜欢聘请乡村男孩,因为他们工作勤奋、性格坚毅开朗、且更听话。”欧文克.怀利在1954年的研究报告《白手起家的美国人》中写道。安德鲁.卡内基的发迹史就是19世纪对白手起家的最佳阐释,他坚信“在贫穷这所励志学校中出生成长”是一种先天优势。卡内基曾经说过:“豪门贵族的后代很难成为教师、烈士、发明家、政治家、诗人。穷人的茅草屋才是孕育他们的摇篮。”

  如今,这一解读已经被彻底颠覆。如今人们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利用社会经济的优势,而不是劣势补偿。所有社会阶层流动性机制——奖学金、反歧视行动、儿童早教——都试图将穷人从所谓的绝望国度中拯救出来,改变长期以来穷人被排斥于上流圈子之外的局面。我们不再从贫困中学习,而是努力摆脱贫困。

  而埃利斯用600页的篇幅向人们介绍了,这个创造了高盛神话的男人是一个穷困潦倒、缺乏教养、饱受歧视的少数族裔——而他的故事又是如此非同寻常。温伯格并不是一个金融天才,他的天赋在于高超的社交能力。在鼎盛时期,温伯格曾担任31家公司的董事。他平均每年要参加250场董事会会议,闲暇时,他会和可口可乐的罗伯特.伍德拉夫、金贝尔斯的伯纳德.吉贝尔相约在比尔特莫尔酒店共享土耳其蒸汽浴。经济大萧条时期,温伯格在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商务咨询和规划委员会工作,由于他周旋于各派别之间如鱼得水,罗斯福戏称他为政客。战争年代,他担任战时生产委员会副主席,并被称作“掘墓盗尸人”,因为他说服年轻有为的商界人士为战争效力。(温伯格似乎已经率先意识到,在战争期间让前途光明的年轻商界人士参加公众服务就是保证他们在战后成为客户的最可靠途径。)

  他就是当时的“华尔街先生”。E.J.卡恩在《纽约客》中写道:

  在温伯格的口中,几乎所有著名公司的总裁都是他“私交甚笃的朋友”……企业家们如果想打探同行的消息,第一个想到要找的就是温伯格,他的作用就如同今天的商业咨询信用评级机构。他的通话模式通常是:“谁?……我当然认识……我们是哥们儿来着……曾经是财政部副秘书长……没问题,我让他给你打电话。”

  这种合群性正是我们对一家投资银行负责人的期望。在华尔街——特别是20世纪早中期重视交际文化的华尔街——一切都靠关系交易:为了发行A公司的股票,你就必须认识A公司的大老板,如果你恰巧是他在耶鲁的同学,自然一切都水到渠成。这正是很多人不再认同“贫贱出身有益论”的原因之一:无论你如何努力工作,或者如何听话,都难以克服贫寒出身带来的社交排斥效应。

  但是,温伯格并未读过耶鲁。他也从未假装自己是圈内人。他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做人应该坦诚,”他说,“我只是一个来自布鲁克林的没上过学的笨小孩。”上世纪20年代,温伯格在斯卡斯代尔买了一所简朴的宅院,并在此过完余生。他的出行工具通常是地铁。罗斯福当政时期,华尔街的保守派没有一个人愿意支持新政,他却与白宫联系密切。每当温伯格说起自己毕业的公立学校时,他的神情仿佛在说他毕业于普林斯顿。曾经有传言说,他还从当铺购买“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的徽章当作派对礼物送给客人。因为他的八面玲珑,罗斯福极力推荐他担任美国驻苏联大使;又因为他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华尔街的深刻理解,他的电话铃声几乎从未中断过。但是,他仍然一逮着机会就提醒同行们,“我来自不同的世界”。

  “笨小孩”的真话

  “曾经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精准地概括了犹太移民的最佳生存策略:用意第绪语思考,像英国人一样打扮。温伯格则恰恰相反,用英语思考像犹太人一样打扮”。正如卡内基曾经得出的结论:有些时候,“局外人”的身份正是进入局内的敲门金砖。这不难理解。CEO们的世界里并不缺少耶鲁毕业的华尔街精英们,但是他们知道有些人凭的是真才实学,而另一些则只是靠着裙带关系,在良莠不齐的人才资源中,唯有那些出身贫贱但仍旧在华尔街闯出一片天地的人才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些人的脑门上刻着“真本事”三个字。

  温伯格的局外人身份也让他扮演了经典的“少数族裔中间人”角色。社会学家认为,为什么某些外族人在其他国家可以如此成功,原因之一在于他们脱离了自己所属的社区。如果你想在本族群聚集地开个杂货店,障碍马上就会出现:亲戚朋友想在店里谋份工作,或者买东西打折等。你不能拒绝邻居的赊账,也不能向他们催债。

  这也正是一大群董事对他趋之若鹜的原因所在。通用食品董事长曾公开宣称:“西德尼是唯一一个能在董事会会议上对我说‘你不够聪明’,却让我感觉如同受到赞美的人。”温伯格这种“化批评为赞美”的能力正好证明觉·悟了“局外人”身份的优势所在。如果你是通用食品总裁在耶鲁大学的同学,你不能说他是个白痴。但是如果你是来自布鲁克林、没读过什么书的酒水批发商的儿子,这样做就无伤大雅。文化差距降低了说真话的难度。

  温伯格当选为通用电气董事后不久,集团董事会主席菲利普.里德在宴会上向企业官员介绍了温伯格,里德说,希望温伯格和他一样,感受到“通用电气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中最伟大的行业中最伟大的企业”。温伯格站了起来:“尊敬的主席先生,我同意您的说法,美国是最伟大的国家,您对电气行业的看法我也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说通用电气是最伟大的公司,在我深入了解之前是绝对不会妄下定论的。”说完他欣然落座,四周响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掌声。在通用电气,温伯格的敢于直言被视作一种珍贵的品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海军上将达兰参观了白宫。达兰是一个典型的法国军人,专横跋扈、盛气凌人,而且有严重的纳粹情结。由于协议要求盟军给予达兰适当礼遇,所有人都照章办事——温伯格除外。作为局外人,他总是敢言他人所不敢言。“活动结束时,”埃利斯写道,“温伯格走到门前,从口袋里掏出25美分,把它递给了穿着军装耀武扬威的海军上将:‘拿好了,孩子,帮我叫辆出租车。’”

  局外人可以凭借其身份获益的观念有悖于我们对少数族裔的了解。“用意第绪语思考,像英国人一样打扮”的格言主张外族人最好用伪装掩饰差异。但是,很明显少数族裔有时也能通过坚持甚至夸大他们的差异性获取利益。伯克利大学的历史学家尤里·斯莱兹肯在《犹太人的世纪》中提到,意第绪语的演变路径并不寻常:如果仔细研究它的形式和结构,你会发现精心设计的重要的人工痕迹——用斯莱兹肯的话说,这是一种刻意“保留民族与自我差异性和奇异性”的人所使用的语言。

  难道这就是温伯格不断提及自己所毕业的公立学校的原因?埃利斯的书中引用了一些关于温伯格的让人津津乐道的轶闻趣事,显然,其中的一些是由温伯格本人或者他的朋友所杜撰:

  一位朋友说温伯格曾经与J.P.摩根共进午餐,他们进行了以下的交谈:

  “温伯格先生,我想你参加过一战?”

  “是的,先生,我在海军服过役。”

  “你的职务?”

  “炊事员,二等。”

  摩根抚掌大笑。

  当然,摩根不可能被温伯格逗乐。1913年他就与世长辞,而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未打响。因此,温伯格并不是餐桌旁的那位大亨。但是,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要让温伯格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尽管温伯格做过合格的厨子,但是他很快就被调到了海军情报处,直到战争结束,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诺福克港的船只。

  另一个故事是:

  一间大型零售企业的继承人到温伯格家做客,吃完晚餐后就早早进房休息。温伯格和夫人以及他们唯一的仆人——一位厨师做好了所有收尾工作后,发现了客人放在卧室门外的衣服和鞋子。于是,温伯格把西装和鞋子拿到厨房进行了仔细的清洁后送回了原处。次日,客人离开时,递给温伯格一张五美元的钞票,并要求他转送给服务周到的管家。温伯格郑重地表达了感谢之情,然后把钱揣进了腰包。

  我们应该相信,这家零售公司的继承人可能来到温伯格家并与他共进晚餐,可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管家,但却坚信这家有管家。难道他认为管家躲在壁橱里?这不是重点。温伯格需要讲述这些故事,而他的听众也需要听到这样的故事。这才是重点。

  奇异的达尔文

  安德鲁.卡内基认为,相比富有,贫穷为成功做了更好的铺垫,因为劣势补偿比优势利用更有帮助。举个例子,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患有严重的学习障碍。商学院教授朱莉.洛根对美国中小型企业业主的调查发现,其中35%都自称有阅读困难。

  这项统计说明了一些问题。阅读障碍影响了一个人在现代世界中的管理能力。正是因为阅读和写作的困难,管理者被迫培养口头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因为依赖他人对文字书写的指导,他们变得善于下放权力。E.J.卡恩还讲述了一个温伯格滑雪的故事。几家公司的老总打赌从未滑过雪的温伯格不敢从最陡最长的斜坡滑下来。年近50的温伯格欣然接受了挑战。他接受了短暂的培训后开始了连续两个星期的练习,尽管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是最终赢得了赌注。

  1918年,亨利.高曼,高盛的高级合伙人之一,因为自由债券的纷争退出了公司。萨克斯家族兄弟沃尔特和亚瑟在绝望之际,确定由年轻的沃迪尔.卡奇斯接掌高盛王国。卡奇斯毕业于哈佛大学,行业经验丰富,负责重组过多家公司。

  卡奇斯的大胆想法是建立一个庞大的投资信托基金——名为“高盛贸易公司”,是今天对冲基金的前身——通过借用巨资购买企业集团的控股权。该基金的初始资金是2500万美元,借助市场繁荣的东风,基金最终控制了高达5亿美元的资产。

  “1929年夏天,沃尔特和亚瑟在欧洲旅行,”埃利斯写道,“他们在意大利时得知了卡奇斯的冒险行为,忧虑的沃尔特立即返回纽约,直奔卡奇斯的公寓,要求他小心些。但是卡奇斯还沉浸在牛市的兴奋情绪下,并没有接受这一忠告,他对沃尔特说,‘你的问题就在于缺乏想象力’。”

  然而随后而来的股市崩盘让高盛的资产损失殆尽。卡奇斯也被解雇。财富和地位的先天优势让卡奇斯在面对危机时措手不及。萨克斯兄弟随后任命了一位从未享受过任何特权的掌门人,也许现在我们可以欣赏到这个决定中的睿智。华尔街需要少一些沃迪尔.卡奇斯,多一些西德尼.温伯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