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生态图谱及相关标的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业,供给侧改革,生态图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2-14 13:57
2月5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从“一号文”可以看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体现的是农产品供给从“量”到“质”的转变,政策目标为在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基础之上推进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下面,我们将重点从政策目标及产业路径入手,系统性梳理主题受益主线及相关标的。
从政策目标看产业改革路径
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向结构性矛盾,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关心“量”转为更为关注农产品的“质”。目前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迫切性高。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2016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2017年中央一号文做了诸多政策部署,未来全面推进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可以总结为以下六大政策目标: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短期目标——调结构、去库存。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量、进口量与库存量出现了“三量齐升”的现象,亟需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于2016年12月20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2017年“将继续调减玉米,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建设优质奶源基地,逐步减少近海养殖,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涉及玉米、生猪、乳业、渔业等产业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上,供需严重失衡的玉米、大豆是政策调整的重点目标,其中玉米去库存的压力较大。2016年末玉米库存高达2.75亿吨,产量为1.96亿吨,而消费量仅有1.78亿吨,过量库存不仅造成浪费,高昂的库存成本也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大豆则严重依赖进口,2016年国内消费进口率超过80%,有效供给不足。
以玉米结构调整为例,制度层面上推广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从临储托市向“市场化定价+补贴”转变。2016年6月2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指出2016年将在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不再进行临储托市,而是给予种玉米的农民一定补贴。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改革落地后,未来玉米去库存有望加速。
从玉米供给侧改革的受益产业来看,玉米深加工是未来陈玉米的主要流向,相关产业链尤其是燃料乙醇产业最为受益。一方面,目前玉米库存中,存储时间超过或即将超过三年的玉米总量约达7000万吨,占整体库存的26%,而这部分陈化玉米不再适用于生产饲料或玉米淀粉,发展燃料乙醇将成为消化库存陈化玉米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玉米占乙醇生成成本约80%,玉米价格下跌将使乙醇生产企业成本大幅下降。
长期目标——降成本、提品质。2010年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均有明显上涨,其中重要的原因源于成本端投入品价格上涨、劳动者工资上涨以及土地租金成本上升等因素,目前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价格,从而造成国内农产品库存积压。因此,降低农产品成本,提升国内产品品质与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长期愿景。
推动农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土地流转是长期目标的制度基础。我国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土地制度改革可以降低成本,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土地流转则整合资源利用,促使生产、流通、消费环节联系起来,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到土地流转“三权分置”再到农村土地两权抵押贷款及相关产权保护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沿着明晰产权以推动资本化的思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等“三块地”改革试点预计将于2017年完成。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供给侧改革长期目标。“十三五”规划已将农业现代化明确为农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2017年中央“一号文”也提出“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涉及农业智能化(高科技、大规模现代农业的基础)、农业信息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绿色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等关键领域。
辅助目标——促融合、补短板。促融合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农业除生产功能外的生态功能,壮大农村新产业,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补短板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包括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粮食仓储物流等。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当前农业基建的核心,是抵御自然侵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农业用水是社会用水大户,且用水效率不高,具有较大节水潜力。根据《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到2020年,我国农田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亿m3,对比2014年,农业用水量需调低149亿m3;《国家农业节水纲(2012-2020年)》也提出,至2020年需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亿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我们认为,高效利用农业用水、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既是政策需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需要。
主题受益主线及相关标的
我们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够化解当前“三农”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改革重要性凸显,建议继续关注农业供给侧改革主题。
广发证券 廖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