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在电线杆上见过这样的小广告:“30岁少妇(通常配有一张美女照片),丰满迷人,夫富商,失生育能力,为承家业,特寻健康品端男士圆我母亲梦,通话满意,立汇定金10万,一旦有孕重酬50万,非诚勿扰……”
当然,如果你想赚这个钱的话,那么接下来就得不停先“预付”所谓的“诚意费”“中介费”“律师介绍费”等等。
通常,我们看到这样的诈骗广告会笑翻在地:拜托,骗钱也要专业点,编一个好点的故事。
不过骗子们通常都不傻,这种看似低级的骗局,自有其经济学的道理。
这类骗局全世界都有,有规避法律无法走账的承包商找可靠的合作者转账,有被剥夺财产误判入狱的富翁等着你保释,在中国通常则是清朝格格的皇族遗产等待解冻等等,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至今仍有人上当。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列维特说,这类骗局有个总称——预付金诈骗,但更多地被称为“尼日利亚骗局”。尽管很多地方都有预付金诈骗,但尼日利亚好像是“震心”,涉及尼日利亚的此类诈骗邮件多过涉及其他地区的总和。
计算机科学家科马克·赫尔立一直对诈骗分子如何滥用高科技感兴趣,对尼日利亚骗局的两种不同的评价引起了他的注意。有些人说:这些骗子可赚翻了,诈骗金额达到千万乃至上亿美金。而另一些人说:这些尼日利亚骗子是多么愚蠢,编出这些荒诞而又漏洞百出的信件。
为何骗子如此愚蠢,却又能赚到钱?赫尔立开始从骗子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你是骗子,你能轻而易举获得大量邮箱,瞬间寄出千百万封诈骗信,所以联系潜在受害者的成本是极低的。不过把潜在受害者转换成实际受害者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通常包括大量的邮件交流,或是电话沟通,最后还需要办理银行手续。
假使你寄出1万封信中有100人会上钩,那么这100人就是你重点培养的对象,可是每当这其中有人变聪明或退缩时,你潜在的利润就会受损失。这100人中最后可能只有一个愿意付钱,而那99个人却会让诈骗成本大大提高。
尼日利亚骗子要做的就是把真正会上当的那个人挑选出来。容易轻信他人是一种无法被观察的特征,骗子是如何甄别的呢?他们寄出的信中,会特意加入出名的“尼日利亚”字眼,而只有最易轻信别人的人才会当真,任何一个有丁点理智的人都会立刻删除这样的邮件。
“美貌少妇重金求子”运用了和尼日利亚骗局相同的策略,骗子们需要筛选出真正容易上当的那个人来节省诈骗成本,当你在嘲笑骗子的愚昧时,他们已经聪明地把你筛选掉了,通过“美少妇求子”或“爱新觉罗遗产”这种荒唐老套路,他们“机智”地排除了不相信和可能清醒过来的那些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提出了“分离均衡”理论,即用某种信号将人群区分开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骗子就是斯宾塞的“门徒”。他们通过看似低级的骗局,把那些真正闭塞和天真的人挑选了出来,这就是“美少妇重金求子”这类低级骗局的策略。
(伯仲摘自《杭州日报》2016年12月9日)
岑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