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经济转型突破口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经济,转型,突破口
  • 发布时间:2010-12-06 08:52
  “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指标的性质可能发生变更。从“十二五”规划制定建议的内容上看,“十二五”规划延续了“十一五”规划的内容,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将更重视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国际市场仍需积极开拓

  当前市场对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般看法是,转变模式的核心是“外需转向内需”。实际上,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不高,从三大需求对GDP贡献率的角度来看,出口的贡献率即使包括2003~2007年间出口高速增长时期,长期均衡值也仅在10%左右。

  不可否认,从三大支出本身的增速看,2003~2007年间出口增速突然跃升,大大超出了(净)出口本身增长的正常水平,也大大高于投资和消费增速。但我们认为,2003~2007年间净出口超常规增长是发达国家泡沫繁荣时期的特殊现象,本身就不可持续。在大部分年份,净出口增速都是低于消费增速和投资增速的。可见,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本身就是内需主导的。

  在经济起飞阶段,需求的扩张是非常迅速的,而国内此时的供给能力又相对不足,因此各国的经济起飞阶段通常伴随有贸易逆差。从历史经验看,各国发展历史普遍如此,如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南非和印度。中国经济虽然在起飞阶段的对外贸易演绎了高贸易顺差常态的独特现象,但从占比结构的角度,内需对中国经济的成长,一直占据有主导地位。

  因此,在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中,“外需转向内需”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出口,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促出口”仍是我们不应放弃的方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需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工业化和城镇化联动

  实际上,内需增长带动了中国经济上一轮周期的扩张,而内需的高速扩张,是由城镇化带动的房地产发展驱动的。“城镇化”正是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题。

  不过,在经历了10多年的经济起飞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首先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经验表明,因经济转型不成功而陷入停滞和增长“瓶颈”境地的并非个例。中国目前面临的境地与30年前的拉美更为相似:经济差不多经历了相同时期(30年)的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突飞猛进,人民生活开始步入小康阶段,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

  虽然导致“拉美化危机”的具体原因众多,但其根本只有一点:“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实际上是“过快城市化”,其实质是“工业化滞后”和城市化超前。

  城市化超越工业化过快发展的结果是,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的增长赶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城市失业率过大,从而逼迫政府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搞“福利赶超”;拉美政府为保经济增长,大搞扩张政策,最终导致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陷入发展陷阱。

  显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的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但经济转型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中国虽然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实际推进中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总的来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增长仍然是外延扩张式的。

  从投资变化上看,金融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在规模上仍然偏小,在整个社会投资结构中,第三产业投资除了房地产投资占比较高外,其他行业投资仍然不占主要地位,信息产业投资比重甚至逐年下降,显示推进信息化的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仍然进展缓慢。

  从进出口的结构变动情况看,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速都在逐年下降。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的金属加工机床等高精尖设备进口近2年也有所下降,普通原材料和大宗交易商品的进口依然构成我国进口的主角,显示我国加工贸易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

  更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指标的性质可能发生变更。从“十二五”规划制定建议的内容上看,“十二五”规划延续了“十一五”规划的内容,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将更重视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我们认为,这就是政府对未来主导产业的政策认定。国务院文件称,力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国务院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中国将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左右;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领域都是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未来相关方面的细化支持政策将会不断出台。

  我们认为,在国务院确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行业将得到优先发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将会发展较快。对于新能源汽车,我们认为,如果不是在技术上有较大突破,传统汽车的发展仍将超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上海证券首席分析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