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钱

  • 来源:精短小说
  • 关键字:1953年,还债
  • 发布时间:2017-11-23 14:19

  郑元有一个宝贝,长约30公分,宽20公分,精致而古朴的小木箱,一把古老的铜锁紧闭箱口,几十年都没见打开过,家人只要一提起,郑元就说那是要还的债。

  爷爷!读大四的孙子刚回到家,亲亲热热地喊了起来。郑元的眼睛一下子放出了光芒。一把抓住孙子的手说,孙啦,爷爷没有几天好活的了,求你一件事,这个暑假你帮爷爷完成一个心愿,爷爷这辈子最后的心愿。

  爷爷,我知道,你要我找罗婆婆。可你都八十岁了,还要找罗婆婆干啥?孙子不高兴了。

  孙啊,你罗婆婆可是我们家的恩人,没有她就没有你呀。我找她是要还债啊。

  还债?你该她啥子债?孙子不解了。

  那是1957年,我是乡上的社教工作队员。你爸爸一岁多。一天,你爸爸病了,高烧不止,用尽了各种土办法还是没有效果,我就抱着你爸爸去问神。路上,遇到了你罗婆婆,她也是社教工作队的,她把你爸爸直接抱到乡医院去住院医治。当时我们家太穷了,十元钱的住院费都拿不出来,也是你罗婆婆垫付交的。我承诺一个月还给她。可我挣到十元钱时,她已经调到另一个地方工作了......

  哈哈哈,爷爷你也真是的,十元钱吗,我以为多大个事呀。恐怕罗婆婆早就忘记了。孙子笑道。

  多大个事?你爸爸的命都靠那十元钱啊,不还她我这辈子都不安心。他瞪着眼睛吼道。

  那你后来怎么没还上钱呢?孙子问道。

  当时找不到她具体工作的地方,家里随时要开支,凑的钱不几天又用掉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听说她到我们相邻的一个乡来了,又找了十元钱立马赶过去,结果是罗婆婆的一个同事,她说罗婆婆已经远上新疆石河子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半点消息。

  要找到罗婆婆很简单。孙子对爷爷说,不用到新疆去就能完成你老人家的心愿。说罢,根据爷爷提供的线索,写了一篇《60年前的恩人啊,你在哪里?》的帖子发到了网上。

  网上一些人见了帖子,很是感动,都帮忙打听。不出半月,就有了一百多条反馈的信息。孙子一条一条地甄别,一家一家联系,最终确定一名叫吴晓华的人是罗婆婆的孙子,据吴晓华说,罗婆婆已于八年前去世。

  听了孙子的话,郑元不太相信,立即与吴晓华通电话,问了他好几个事情后确定,他就是罗婆婆的后人。

  郑元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执意要去祭拜罗婆婆。孙子只得随同前去。三天的舟车劳顿,赶到石河子时,他身子差不多散了架。

  在吴晓华的带领下,来到了罗婆婆的墓前。郑元仔细端详着墓碑上的照片,喃喃地说,罗队长,真是你啊,感谢你当年救了我家大娃的命,我们才有今天这红红火火的一大家人啊。

  沉默了片刻,郑元转身对孙子说,把我那个小木箱拿来。孙子从随身行李中翻出小木箱,交到了爷爷手里。他从腰间解下一枚锄头状的铜钥匙打开了木箱上的锁,慢慢地从里面拿出一本书,孙子看那薄薄的单行本,是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他打开书,拿出了一张长条形墨绿色的十元券人民币。继续说道,罗队长啊,60年前,你借给我10元钱,几次想还你都没有,很不好意思呀,后来我准备了十块钱,却又没有见到你,我再不敢用这张钱了,怕那一天碰上你有没有钱还你,可这一欠就是一辈子啊,今天我把这张钱给你带来了,请你收下这迟还的债吧。说着就要把那张钱往燃烧的香火里丢。

  不要啊,吴晓华和孙子齐声喊道。

  为什么?郑元问。

  你烧了还不如直接给我,我代表我婆婆收下。吴晓华说。

  不行!爷爷把这张钱给我,你欠的债我来还。孙子回答。

  给我!给我!两人说着都来抢郑元手里的那张钱。

  住手,抢啥子?

  爷爷,你不知道,这张黑十元,目前的收藏界至少值20万元啊。孙子开口说道。

  管他值多少钱,你该还我婆婆就是我的,吴晓华说着又要抢郑元手里那张纸币。

  乱说,你婆婆那张已经花掉了,这张是我爷爷保存下来的,当然该是我们的。孙子急了。

  不管它值多少钱,是你们的吗?是她的!郑元指了指罗婆婆的墓说。我就是来还债的,你们谁也争不去。话音未落,那张十元券落在了燃烧的香火里。……

  四川 智若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