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榆树

  • 来源:精短小说
  • 关键字:老榆树,村口,老娘
  • 发布时间:2018-01-04 13:50

  李家庄村口有棵老榆树,有多老,连康百万的老娘都说不清。康百万的老娘这一年103岁,她比划了一下,两手伸得很开,说她小的时候,老榆树就这么粗了。

  康百万有一次陪老娘回姥姥家上坟,特意到这棵老榆树前拜了拜--在乡下人看来,啥东西有了年数就成精了。老榆树身上层层缠绕的红线就说明了村里人把它当做神敬了,有高兴事了来给它报喜,好像有它的功劳;遇到烦心事了也来给它诉说,似乎它有解决的办法。康百万看了树冠,量了树围,说这棵树起码七百年靠上。

  村史上有过几次大旱,都是老榆树救了村里人的命。旱灾来的时候,庄稼一出苗就旱死了。春上,村里人把榆钱(榆树花)捋下来,家家户户分一点,蒸着吃;到了夏天,榆树叶捋下来,熬汤的时候,下到锅里,汤也不稀了,还有菜吃;到了冬天,吃榆树皮。俗话讲,人怕没脸,树怕没皮。树没有了皮是要死掉了,害怕榆树死,割榆树皮的时候便剩下并拢两个指头那样宽窄。

  有年夏天,村里来了一伙土匪。那时候,村里只有几十口人,老老少少就躲在榆树上,被繁茂的树叶遮挡得严严实实,算是躲过了一劫。

  那年冬天,几个顽童在树下烤火,竟烧焦了一片树干,树倒没死,干枯的地方慢慢形成了一个洞。往后,树洞越来越大,从树干延伸到了树根下面,最多能容纳二十多人。虽然受到伤害,老榆树的生命力特别旺盛。每到夏天,树冠依然像怒放的花朵,遮天蔽日的,下面透不尽一缕阳光,凉爽着呢。

  老榆树虽在村口,却成了村里的饭场,每到吃饭时候,男女老幼就端着饭碗来到这里,一边吃饭一边说事,正事也说,闲话也谈。若是谁家的饭好吃,嘻嘻哈哈中,你一筷子他一筷子,碗就见了底。主家也不恼,反而脸上很有光彩,说明咱人缘好。农闲时节,妇女在树下纳鞋底、补衣服,男人在树下吸烟、喷空儿,孩子们树上树下攀爬,麻溜得跟猴子似的,甚至在树冠的枝杈间捉迷藏。偶尔,树下的人会朝树上吼一句,别掉下来,摔着你事小,可别砸着我。树上没有了动静,片刻过后,就又热闹起来。

  不知道啥时候,青龙山上盘踞着一股土匪,也就十多个人,头目唤作崔二蛋。他们不但打劫过往客商,也时常到村里骚扰。时间长了,他们也知道老榆树在乡亲们心中的位置,说是要砍伐老榆树,逼迫乡亲们出粮食、出银子。

  这一天,崔二蛋又带着喽啰下山,手里拿着斧子、锯什么的,直奔村口要刨老榆树。

  村里人得知消息,男女老幼全都出动了,手里也不空着,男人们拿着?头、耙子,妇女们手里攥着剪子、擀面杖,等到崔二蛋和他的喽啰赶到后,他们已经抢先一步到了老榆树那里,把老榆树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起来。

  全村人都是李姓,族长已经很老了,大人小孩都叫他李爷爷。

  崔二蛋知道不能硬来,他也不会硬来,他知道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眼下,这帮村里人就是不要命的。真打起来,他们也不沾光。再说,他们来村里是要粮食,目的不是打架。崔二蛋说,要我们不刨这棵树可以,但是,村里得给我们准备1000斤稻谷,少一两也不行。

  李爷爷沉吟一下,说刚打春,家家户户的存粮也不多,这样吧,你们先弄个人质到山上,啥时候村里把稻谷兑够,啥时间放人。这样行不行?

  崔二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斜了李爷爷一眼,说那就您老人家到山上转转?

  李爷爷笑了笑,说我是土埋半截的人了,今天脱了鞋不知道明天还穿不穿,真要死在山上,还是个累赘。不如把我孙子大贵带走。

  说是孙子,大贵其实也不小了,五十岁左右。

  崔二蛋看了大贵一眼,也就答应了。

  大贵却噗通一声给爷爷跪下了,想让他老人家改变主意,换个人去。

  哼!李爷爷扬着脸,不理睬大贵。

  崔二蛋哈哈大笑,手一挥,就把大贵带走了。

  大约半个月的一天晚上,没有星星和月亮,天阴沉着,要多黑有多黑。大贵给崔二蛋商量,说老大,我都来山上十多天了,爷爷也不送来稻谷,看来是不打算赎我了。这样吧,我带你们下山,弄粮食!

  崔二蛋给说糊涂了,愣愣地瞅着大贵。

  大贵说,你知道村里人为啥死命保护老榆树?

  不知道。崔二蛋摇摇头。

  大贵说,老榆树后面有个大树洞,村里的粮食都藏在里面呢。

  真的?崔二蛋半信半疑。

  大贵说,这样吧,我今晚带你们下山,我带头进树洞,你们跟着我就是。

  崔二蛋不知真假,想去又怕其中有诈,不去又怕失去机会,最后脑子一热,觉得赌一把,便压着大贵下山了。这一次,山上的土匪几乎是倾巢出动。

  天真的很黑,伸手不见五指。

  好在大贵熟悉地形,带着崔二蛋顺利地摸到了村口。拨开树洞口的杂草,大贵和崔二蛋以及他们的兄弟们鱼贯进了洞。洞里更黑,什么也看不到,崔二蛋觉得还得用火,就用火镰打着了火把。

  这一打不当紧,崔二蛋发现大贵不见了。没等他明白过来,官府赶来的捕快已经把洞口给围上了--原来树洞顶上还有一个口,大贵早就攀援到了树冠上。

  崔二蛋和他的手下悉数被捉。

  村里人都说老榆树保佑了他们,要去烧香磕头。李爷爷说,这个计谋还是康百万给想出来的,要感谢还得感谢人家。

  康百万后来见了李家庄的人,谈及此事,康百万说该谢的是你们,你们把土匪制服了,康店也就没了后顾之忧。咱们是邻村,唇亡齿寒老夫还是知道的。

  [作者简介]侯发山,河南巩义人。相继在国内一百多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上千篇,有二百余篇被《小说选刊》《读者》等刊物转载,著有小说集十七部。有六部作品被搬上荧屏。部分作品被译介到海外。曾获吴承恩文学艺术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等奖项。系河南省黄河当代文学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巩义市作家协会主席。

  河南/侯发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