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不甩

  • 来源:精短小说
  • 关键字:糖不甩,姻缘
  • 发布时间:2018-01-04 14:02

  旧时,东莞埔田片乡镇一带,有相亲用小吃“糖不甩”定姻缘的习惯。每当媒婆带男子到女子家相亲,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就代表这亲事“甩”不了。如果男方看见端上来的是一碗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就知道这门亲事要“散”了,便要识趣以后不要打扰。

  夏日里,赤热的阳光下,云朵的轮廊鲜亮地浮在天空中。母亲正在给我们做“糖不甩”。

  母亲的双手揉捏着面团。只见她双手左拉右扯,轻捏重揉,面团竟然魔术般地变成一个个圆圆的粉丸,再放入铁锅中,用早就煮得滚热的糖浆煮一会儿,待熟透了,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丝的煎鸡蛋,馋人欲滴的“糖不甩”就大功告成。母亲刚用碗盛上“糖不甩”,我的吃相就称得上是狼吞虎咽了。妈妈微微地笑问,你只知道吃,知不知道“糖不甩”怎么来的。有好吃的,还有故事听,我当然喜欢,赶紧催母亲快讲快讲。

  母亲说,糖不甩不但好吃,还蕴含着深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若能在关键时刻吃上一口它,就有可能缘定终生--

  一夜过去,荷塘里的荷花都竞相绽放,如荷花般亭亭玉立的小如伫立在荷塘边发呆,熏风吹拂她的裙衫。今天对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下午有人要登门“拜访”。她不能用无忧无虑的心情去看待眼前的景色,回到骑楼里,要悉心打扮一番。

  约磨下午三点钟左右,骑楼下传来了母亲的叫声,那是惯用的高嗓音在呼喊:“小如,相亲的大志来了。”

  母亲上了骑楼:“那个男的,听说是个当老师的,身家挺清白的,人品不错的;瞧瞧你,也不把辫子编好。”母亲说罢,伸手扯过小如没梳理好的粗辫子,把它编好垂挂在耳旁。

  “好了,你也该嫁人了,不要诸多要求,另一半差不多就行了。”母亲再次叮嘱说。

  “行了,别唠叨了,好妈妈。我自有打算。”

  大志和媒婆来了,他用扁担挑来了一箩筐的花生和荔枝,脸上也淌着亮晶晶的汗珠。

  小如来到客厅,看了一下那个叫大志的男子,大志也正在看她。小如不由得芳心怦怦动,右手不自觉地拢了拢耳边的乱发。

  大志和小如的父母寒暄起来,媒婆也在一旁不断细数大志的种种优点。小如听了,心里涌起了一阵窃喜。她忍不住仰头瞅了瞅大志,发现那双明亮的眸子正盯在她的脸上,她顿时双颊绯红,整个人忸怩不已。

  父母们聊了一会,就到厨房忙下午茶了,媒婆也悄然离开。厨房传来了柴火的噼啪声,还有钟摆的滴答声,空气中满是甜洌味,氤氲在偌大的骑楼中。

  两人站在庭院中 ,此刻大志却是心急如焚,暗中祈求待会端出来的是那碗“糖不甩”。平时口才极佳的他,此时脑中空茫一片,此刻竟只能说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他为找不到有趣的话题而感到懊恼,只好沉默不语,用灼热的目光愣愣地盯着小如,把小如灼得脸都烧起来。

  “我家的荔枝也红了,你摘下尝尝吧?”小如忽地指着庭院那棵荔枝树。大志也把目光移向荔枝树,两人一边看着果实累累的荔枝树,一边天南地北地聊天。大志摘下了一颗红艳艳的荔枝果子递给小如,小如在接过荔枝时意识到两人是对视。她立刻转过身,背向大志,掷出了一句欢快话:“我去帮妈妈干活了。”话音刚落,小如就一溜烟飞奔到厨房里,大志望着厨房的木门那边,瞪了好大一会儿。

  大志一个人回到客厅,他坐立不安,感到一分一秒都焦灼难熬。

  母亲把一碗热腾腾的糖水端过来,大志看到冒着热气的糖水,脸霎时变得像死灰一样白......

  故事中的小如和大志就是我的父母。

  妈妈说到这儿,可能是想到什么可笑的情节而抿嘴一笑。这当儿在一旁的爸爸接过话茬说:“丈母娘可吓坏我了,当我看到是番薯糖水时,我整个人都目瞪口呆了......”

  “大志,番薯糖水这是给你解渴的,你看你都满头大汗了。”小如母亲的话顿时令大志的心头大石落下,他松了一口气。

  随后,小如母亲又递上了一碗“糖不甩”,若有若无的香甜味,像丝一样在空气中抖动,阵阵香气使得空气都像梦幻一样。

  大志和小如两人咬了几粒“糖不甩”,那甜味已渗到了牙齿,渗到了两人热乎乎、甜滋滋的心里。

  【作者简介】赖燕芳,东莞市桥头人,广东小小说学会会员。小小说作品见于《河北小小说》、《东莞文艺》、《东莞时报》、《小小说家》、《荷风》、《美塑》等。

  广东/赖燕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