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常见误解 保本产品为什么不保本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常见误解,保本产品
  • 发布时间:2011-01-30 10:43
  A股市场陷入调整,期货市场门槛高风险大,若问投资品种谁受青睐,当属银行理财产品中的保本品种。最近这一年,银行理财市场的火爆,得益于从高风险市场退出的避险资金的追捧。

  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有超过半数的保本产品,但不少投资者却发出抱怨之声:“为什么我买的保本产品不保本? ”

  在这里,投资者需要厘清常见误解,避免对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阅读不够仔细,对相应条款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以至于购买的“保本产品”并不真正保本。

  产品名称不代表产品类型

  不仔细看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在投资者中较为常见。因简单的疏忽造成本金损失,实在是划不来。

  不少银行愿意用这样的字眼作为产品系列名称,比如“稳得利“、“信得盈”、“增盈”、“稳健级”、“稳健收益”等。这些名称看起来保本的产品,偏偏就是在今年到期的全部产品中,不保本产品的系列名称。如果仅从名称判断,投资者误认为其保证本金的可能性很大。

  还有一种情况较为常见,产品名称中标明“部分保本”,而投资者只抓住“保本”的字眼,就认定本金是安全的,认为是一款低风险产品。实际上,这种“部分保本”的标注名称,常用于结构性理财产品,因为风险较大,只能对本金给予部分保本的承诺,却引发不少投资者的误会。

  部分保本是指本金保障百分比低于百分之百。例如保障本金90%,这就意味着可能亏损10%。

  部分保本的概念,并不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标准收益类型。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标明: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保证收益理财计划,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

  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

  也就是说,只有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保证本金的理财产品。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该认真阅读收益类型项目对于本金和收益的相关描述。

  提前赎回需付出成本

  受加息预期和流动性需求的影响,不少投资者在持有一款产品的时候,要么是担心未来加息,要么就是找到了更好的投资产品。于是,动了赎回的心思。

  产品赎回就意味着终止持有产品的运行。产品的终止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银行终止;第二种是赎回条款规定下的个人赎回行为;第三种是必须支付提前赎回费用的提前赎回。

  提前赎回是银行客户拥有的终止产品运行的权利,提前终止表明银行拥有可以提前终止产品的权利。大多数提前终止条款是针对银行的条件,投资人没有此项权利。

  心细的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不少保本产品的条款均注明“投资者持有到期可保证本金或保证预设比例的投资本金”,其中指“持有到期”,一旦个人提前终止或者提前赎回,就不在承诺范围内。

  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对投资者而言,都不能提前赎回。这主要是由理财产品的投资目标来确定的,像信托类理财产品,资金进入大项目后就很难提前赎回。结构性产品,运行未结束之前,收益和本金都很难到位,没有特殊规定,也不允许提前赎回。

  没有提前赎回条款的产品,提前赎回都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提前赎回费,一般银行在投资者提前赎回的时候,就会收取提前赎回费。费用比例从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四五不等。持有产品期限越短,赎回费用越高。

  投资者在选择提前赎回理财产品时,还是要先计算一下提前赎回的成本,避免因提前赎回对投资造成损失。

  到期收益需扣除费率

  不少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只注意到期收益一栏,却并没有分辨,这个收益是否扣除相关费用。很有可能,一款浮动收益的保本产品,最终收益扣除费用之后,保本产品也变得不保本。

  大多数投资者并不知道,买银行理财产品要付四五种费用,各银行大多根据自身成本自主定价。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费用包括: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产品年管理费、年托管费、超额收益业绩报酬。各家银行标准不一,弹性较大。

  投资者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所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没有任何费用条款,在理财产品的条款中会附有业绩提取条款,大多数产品的费用会从产品净值中直接扣除,最终收益是净值扣除费用的部分。因此,在选择产品之初,对费用一栏需要格外注意,避免产品不保本的情况发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