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应讲唯物主义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炒股,唯物主义,实体经济
  • 发布时间:2011-07-20 15:38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笔者经历了一场同样是史无前例的数以五、六亿计的全民大论战的洗礼。铺天盖地的大字报的观点碰撞、思想交锋,空气里弥漫着火药味的辩论会上“语录仗”的无情挞伐及剑拔弩张,其场面的震撼与翻云覆雨,绝对是现今五十岁以下的以人所想象不到的。它使其时涉世未深的笔者在见识了世界的复杂与残酷的同时,也初步接触到真理的相对性与多元化,领略到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诡辩论微妙的区别。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几近半个世纪之后的沪深股市依然可见,文章当年从概念到概念、把推理当现实的唯心主义盛行,充斥着无数的“最后一只靴子落地”之类的、“白马非马”式的诡辩。

  炒股应讲唯物主义。股市中的“物”,无非包含这样的两个层次:第一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兴衰,决定股市的起落。作为股市最基本的原理,也是长期而言股价最原始的推动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指出:在这推动的过程中资金扮演着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在很大的程度上甚至直接决定行情的大小与命运。从这一意义出发,我们说构成股市中的“物”的另一个层次便是资金。

  承认两个“物”的存在不等于二元论,因为说到底资金的炒作还是以实体经济为依归,且资金本身又是受到实体经济的制约的。但无可否认的是数百年的股市历史实践已雄辩地证明:相对于实体经济的景况股市中的资金运动是有其极强的独立性的,表现为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内会突破实体经济给其设定的藩篱而另外建造自身的运行框架,而与实体经济不同步直到背驰。这是实体经济在发展到虚拟经济的异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由虚拟资本与生俱来的博弈性质所决定的。

  股市是高度博弈的场所,资金永远将逐利赢钱作为最高原则,在这一原则下实体经济难免会有沦为多空博弈舞台的一道布景的时候。对于多头来说,实体经济形势好时固然要做多,实体经济不理想时一样要做多。在这种心态下,把任何来自基本面(包括政策面)的消息和数据往好里解释便成为其第一选择,诡辩论遂假饱含辩证法相反理论之名应运而生。殊不知辩证法只要一过头便褪去光环而陨落为诡辩论,两者相差往往只在一线之隔。

  唯物与唯心也是这样。看起来,观察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政策动向,以此论市,还不算唯物吗?问题在:在当前股市资金显著严重不足、并成为近几年A股欲振乏力的主要矛盾的情势下,忽略以至无视这一推动股价与股指的内在动力,单纯而片面地偏执于宏观经济的某些因素,是很容易滑入唯意志论、唯数据论的唯心主义泥沼的。

  真正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应当看到A股市场经过这些年的高速扩容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7年大牛市时A股的流通市值最多时也不过9万余亿,而现在则已20多万亿;当年市场的最大主力公募基金的规模曾占流通总市值的1/3(约3万亿)今天则缩至只有1/10左右(约2万多亿),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平心而论不是管理层不抓机构扩容,而是IPO与增发的速度更快更猛,导致供求失衡、股市缺乏赚钱效应,日渐失去对场外资金的吸引力。人人皆知这几年若论流动性应是我国史上最泛滥的,但偏偏资金就是不止往股市流,从而留下证券史上难得一见的流动性泛滥无牛市的经典案例。

  体育爱好者都明白,举重比赛是分级的,这是因为运动员的体重与其所举重量呈正相关的关系缘故。譬之若股市:这些年运动员(投资者资金)的体重并未增加多少,却要求他去参加比他体重所在级别高得多的大级别比赛,举得起来吗?成绩好得了吗?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去年11月1日上证指数以3054点收市时,A股的流通市值是178422亿元;而在今年4月18日创下3067点的本年峰值当日以3057点收市时(与3054点只差3点),A股流通市值却已增至214091亿元。“杠铃”显然重得多了,但“运动员”的体重呢?———由6月份的A股换手率创下近5年新低,便可窥豹一斑:不但未见增加,反而降至最轻量级了。

  阮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