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治水”难题

  尽管内地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速度与进程已经相当快,但说到底,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从建国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际情况看,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都是极其重要的大问题;近十多年来,中央每年的发布“一号文件”都是以农业为主题,也在明示及强调这一点。

  水利建设与“三农”直接相关,其极端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故史上就有“治国必先治水”的古训。今年北京、武汉、长沙和杭州等大城市因遭遇数十年不遇的罕见大暴雨,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处处变成汪洋泽国,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难以估量。有网民戏称,可以到上述这些远离海洋的内陆城市去“看海景”,可见城市内涝的程度何等严重!

  大城市的内涝也在凸显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民众辛辛苦苦创造和积累的财富,因为城市防洪排涝等水利设施建设滞后,遭遇一场大暴雨之后,就可损失多半,甚至更多,水利设施落后变成了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的“杀手”。

  上周六闭幕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首次将水利工作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九个政治局常委就有八人出席,并被官方媒体新华社誉为“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加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是以水利建设为主题。因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甚至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兴亡更替与几千年文明史的走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说的就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其最大的亮点之处,就是将土地出让(卖地)收益的10%用于水利建设,因而让各地的水利官们欢呼雀跃,并被国家水利部一位副部长形容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含金量最高”的黄金政策。对此,水利部长有过预测,如果这10%(土地收益)能够落实,按上一年土地出让收益的总额,可以落实600亿元至800亿元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水利问题事关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未来粮食安全的大局。但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半年以来,据称就是因为缺乏贯彻落实这个一号文件的实施细则,而且是多部门的各自为战,互相推诿和踢皮球,让水利部门一家在那里先是空欢喜,然后就是干着急,使这个在水利部门看起来是天大利好的“黄金政策”,直到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之前,还是一张可望而难及的空头支票。

  因为此事至少涉及到各地政府财政、国土和水利等多个部门,而并非只有水利一家。要想让这么多相关部门都来支持、配合此事,应该要有中央政府的协调,并有要具体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刚刚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就是在研究解决这些麻烦事。

  但是笔者马上就感觉到,上面水利部长估算出的这个六至八百亿的庞大数字似乎又有些问题,因为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2.7万个亿。如果减去土地出让的成本、手续费等相关费用,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应该在2千亿元左右。而不是部长所提供的数字,看来问题不会这么简单。

  事实上,据说各地的水利官们对这个“收益”也是各有解读,不容易衡量。有官员就提出:何为收益?10%的分母是指土地出让金整体规模,还是指土地出让金在剔除相关地块的拆迁、安置等成本之后的余数?如果“土地收益”是指土地出让收入与成本之差,那么即使是相同的面积,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出让土地的收益(级差地租)也会不一样。

  南方有的省份干脆不按收益来计算,而是直接规定“土地出让金收入的3%”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此外,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土地出让收益高,但这些地区水利设施搞得好,资金缺口小。而产粮大区的中西部水利设施欠账大,但经济落后,并无多少土地出让收益。

  大体而言,目前主要农业产区省份在这个10%的资金问题上基本上都踌躇不前。因此,国务院乃至省级的统筹调配势在必行。值得欣慰的是,中央工作会议上,已经对此事的具体征收有定论和说法,并且专门下发了由多部委会签的文件,令到这个在各地方看起来纠扯不清、好似天大的难题终于有了一个可操作性的结论。

  钟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