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冠军为股指期货烦恼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量化,私募,股指,期货
  • 发布时间:2011-07-21 09:40
  虽说私募业绩风水轮流转,但谁也没想到,2011年上半年的风头被一个做量化的抢尽了。这是国内阳光私募业绩榜单有史以来,半年榜冠军首次被量化风格的产品摘得。

  2011年上半年私募业绩排行榜上,博弘投资的刘宏包揽冠亚军,博弘定向增发指数型基金4期与博弘定向增发指数型基金1期上半年收益分别是36.91%与34.52%,比第三名———曾是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出身的芮昆产品“呈瑞1期”22.56%收益,足足高出10多个点。

  我跟刘宏打过交道。他给我的印象是个怪才,曾经送给我一本书,叫做《像曹操一样活着》,对量化投资有很深的研究。

  在我印象中,量化投资以控制风险为优势。刘宏过去的产品基本都很低调,收益也不温不火啥,啥时候成了高收益的冠军产品了?

  他的这个大获全胜的产品,名字就很量化,叫做“博弘定向增发指数型基金”。

  我八卦了一下这个产品的路数。

  原来,刘宏他们公司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就一直想用阿尔法策略做一个产品。所谓阿尔法策略,就是基金的实际收益超过所承受风险对应的预期收益的部分。他们觉得,选股风格的投资策略风险太大,也不是他们的强项。他们尝试了一些方法,发现定向增发是个不错的方向。

  刘宏说,定向增发股本来就是好的投资标的,一方面,定向增发本身就是打折的股份,另外,他们统计过,上市公司的新增资本,平均融资规模在13个亿,显然,这些有钱的公司,往往比没有增发的同类公司有更多成长机会。

  事实上,他们这个产品也磨合了4-5个月,先是自己造了一个定向增发指数。如果资金规模足够大,或许他们本可以做一个全样本投资。然而,毕竟资金规模所限,他们用一些量化方法,被动剔除一些不好的品种,形成了一个对定向增发指数抽样复制的基金。

  他们的剔除标准也很简单:持有周期与上市公司行业周期不匹配,不要;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不是主营业务,尤其是爱投资高科技方向的,不要;水比较深的券商评价不高的,不要!

  我知道不少都以定向增发为主题的私募基金,比如凯石投资、上元投资等,我奇怪的是,这些公司或基金经理对定向增发研究多年,怎么反倒还不如这样一个被动的基金业绩显著。

  我不禁问了原因。

  刘宏说,很简单,风险特征不一样。他们之所以选择指数产品,就是想分散风险,罗列那么多指标,就是想做得被动。今年行情的风险比较大,所以刘宏的风格反而发挥得游刃有余。

  可以说,刘宏苦熬多年,他坚守的量化投资第一次有了公众认可感。然而,这位从事量化多年的基金经理,最近也有新的烦恼———原来,就算这样的量化高手,目前信托法上股指期货的指引,根本没法让他们在股指期货上有用武之地。

  原来,刘宏他们最近正在筹备发行一个要充分运用股指期货方法的基金。但是,苦苦等来信托投资股指期货新规———7月11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银监会《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刘宏觉得明显不够用。他提到,不能发挥的原因很多,比如《指引》指出,信托公司集合信托计划参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时,其在任何交易日日终持有的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价值总额,不得超过该计划持有权益类证券总市值的20%;在任何交易日日终持有的买入股指期货合约价值总额,不得超过信托资产净值的10%,显然额度太少。

  另外,中金所规定,一个账户上限只有100份股指期货合约。

  “我们知道监管层不想把这个游戏搞乱,但对我们这种熟门熟路的投资者是一种伤害。我们想要的是一种境界是,需要用这个工具的投资者能自由使用。我们是需要者,也是懂得如何使用的人。”

  如今,刘宏他们可能会通过有限合伙LP募集资金,但未必进行信托计划,至于账户合约限制,他们可能会以阳光私募子基金的方式,尽可能绕开管辖范围。

  “我们也不想走弯道。”这个以量化投资新晋为上半年私募冠军脸上,如今依然有烦恼。

  仇晓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