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博之殇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班博,价值链,服装,戴慧敏
  • 发布时间:2011-08-30 14:36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这句话出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写于1859年的小说《双城记》。152年后的今天,戴慧敏始终在玩味这句话。同样是两个城市,为什么上海如此残酷,西安如此黯然?曾经在西安创立“班博”服饰的他,因在上海遭遇滑铁卢,从此隐退于服装行业之外。

  一鸣惊人

  1995年之前,戴慧敏因代理了当时处于上升阶段的“美特斯邦威”而迅速致富。但是,戴慧敏并不甘心为别人做嫁衣,决定自起炉灶,创立休闲品牌“班博”。

  上世纪90年代是休闲品牌的美好时代。现在成名的本土休闲品牌,在当时都属创业起步阶段。戴慧敏为谋求更大发展,创建了陕西班博服饰企业有限公司,拷贝“美特斯邦威”的做法,采取哑铃型经营模式-重源头设计研发、重终端商务销售,将中间生产外包。

  2000年3月,戴慧敏做出惊人之举:在西安投资1000多平方米的“班博世纪店”,开创了国内第一家大型休闲服装品牌旗舰店的历史。

  随后,戴慧敏走出函谷关,染指中原。在2002年之前,以200多家专卖店一度占据西北、华北、西南等休闲服装消费市场第一位置,并以月均开业7家门店的速度进行扩张。在当时的中国十大休闲品牌中,班博与美特斯邦威、真维斯、以纯等平分秋色。

  其后,戴慧敏开始一系列大手笔:扩迁仓库、斥资提升办公场所,请叶茂中为企业策划导入CI系统,请陈小春做代言。同时,戴慧敏还支持其妻在广东成立埃比服饰公司,另立其他品牌,并在山西代理高端男装品牌“阿尔兰特”,意图多元布阵。

  但戴慧敏心里始终有一堵墙,就是美特斯邦威。从代理到模仿,再到成就,戴慧敏一直希望有机会能与美特斯邦威一争天下。从西部打到中原,并站稳市场后,戴慧敏接下来的锋芒,直指美特斯邦威重镇之地:上海。

  猝然哑火

  2003年底,戴慧敏将总部由西安迁往上海,同时重金聘请设计人才,对产品风格、品牌形象、价格等都进行全新定位,彻底颠覆西安时期的“物美价廉”形象。

  入主上海后,戴慧敏发现上海休闲装市场花样繁多,竞争者环伺,消费者拥有更大的选择权。ZARA、H&M先后进驻上海,而被班博视为对手的美特斯邦威,不仅通过上市融资,和外资服装分庭抗礼,而且早就抹去了过去的温州痕迹,成了上海本地服饰。

  戴慧敏仍套用了东进中原时期的战略,企图强攻市场。在主要商圈(南京路、四川西路、淮海路、江湾、曹阳、莘庄、老西门文庙、浦东高桥)排兵布阵数十店,但偏爱洋品牌的上海人并不买账,最后班博店面全面亏损,同时其他区域市场由于得不到资金支持,也纷纷亮起红灯。苦撑数月后,班博在上海和各大中城市如武汉、沈阳、郑州、杭州、福州、成都的主要店面不是亏损就是关闭,作为班博大本营的西安,亏损店面也逐渐增加,重压之下,2006年底,班博无奈退出上海,重回西安。殊不知,由于班博为东进上海而疏于防守,西安休闲装市场在短短2年间早被美特斯邦威、真维斯、以纯等联军攻破。

  金融危机前夕,班博在一片风声鹤唳中宣布破产,业务随后被广州的利兴集团接管,改名为班博·迪蒙,戴慧敏成了这家公司的小股东。

  上海败局

  从代理美特斯邦威,到复制美特斯邦威,进攻美特斯邦威,为什么班博最后却倒在它的门前?

  戴慧敏的对手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变招者。在2005年至2008年间,美特斯邦威的价值链已经发生更新。上市成功后,美特斯邦威主导了一场价值链的全线更新。戴慧敏从早期美特斯邦威身上复制过来的价值链体系,却仍抱残守缺,没有丝毫变革:

  定位偏差,价值低下。美特斯邦威以“不走寻常路”标榜出个性、品位、时尚。反观班博,以“不要束缚,我要班博”,让消费者懵然不知所以。代言人陈小春在影视里的“古惑仔”形象,更有损班博试图打造的明亮、健康的品牌形象。另外,班博消费对象过于宽泛,有白领、学生及社会各界消费者。但白领需要品位,学生喜欢张扬,蓝领则追求实惠,一款衣服怎能适合如此多的条件?并且,为了照顾这样各种消费者个性,反而在设计陷入“大同”,款式造型和材质几乎让消费者“过目即忘”。

  长期打折,损伤品牌。班博的主力价格是中低价位,但该区间竞争策略同质化明显。班博在价格策略上一贯推行大幅度打折、低价特卖的简单促销方案,缺乏新意,难以触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班博曾举办“加9元送一件”促销活动,受到了许多消费者抵触,理由是没有必要一次买两件同样的衣服,这体现策划者思维不够周密,没有足够理由说服消费者。长期的低水平促销手段,破坏了“班博”自身的品牌价值。

  转型过速,风险剧增。班博为了博取上海市场,不惜重金聘请经验丰富的设计总监以及设计人员,力图通过提升产品的品位和档次,达到对其品牌形象和风格的全新改造。然而一贯低廉的品牌形象要在一夜改变,消费者还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美特斯邦威就非常取巧,保留原品牌的同时开辟了“ME&CITY”品牌,在双线运作中,既保留原有消费群,同时开启高端市场。

  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戴慧敏认为,其开拓中原的扩张战略同样能够适用于上海,但他忽略了资金链。班博无视国内经营环境和消费需求越来越苛刻,还重资扩展门店。但他没有美邦的融资渠道,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取悦上海消费者,在资金和实力都有限情况下,终遭败局。

  上海败局虽是燃烧班博的导火线,但为什么一夜就能烧光班博家底?是因为在价值链上的四大环节的残缺,不具阻燃能力。如果它能够像美特斯邦威那样,在高速扩张同时,对过去的价值链进行更新,那么美特斯邦威未必能在本土休闲服饰品牌中一家独大。

  文/吕亚持

  * 作者系闽江学院海峡学院讲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