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的工业精神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瑞士,钟表,工业精神,Breguet
  • 发布时间:2011-08-30 15:56
  第二次大战结束次年,在瑞士边境,一辆军车正疾速驶向法国。汽车上,除了几名法国空军士兵以外,还有一名瑞士制表师,他们的注意力不在窗外风景,而是车中的一口小箱子。

  汽车进入巴黎,开进法国国防部大楼的时候,已是深夜。此时,国防部多名技术官员已在办公室里等候多时。当空军士兵像保护总统一样,簇拥着那名瑞士制表师进入办公室,在打开那只箱子后,所有在场的技术官员终于会心一笑。箱子里面是什么?只是几款来自瑞士Breguet品牌生产的表。

  这批被标有“Type XX”记号的表,系法国国防部出于军事需要,给Breguet下的一张秘密订单。具体要求如下:空军使用;规格达到动力储存35小时以上,且每天误差低于8秒,使用300次以上无任何故障,尤其是要求研发出“一按飞返起动”功能。

  所谓“一按飞返起动”,指的是,只需按动一颗按钮,中轴的计时指针,便会立即飞回起步点,开始下一次计时。法国国防部希望将这种技术表佩戴在空军手上,在作战时能够准确掌握空中攻击的瞬间时间差。

  对于Breguet,这次订单不仅极为尊贵,也因军方需求导致一项人类计时的尖端技术创新。第一批“Type XX”很快被法国国防部秘密投入到空军。直到1950年后,当法国国防部向世人透露出“Type XX”信息后。Breguet创新的“一按飞返起动”技术才得以被世人知道。之后,这一技术被列入钟表界三大经典技术之一(另两项技术为月相、陀飞轮)。

  虽然,如今的百达翡丽,在拍卖行的表现,俯视所有品牌,但在“一按飞返起动”表类上,Breguet的第一批“Type XX”却是领袖。

  Breguet创造“Type XX”的经历,对于今天多数打着“经典、永恒、传承”暧昧旗号的钟表商业来说,是一面严肃的镜子。

  质疑“经典”

  在钟表中究竟什么是经典?

  “某一个系列或款式,至少要存在50年以上。目前全球钟表品牌中,能够被称为‘经典’的不超过10款手表。”香港钟表人卢重光表示。这位法国《MONTRES》亚洲版的前主编很想批评当前的瑞士钟表业,“由于亚洲市场释放出的强烈需求,瑞士钟表业距离尼古拉斯·G·海耶克时代渐行渐远。”

  卢说到的尼古拉斯·G·海耶克,曾在上世纪的70年代末,因率瑞士钟表工业,成功阻击日本石英电子表,被瑞士奉为“钟表之父”。

  在尼古拉斯·G·海耶克主导瑞士钟表的30多年中,成就了瑞士的工业精神。但是,在他2010年6月弥留之际,发现瑞士钟表变得越来越向商业激进主义发展。他最后带着SWATCH集团总裁和Breguet表总裁的双重身份离开人世。“海耶克为什么以集团老大的身份,去兼任旗下子品牌总裁职务?”根据卢的推测,海耶克是希望借Breguet品牌之手,来稳住瑞士钟表的工业精神。

  可惜的是,在他生前已经发生的“ETA机芯垄断争议”,并没有让他在天堂安宁。

  机芯是每块钟表最核心的机械装置,在整个瑞士钟表业,最出名的就是“ETA机芯”,但它属于海耶克管控的SWATCH集团。最近几年,因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消费市场的兴起,全球钟表需求出现井喷,引发了瑞士钟表业的喧嚣,很多钟表品牌公司,不再专注百年传统的慢工工艺,开始购置大型流水线,在外观设计上玩概念,在内在装置上,大量采购ETA机芯,最后进行简单的“壳安装”,对外却宣称自己是“经典、永恒、传承”。

  海耶克认为不限制“ETA机芯”的供应,最终会毁灭瑞士钟表工业,因此主张限制“ETA机芯”供给。但海耶克已经远去,留下的瑞士钟表,还有多少品牌能够坚守瑞士钟表的工业精神?

  工业精神

  对于瑞士钟表认知上的先天性缺陷,中国大部分的新富者往往青睐于SWATCH、Rolex、Richemont和LVMH等全球四大钟表集团里的钟表,这些集团通过传播的力量,将旗下品牌做到路人皆知。但所属四大钟表集团里的钟表品牌,能否不受需求影响,保证每个产品采用慢工细活?

  和大集团的工业生产做法鲜明对比的是,部分独立钟表公司,却在严肃律己。比如Oris、Chronoswiss等。

  Oris与Chronoswiss历史完全不同,前者诞生于1904年,后者诞生于1983年。但是,两者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专注于机械表制造。

  在浮躁的当下,Oris与Chronoswiss专注于机械表制造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面对产量过小无法满足需求的尴尬。按照Oris中国公司的总经理严民辉的说法,“独立制表商有两种市场选择,要么不为市场所诱,坚持独立的品质制造,要么逢迎需求,通过降低品级,扩大供应。”Oris宁愿放弃盲目扩张,选择前者,以维系百年招牌。

  和Oris理念相同的Chronoswiss,在严肃律己方面更为苛刻。“我们的产量每年全球只供应10000多块。”Chronoswiss现任全球销售总监Karlo J. Burgmayer的话,听起来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它每块均价40万以上的手表,也足够说明他不是玩虚的,而是意图证明自己的价值。

  Oris、Chronoswiss的名声要盖过四大集团里的钟表品牌,显然颇为吃力,但是他们如同商业上的错位竞争,他们面对的消费对象不是那些时尚跟风者,而是懂表的人。

  对于瑞士钟表认知上存在先天性缺陷的消费者,Oris应该可称为一个市场的教育者,从戴上它开始,普通消费者就可以获得对机械表的初步认识。这种认识,甚至附和了历史与专业知识。比如它著名的指针式日历自动腕表系列,实际上是对其1938年独创的指针式日历手表 (Pointer Calendar)的复古。而Chronoswiss复杂一些,它在行业里被称为Breguet第二,无论是款式、功能设计,甚至蓝色指针,均有着浓郁的Breguet印象,或许它是迈向顶端消费的一个重要台阶。

  和Oris、Chronoswiss对比的,还有CIMA表。或许是小厂缘故,这个诞生于1862年的瑞士表一直梦想出人头地。从1892年生产出150枚复杂机械报时表起,一直试图打造自己的独有技术,甚至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投入石英表潮流的怀抱,形成了专业机械与石英表的两条产品路线。如果说卖点,我们很难给当今的CIMA表下一个明确的标注,虽然它最近通过刘德华、刘烨代言,试图走上明星品牌的路线,但是它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双对表,或许才是它的核心卖点。

  Oris与Chronoswiss的坚持传统,CIMA的不断变招,反映的是独立制表商的两种生存态度。我们无意指责谁对谁错,但是有一点是共识的,如同《简爱》里的最后一段话“每个人都会经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接受上帝的审判。”这个上帝就是真正的“经典、永恒、传承”的瑞士钟表工业精神。

  从消费者角度,新兴市场对于钟表的认识终会成熟,这些现实中的“上帝”对品牌的价值诉求将从宽容走向苛刻。

  文/沈伟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