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利是低层次的追求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利益,稻盛和夫,商家,道德
  • 发布时间:2011-08-30 14:54
  曾有员工对我说:您说不要把目光聚焦在功名和利益上,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但现实中人们却不是这样,没有利益,就没有吸引我们的动力,就没有激情,更不能持续地做好一件事情。

  这个问题翻译一下就是:有利就干,没利不干。

  这种现象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有这样的价值观并能真诚地表达出来,无可非议。但我诚实地告诉你,用这种思维来指导人生指导做事,说明这个人的境界很低,并且只想着逐利的人最后往往适得其反。有两个相关的理论可以帮我们分析。

  逐利往往适得其反

  马斯洛五个层次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中,“有利就干没利不干”只能列入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连马斯洛需求的第二个安全需求都没有达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有利益驱动才能有激情。在没有其它驱动因素时利益的驱动是非常强大的,强大到铤而走险,做官在高位很可能沦为贪官,在社会上穷途末路时就可能成为抢劫犯去抢银行。爱与被爱的社会需求和尊重的需要更看不到了,只追求利益的人是只爱自己不爱他人,一定是不会被尊敬的人。

  稻盛和夫先生用一种“利益层面”的思维方式将其阐述得更明显。他把人格分成四种-害人(恶魔)、损人(恶人)、自利(小人)、利他(君子);与人格相对应的利益层面是一个从卑鄙到高尚的上升-谋财害命、损人不利己、损人利己、自私自利、自利利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仁义礼智信。这种思维方式的分类,会对利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稻盛先生认为反映在经济层面是自利则生,利他则久。他用一个成功方式来陈述这一思想,就是“思维方式与成功”是以乘法的方式来计算的,思维方式×努力×能力=成功。而思维方式根据人格分类,有正负之分,那么君子、小人、恶人、恶魔等不同的分值决定了其最后所获成功值的大小。

  商家的道德底线

  在这个世界上达到最高境界的人,稻盛和夫先生属于其中之一,他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成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起作用,就是他反复问的问题:做人何为正确?是为私心还是公心,只要是公心,他就把个人之得失放在一边。比如拯救日航,日航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之一,是日本的荣耀,结果破产倒闭了。稻盛和夫先生以78岁高龄,一分钱不要承担起了挽救日航的使命。如果日航拯救失败,我们会因为稻盛先生的这一败笔而轻看他吗?

  我们作为企业中人,为了自己也要先去为他人,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来要求自己。这样的价值观不是说明我们多么高尚,但我们要追求高尚,要做智慧的人不做愚蠢的人。尤其对于以追求利益来求生存促发展的商家来说,如果保不住道德底线,就会出现加了瘦肉精的肉、掺了三聚氰胺的牛奶,违背从商之命根,走上犯罪道路。保住道德底线,我们要往高处要求自己,这既是来自真理的智慧,同时也是我们自律的内容。

  文/黄鸣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