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献忠:抢跑绿色检测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食品,SGS,申屠献忠,绿色检测
  • 发布时间:2011-08-30 14:42
  面对食品安全危机,中粮集团正如履薄冰。

  这家中国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的总裁于旭波认为,“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深层原因,在于农业和食品链不完整、不稳定。”如何搭建一个完善的全产业链?中粮计划用30-50年的时间去经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粮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对上游供应商的资质、原材料质量控制等风险管理问题。这些专业的事情,必须找专业的公司提供帮助。

  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SGS,正是其中之一。这家机构的中国公司,SGS通标标准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自1991年起就在SGS任职,并见证了中国企业经营思维的改变过程。“从三聚氰胺、塑化剂等惨痛事件后,中国企业的经营思维,开始从专注自己的生产范围,扩展到了上游的生产活动。” 他说。

  创建于1878年的SGS,入华20年来,战略目标正从进出口商检转向内需商检。然而,作为第一家进入国内,并一路领跑的外资检测公司,SGS正面对着更为多样化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根据赛迪预测,中国检测市场未来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今年将达826.7亿人民币规模。虎视这个市场蛋糕的竞争者,如英国的INTERTEK、德国的TUV、美国的UL、法国的BV,以及首家本土上市检测公司华测等,都在试图瓜分这个朝阳产业。对此,申屠献忠不认为这是可担心的事情,相反,他认为SGS要继续巩固领导地位,必须在新业务拓展、商业模式、服务价值上拿出更好的策略。

  瞄准新能源产业

  并购和扩大投资,历来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取得话语权的两个重要手段。

  就并购事件看,跨国检测公司虽在国际上动作频频,但在中国却还不成气候。“由于第三方检测行业在中国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可被收购和并购的对象并不像国外市场那么多。”即便如此,申屠献忠认为,SGS还是会在中国继续积极寻找有价值的战略并购机会。去年SGS已经成功完成了对烟台华健检测工程有限公司的收购,今年又成功将天津天保建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收入囊中。

  谈起对这两家本土检测公司的收购意图,申屠献忠透露:“中国的工业领域检测有着各种资质要求。华健具有无损探伤的全国检测资质,天保在天津也具有建筑材料的检测资质。这两次收购让SGS能更快更好地进入这两个市场。”

  但在检测项目上的扩张,并非SGS独有,竞争者的步伐明显加快。比如,已把中国作为最大市场的美国UL,也在不断扩张检测范围:不仅授权工厂超过7100家,而且项目范围更是拓展到电子电气、消费品服务、风险管理等诸多领域。SGS如何应对?

  “除继续拓展传统行业检测项目外,我们正在关注新能源领域的需求。”申屠献忠说。紧贴环保、节能、碳排放等可持续发展趋势是SGS早在几年前就确定的战略思维。为此,SGS不惜以7000万人民币,在天津开设了亚洲首个符合IEC61400-23标准的第三方风机叶片测试中心,意图在新能源产业的检测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SGS的这轮投资,看重的是国家经济产业背景。中国虽是风电大国,但在风电设备、原材料上的检测却相对薄弱,“我们着眼新能源行业,旨在助力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企业提高研发能力、质量管理水平、更好地走向国内外市场。”申屠献忠表示。

  在对手尚未注意,或尚未具备能力的领域,SGS已经抢跑了一步。

  如果联想到SGS本来已有的检验、体系认证、原材料测试等服务能力,以及通过并购等举措增强的无损探伤和建筑材料检测资质,此次对风机叶片检测中心的投资可谓如虎添翼,成就了SGS在工业、能源领域的“一站式”服务能力。

  “一站式”商业模式

  随着第三方检测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客户的选择权也在不断加大。

  “和普通的服务业公司相比,SGS的部门设置并没有很大的区别。除了营运部门、研发部门、技术部门外,我们也有市场部门、大客户管理、销售和客服部门。”申屠献忠表示,SGS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公司。“仅消费品检测部门,我们就有几百名销售及客服人员遍布在全国各地几十个分支机构,力求为客户提供最完善、最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商业模式,是申屠献忠几度提到的概念。“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客户的需要涉及电气安全、材料测试、物理测试、生命科学领域的微生物测试、医疗体系认证等跨越多个行业、多种类型的服务。”申屠献忠告诉《经理人》:“多数竞争者目前并不具备这样的跨行业、跨领域的‘一站式’服务能力。”

  按申屠献忠的解释,SGS实力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业务整合。与大多数竞争对手不同,SGS针对自然资源、消费品、工业等各行业的服务能力全部整合在一个公司旗下,各条业务线之间的整体联动和协同作战效率堪称行业翘楚。第二,研发先行。中国有80多名研发人员组成的专职研发团队,专业攻克检测领域的新项目和难点课题,诸如电子零部件当中的有害物质、手动工具当中的PAHs、宠物食品里面的三聚氰胺等等,SGS都是第一时间拿出测试方法,解决客户的燃眉之急。第三,网络优势。SGS有遍布全球125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其专业技术团队可以在第一时间率先掌握各国法规和指令的最新要求。同时,SGS遍布中国的50多个分支机构和几十个实验室,等于把测试服务送到客户家门口。第四,人才战略:通过内部培训、海外交流、管理培训生、英才库等多种方式加速人才培养,确保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充足的储备。

  “虽然一直领先于行业的脚步,但是SGS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新的市场需求,为客户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申屠献忠说。

  追随可持续发展浪潮

  与中国客户零距离的SGS深刻体会到一个事实:很多企业的利润增长是依靠牺牲资源取得的。

  “国际上对碳排放的关注与日俱增。”申屠献忠表示,欧盟对于进口商品的碳排放规定将越来越严,这势必影响到中国制造。“法国正在要求所有消费品的包装上,标注产品‘碳排放量’,虽然只是试行,但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强制法规。”

  鼓励中国企业将过去以利润为目标、以资本权益为中心的会计报表形式,转化为注重能源消耗、人力成本的绿色会计做法,是SGS极力倡导的企业管理概念。这一方面符合国家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也让SGS扩展检测、认证等业务的外延。

  在公司内部,SGS开展了针对主要办公场所和实验室的碳排放盘查和节能减排项目。申屠献忠办公室的会客区域,由过去的三路照明,改为两路照明;而其靠窗的办公桌顶上,则不设照明。“我们将每个分公司每百万元人民币收入所产生的碳排放,列入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并制定详细的减排要求和实施步骤。”

  作为连续两年名列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的企业,SGS的管理层深谙业绩的上升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作为代价。在申屠献忠出具的一份2010年度SGS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称:至2014年SGS集团要实现“四年业绩倍增”,达到80亿瑞郎。同时,SGS集团承诺到2014年要减少自有建筑的温室气体排放10%,到2020年减少20%。

  在外部,SGS与用友公司、道农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起《企业绿色会计报告》,意图将环境与人力资源纳入企业管理制度之中,建立起以经济资本、环境和人力资源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会计报表,为企业“绿色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决策依据。

  申屠献忠和他率领的“能效服务团队”主张的可持续发展,将让中国企业面对诸如经营活动如何透明化、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会计方法如何转变、管理形态如何变局等转型课题。作为独立第三方检测公司的SGS,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调整新的客户关系,让中国客户的目光由短变长。

  文/沈伟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