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为什么会灭绝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语言,灭亡
  • 发布时间:2012-02-07 11:06
  语言学家估计,在公元前8000年,大概存在2万种语言。今天这个数字是6909种,并且还在急剧减少。到了2100年,预计会只剩下一半,有一些语言也许会留下一些文字记载,但大多数将会灰飞烟灭。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答案是全球化的一个含义——自由贸易与资本主义。回顾历史,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促成了地区之间通用语言的形成,但这种通用语言和本土语言的关系却是稳定而健康的。只有政府把贸易语言确立为官方语言,并把它强加给人民的时候,贸易语言才成为了“语言杀手”。

  事实上,大部分人并不会“抛弃”小时候所学的语言,除非死亡或身边再也没有人说这种语言,否则还是愿意一直使用的。语言的丢失,其实是发生在语言跨代传承的过程中被干预或阻断。要消灭一种语言,必须有某种力量侵入家庭,阻止父母向孩子教授母语。

  一个好的答案是城市化。在肯尼亚,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在首都内罗毕相遇,他们不可能说各自的母语,他们会说肯尼亚的通用语言——英语或斯瓦希里语。他们生下的孩子,也许会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到他们各自语言的一点皮毛,但到了第三代,这些残余也会很快荡然无存。

  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包括今天世界上的很多角落,居民说着一门使用人数少于500人的语言是很正常的,在部落的不断迁徙当中,语言不能保持稳定,很容易就会分离变成两种语言。可长期定居的城市容纳的人口越来越多,可使同样的语言保持稳定,语言的数量因此减少。

  语言灭亡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中央集权的政府。传统方式是简单的屠杀或是驱赶原住民和少数群体。近年来,政府有意无意地采取了较为隐蔽的方式,基本的途径便是公立义务教育。

  对少数群体文化而言,没有什么冲击比标准化的义务教育带来的更大。其意味着孩子远离家庭的社交活动,不得不使用官方语言,否则将可能受到惩罚。它意味着学校重新定义价值观,贬抑族群,彰显国家。国家的义务教育带来的最大冲击并不只这些,它还向少数族群的孩子们植入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没有价值,不适应现代教育和社会的想法。

  本土或少数族群的语言对于使用者来讲有多方面的价值,不论是用于当地群体里面的交流,还是基于继承传统。在没有政府指令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选择最满足需要的语言。

  相反,政权不会考虑这些因素。它的目标是让每个人同质化,成为服从于同一个想象共同体的好市民。因此,政府总是会采取政策,让原住民处于外来人口当中,使他们成为被看不起的少数,例如强制他们进入寄宿学校。在家乡,操着一门本地的语言是社会交际、提高声望的重要一部分,可是在学校却会成为一个污点。在封闭式的学校环境下,聪明的孩子们会选择尽可能快地与他们的文化传统分离。

  结果便是,少数族群经过这种模式的教育后,整代人都会认同他们的语言是没有价值的,当他们有了孩子,便会开始抗拒传授自己的语言。语言的濒临灭绝,正是100多年前至今政府一直推动的结果。

  这并不是政府影响语言的唯一方式,国家主义同样也是语言多样性的敌人。国家主义的想法,其基础是在历史上和种族上有亲缘的人们,应如同处一把大伞一样,接受一元的领导,而不管他们之间存在着多大的语言差异。

  如果少数族群想获得政治上的地位,他们必须顺从外界的政治观点,他们必然要放弃他们的族群特征以及他们的语言。

  世界各种语言的历程,大体上也是这样。正如语言的灭亡过程,也是一段中央集权、大国家主义狂热,强迫同化的历史。只有抛弃这些想法,语言灭亡的故事才会得以改变。■

  (作者系一名致力于拯救濒危语言的语言学家,文章首发于米塞斯研究院网站)

  丹尼·希贝尔(Danny Hieber)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