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所,常住或流逝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方所,诚品,书店
  • 发布时间:2012-02-07 14:54
  广州海珠区,晓园路一带给人很居家的感觉。时尚圈如雷贯耳的本土原创服饰品牌“例外(EXCEPTION)”就坐落在这里的一栋旧旧的居民楼里。不过,这一次笔者可不是为“例外”,而是为一家创办不久就声震南北的新业态书店“方所”而来。

  这个冬天,乃至这些年的冬天,对于传统书店来说岂止是有点冷?为什么毛继鸿——例外品牌的创始人,也是开张不久的方所创始人——愿意、敢于进入这个行业?又为什么,在传统书店一片哀鸿的时节,方所甫开张即赢得喝彩一阵?

  北京时尚廊创办人许志强一眼就把方所和诚品挂起钩来。他认为:“诚品略带奢华,方所更有设计感;诚品大气而包罗万象,方所清雅而选书脱俗”,方所“对细节近乎苛刻的完美追求”使他断言,“其气质与精神,已超越诚品。”

  更有人认为,方所颠覆了对书店的想象;它给业界树立了新的标杆,提供了一种让时尚品牌与艺术、设计、文化完美结合的实验模式。

  毛继鸿的夫子自道则是,“方所”的使命之一,就是将“世界工厂”与“世界级设计师”在这一平台上实现对接,让世界级的设计师为中国设计,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最终实现“中国生活方式”!

  谈话间,他随手抄起一本书,正是国内鲜有人知的荷兰概念设计品牌Droog的作品画册。就在前不久,这个品牌的主理人E.R.Ramakes老太太,刚刚在坐落于太古汇的“方所(fang suo commune)”办了一场讲座,这只是“方所”最初的跬步。

  书店开在名店旁

  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尤其是东岸的深圳、东莞,素以代工业闻名。1996年诞生的原创服饰品牌“例外”却是例外。2011年11月底,“例外”十五周年,除在扎姑设计的广州歌剧院举行了两场大秀,还同步启动了将时装、书店、生活美学、咖啡、展览空间等不同品类组合在一起的后书店时代美学概念店——“方所”。

  “方所”尚未面世就已然惊动了当地文化圈。在聚集了LV、爱马仕等国际一线品牌、号称“时尚地标”的太古汇,大手笔地拿下近2000平方米场地,开设一个天生“素颜”的书店,在民营书店前赴后继倒闭的广州,一众艺文爱好者兴奋之余,也着实为这“另类”的举动捏了把汗。

  “商场是公共空间,不应该用荷包来设置门槛。这么好的公共空间,难道不该有一间优质的书房吗?”毛继鸿反问。“书店应该是最具温度的城市地标”,毛继鸿认为,“富起来的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的丰富度,更加关注生活的品质感,外表可以用LV、爱马仕这些奢侈品牌包装,但是内在的修炼需要书籍的滋养。”

  非传统的业态

  “方所”是一家非传统书店,说它非传统,不但是指这里9万多册5万多种出版品展现的独特出版视野,还包括这里有“例外”女装,甚至有初次亮相的“例外”男装;方所的另一特色是占地约500平方米的生活美学馆,涵盖自然环保手感、织品、纸品、设计新赏、设计文具、童玩六大主题。

  这里出售的创意设计产品,包括有500年传承史的日本手工和纸“杉原和纸”,品牌历史超过400年的专做造型古雅铜器用品的日本“二上”以及专做锡器跟铜器的“能作”;包括向纯粹手工致敬的来自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家手工作坊里的纯天然植物染丝巾,纯手工织造围巾以及陶瓷、木、铜、锡、铸铁等天然材质的手工制器皿等。这里网罗的60家以上,超过2万件来自欧美日韩港台的优秀设计品牌,使之成为国内最具规模与品味主张的生活设计店。这些品牌中超过40个为第一次引进广州,超过20家品牌为中国首见。尤其令人激赏的是,这一区域的陈设与说明专业而人性,呈现的不只是商品与器物,更是关于品牌、创作人的精神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文感动与设计理念。

  方所的生活美学区不但使得太古汇成为类似东京中城那样的当地时尚引领者,而且让方所打通了书籍、设计、创意、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成为广州城乃至整个华南提升民众生活品味和质感的课堂。

  某种意义上说,方所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作品。它的书店空间,融汇了欧洲古典图书馆的陈列氛围及当代设计的空间感,以连绵的“阅读长廊”呈现知识体量,高3米,总长超过100米的书柜,传达出知识的“壮阔”与“高远”意涵。方所从筹备到开幕,历经2年,“光室内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就与海内外设计师讨论磨合了一年半,不停地研究,其中换过数位设计师,施工花了半年多,灯光专门请英国设计师……”

  开业2个多月,每逢周末,“方所”都是爆满,咖啡区一席难求,收银台前总是挤满了人。“方所”开业头2天营业额即突破30万元,这里举办的各类展览、沙龙、文化活动常常“满档”,可以说,方所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了城中话题和耀眼的“文化地标”。

  不十分“诚品”

  “科班出身”的毛继鸿是北京服装学院第一届毕业生。毛是湖南平江人,谈起自己从湖南的医科大学花费4年考到北京。他说:“当时觉得湖南的营养已经满足不了我了,想提高自身,觉得必须到北京。”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入学,彼时方力钧等正在中央美院就读,周边氛围活跃。

  时至今日,毛继鸿已是成功的创意企业家。经过15年的发展,“例外”在穗、京、沪、汉、宁等30多地开设了90家门店,年销售额六七亿元,毛利率超过30%。

  毛继鸿是爱书之人,开书店的想法源自2005年他的诚品书店之行——第一次去诚品,他背回了21箱书,第二次18箱,第三次12箱。也许是因为“方所”的呱呱落地倾注了“例外”艺术顾问、香港设计师又一山人(黄炳培),以及“诚品”创办人之一的方所总顾问廖美立的心血,不少到过“方所”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把这个“行家的书店”与“诚品”进行比较。

  “我们都想创造一个东方的生活空间,但两岸三地对东方生活空间有着各自的理解,这个磨合过程十分有趣。”这个集合了两岸三地创意设计人智慧的产物,在毛继鸿看来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它是我们的孩子,但不像你,也不像我。你不知道他的未来,你没法去想象,也没法去设定。”

  “方所”典出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定是常住,便成方所”,一个寓意在永恒进行时中的文化与心灵之“家”。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为成长中的社区所亟须的艺文公共空间和创意平台,正是创业15载的毛继鸿对厕身其中的城市的回报和感恩之作。而当他说起此间的一梁一柱、一砖一瓦,那份欣喜,那份用心,相比初为人父的同龄男子,并无例外。

  特约撰稿 黄府小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