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方言的翅膀 娜姐飞翔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方言,李娜
  • 发布时间:2012-02-07 15:23
  中国各地方言兴衰,从来都是文化潮流的指标。先不用理会语言人类学者所谓“某个口语社群使用的某种特定语言”之类的含混定义,只消想想三十年前大街小巷四处哼唱“万里长城永不倒”或者“浪奔,浪流”,就明白文化北伐后粤语的不可一世。即便一再被嘲讽为“鸟语”,但街边发廊若无几位操此口音的师傅,你大半还会嫌其“不够档次”转投别家。

  所以,当赵本山占领春晚舞台二十年后,中国人都晓得用一句东北味的“小样儿”来相互笑谑,而海派周立波的崛起,也让“打桩模子”不胫而走。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推广普通话一度成为某种政治运动。“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招幌下,北京话和北方话这对双亲都沦为轻度方言,一等半公民。“推普办”更同“计生委”、“爱卫办”一起搓堆儿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部级官僚设置。侯宝林郭全宝的传统相声名段《戏曲与方言》,就是特定语言歧视下的产物——尽管两位大师已尽可能保持了善意,而其再传弟子姜昆数十年后仍然继承了这种衣钵,这次并无组织明示。

  直到带有软强制性质的“官方语言”不再具备号令九洲的能力和冲动,滋生于民间、润化于历史,自然形成的方言才赢得一片“出头天”,自主地扮演起日常交流、情绪反映乃至夫妻悄悄话的信息交换机角色。于是乎,只有当刘翔说出“混混,混混”后,我们才会对这位昔日110米栏飞人某场比赛的竞技状态感到放心。内紧外松,以某种无所谓面对万众暗示内心,恰恰是状态回勇的他能再度跑进13秒的利器。

  那么,诸多方言中谁又最可能在2012年胜出,成为现实到网络的第一宠儿呢?答案是:武汉话。只因一个女伢。

  有消息说,央视体育频道已破天荒配备了一位武汉话翻译,专以破译李娜姜山这对夫妻的网球对话,从悉尼开始,接着是墨尔本公园,再到位于巴黎16区南区的罗兰加洛斯。你吓我、起篓子、蛮砸实,很板眼(本事)的娜姐和她很晕(慢性子)的教练兼丈夫姜山,将通过屏幕向至少2亿中国人生动地上了一堂方言课。“搞么斯撒”(你想干什么)?这是出自澳网亚军、法网冠军最真切的嗔怒,“你要做么子啊”(你要做什么),这是全媒体时代最著名的火粑耳朵的直接回应。只因为一种在欧美国家听来仿如摩尔斯密码的方言,李姜成了另类意义上的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

  其实,武汉话从来未执过中国各地方言的牛耳,四川话、上海话、广东话,包括毛氏湖南话才有资格一争长短。此方言现代流行第一推手大概非池莉——一位鄂籍女作家莫属。通过她的成名作《不谈爱情》,我们才知道,原来距李娜出身地不远的花楼街姑娘,会用“你个婊子养的”来称谓自己的亲姐妹。书香门弟的男主人公庄建非遭遇吉玲母亲连珠炮般的诘问一幕,让不少未来归属汉籍的毛脚女婿们读后惊出一身冷汗。

  而长时间就读教书于此地的学者易中天,索性将武汉话贴上“所向无敌、没人敢惹”的标签。

  武汉三镇固然有名,但论到真正成气候,武昌也就七百多年的历史,名声更响的汉口则晚至明成化才有了大市集的模样。而待到“九省通衢”的名衔正式落定,已是康雍乾年间的事了。作为一个传统的物流集散地,一座水陆码头城市,其方言必然荟萃南北、五方杂处后自成一派。

  武汉话的最大特点是没有卷舌,寥无修饰的三寸花哨使行音过于裸露,仿同长江边鹅卵石子路。同时,相较普通话虽多出一个声调却偏又缺少轻声部,一贯直来直往、火中取栗。而短了前后鼻音的特质又令言语间抽去书卷起伏,断了回转流长。不过,凡此三点倒也使其顿显活泼泼的市井之气和扑面而来的强悍作风,套句流行词,就是“不装”。

  装的是语式。北京人见面总爱问候“吃了没”,八百里外的武汉,则热衷说“吃饭去(ke)”。在当地大量口语中,倒装句比比皆是浑然天成。

  由此想来, 李娜这个开创中国网球历史的人物,也就此地方可孕育养成。你看,20岁,别人家正是踏入运动黄金生涯,而她却头也不回宣布退役读书。当李婷孙甜甜掠金于雅典奥运之时,她亦不过复出后充当个国家队陪练的清客。她梦想进入世界前15却意外肋骨受伤,她琢磨着站上北京奥运会领奖台却止步于四强。直至大红大紫的2011到来之前,在业内看来技术有缺陷、状态起伏大且因烟筒脾气不擅与领导、教练、队员乃至媒体沟通的她,总是距成功相差一步——虽然自7年前其全球排名一直位列中国女选手第一并从未丢失。

  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吟到,春天总在最遥远的收获季节的终点到来。李娜之于网球,不正如武汉方言般柴米油盐、铿锵有力,看如一气呵成却是倒装人生吗?

  其实,西方的娜粉们最先是对她流利的英语和赛后与姜山秀恩爱万般喜欢。从她嘴里,他们知道原来这位直率的运动员的先生,不仅夜间打呼扰民还管着冠军的信用卡。可问题是,一到场上,左胸口张扬着红玫瑰的大嗓门总是冲着教席上的夫君大吼大叫,关键是,这回听不懂了!李娜并不偏心,如果不是武汉人,中国的球迷也只能揣测这位网球女将约莫在甩雷霆、发脾气。至于内容,全球一同雾水。

  终于,为了这位曾创造单场收视奇迹的武汉女伢,惯来字正腔圆以联播体独步中国的CCTV做出了破天荒的让步:请翻译,武汉话。

  现在,我们能看到或听到一个更真实的李娜了。对比前两位有着世界级名声的体育明星——姚明和刘翔,她不必刻意展示东方文明的隐忍和现代青年的洒脱,面对丈夫兼教练,哪怕有几亿围观,她也可以想说就说,骂由心生。万丈烟火气的背后是下一个底线网前,直线斜线之前迅速的心灵按摩。就这一点而言,武汉方言功莫大焉。

  据称,有北京政协委员日前在当地两会上正式提议将传授北京方言纳入幼儿园教程。在上海,市民们对是否要在地铁播报站名时加入沪语大感兴趣。在广州,去年亚运会期间关于当地电视台考虑取消粤语报道引发的争论至今未歇。想想还是武汉人现在得意,有这么一位功勋市民满世界飞翔,打球之余还不忘推广家乡方言。哈!谁让这世上八卦的人那么多——这是李娜亲口说的。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韩澄宇/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