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达尔就是红土之王,没有之一。
在今年1月份的澳网决赛中通过5小时53分钟史诗般的对决后,纳达尔落败于德约科维奇。5个月后,来到罗兰?加洛斯的红土球场,塞尔维亚人依然强大,但最终纳达尔粉碎了小德的全满贯梦想,第七次获得法网男单冠军,超越前辈瑞典人比约?博格,成为历史第一人。
这已经是纳达尔职业生涯的第50座单打奖杯、第11座大满贯奖杯,距离费德勒的16个大满贯还剩5个。前红土之王博格在拿下自己的第11个大满贯时只有26岁零两天,纳达尔完成这一壮举时是26岁又8天。瑞典人一年之后宣布了退役,显然西班牙人不会。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够再打多少年,但我会一直这么坚持下去。”赛后,西班牙人说道。“未来永远是难以预测的,我会一直坚持到自己因为伤病跑不动的时候为止。或者也会有那么一天,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一个声音:“停下来吧”。可是现在,我仍然充满了激情。我希望我可以留在场上,这是我正在努力做的事情,也是我的目标。每天我都非常努力地训练,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都充满了动力,我喜欢训练,希望看到自己不断进步。而当这些感觉全都没有了的时候,那才是我说再见的时候。”纳达尔说。
刚刚满26岁的纳达尔,只要愿意,显然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历史。
从七连败到三连胜
今年的澳网落败,是纳达尔面对小德第7场连败。尽管如此,赛后他还是笑着说:“输掉决赛虽然不会令我愉快,但这是我职业生涯最开心的失利之一。我很享受这比赛以及这两周来的整个过程,真的。我是想赢,但我为我做的感到高兴,我有不止一次的机会战胜世界上最好的选手。”
纳达尔的优势似乎在慢慢的积聚。4月22日,红土赛季首项大师赛蒙特卡洛大师赛男单决赛。赛会卫冕冠军纳达尔是回到熟悉的红土的原因,还是小德受到影响(在第三轮比赛前德约科维奇接到祖父去世的噩耗,仍强忍悲痛参赛并闯入决赛)的原故,最后纳达尔以直落两盘轻松击败头号种子德约科维奇,终结了对对手的7连败,获得自己去年法网之后的首个ATP赛事单打冠军奖杯。也是纳达尔在本站比赛中完成的八连冠,刷新公开赛年代以来一位选手在一项赛事中的最长连冠次数纪录。
5月21日,罗马,在这场2011年决赛的重演中,西班牙人再次战胜德约科维奇。使对手遭遇面对自己的两连败。
或许一个属于西班牙人的鼎盛时期再次来临——本届法网赛中,纳达尔前六场比赛一盘不失,总共只丢掉了35局,数据甚至超过了2008年夺冠巅峰期。而决赛中强力碾扎小德之后,已将双方最近的交手也从7连败变成3连胜。而纳达尔在红土场上的12胜2负,也已经表明,在红土的领域里,纳达尔已经无人能及。
最伟大红土球员
7个罗兰?加洛斯冠军、 8个蒙特卡洛冠军、7个巴塞罗那冠军、6个罗马冠军,这一连串的奖杯让人难以置信。
2005年,第一次参加法网的纳达尔就拿下了冠军,随后的罗兰?加洛斯似乎成了西班牙人的领地——8次参加法网七次杀进决赛7次夺冠,仅仅是在2009年由于身体状态不佳,在第4轮爆冷输给了瑞典悍将索德林,这也是他迄今为止在这里遭遇的唯一一场失利。这7冠也创造了法网的新历史,更可怕的是纳达尔在罗兰?加洛斯的战绩为52胜1负,胜率高达98%,这一数据无人能敌。
纳达尔从小就生活在体育之家,这对他的成长很有帮助。4岁开始练习网球、8岁参加比赛,纳达尔的网球天赋在小时候就展露无遗——2001年5月,14岁的纳达尔在一场红土表演赛中打败了大满贯冠军获得者帕特?卡什。2002年,年仅15岁的纳达尔在家乡马略卡赢得他生涯第1场ATP赛事,是网球进入公开赛年代之后,第9位未满16岁便赢得ATP比赛的球员。
他是自1973年以来第16位闯进TOP10的左手选手(也是最年轻的左手选手),并且是从第121位打进TOP10的选手(差一点也成为最年轻的人)。在不满18岁的时候,纳达尔在ATP冠军排名列第20,积分排名第38,被很多资深网球专家认为将成为世界第一。
2008年8月18日,刚刚在北京奥运会勇夺男单金牌、早已提前锁定世界第一的西班牙天才少年纳达尔如愿登顶,而瑞士天王费德勒的连续237周盘踞世界第一宝座的纪录也就此被终结。西班牙人成为ATP历史上第24位NO.1。
还能创造历史
一直以来,纳达尔都是一名公认的防御型底线型球员。他利用强而有力的上旋球、快速移动的脚步、坚强的意 志力,持续来回压迫对手,迫使对方失误。由于上述特性,使他在红土球场的表现格外优异,也是凭借这一点,一系列纪录似乎都会因这个西班牙人而终止。
2002年,桑普拉斯在美网捧起个人第14座大满贯冠军时,他根本没有想到仅仅7年后,一个叫费德勒的男人就打破了他的纪录。如今,坐拥16个大满贯的瑞士天王会不会有这样的担心,担心自己的纪录会被追平,甚至超越?
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在博彩公司开出的2012年美网以及2013年澳网夺冠赔率中,纳达尔都排在第二,仅次于德约科维奇。看来,纳达尔绝对有资本去冲击冠军,为自己超越费德勒的“16”加上重重的砝码,或许此时,收获对于纳达尔来说,才刚刚开始。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投资者报》 记者 张东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