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学格林斯潘预测周期

  好的宏观经济学家都恨不得自己能提前预知未来的经济周期,很多私募也希望自己有这个能力。毕竟现在市场过于低迷,就连一些擅长个股研究的私募,也不得不先把握好大的周期,从而做好精准布局。

  我认识的一个朱雀投资基金经理就自己开发出了一套宏观预判体系。他说自己是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那里学来的。

  在这个私募眼里,格里斯潘自传《格林斯潘回忆录》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从十几年美联储主席工作角度,讲述了如何经历那几个美国经济大周期,他当时怎么判断市场,并且如何出台政策。

  他说,从这本书里,他可以学习发达国家对经济是怎么调控的,对经济指标应该怎么研判。之前,格林斯潘不是著名经济学家,他最早做钢铁行业的咨询,做行业研究。恰好在1958年至1959年,钢铁行业对美国经济影响很大,当时的格林斯潘可以根据行业起伏,预见宏观经济变化。

  在格林斯潘做钢铁行业咨询时期,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关系就像是玩扑克。一个家电制造商的采购经理,如果正在寻找制造冰箱用的薄钢板,那么他认为把现有库存量告诉钢铁公司的销售人员,只会降低他讨价还价的份量,实际上缺少这类信息则会令钢铁公司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陷入一种半盲目的危险境地……当年,很多钢铁公司的顾客仅仅了解自己行业的那部分市场。然而,钢铁业的前景正是取决于这些轿车、摩天大楼、石油钻杆,乃至罐头盒子的需求变化,因为这种需求从短期来看,反映了库存需要量和钢铁消耗量。虽然预测系统往往受历史数据库的准确性制约,但如果历史数据库相对准确的话,那未来周期拐点基本就可预测。

  这个私募总结,格林斯潘的周期分析方法是这样的——先把轿车产量和卡车产量、飞机装配数量和其他产品产量的历史水平都考虑进去。他每月从美国钢铁协会得到按产品和用钢行业分类的钢铁出货数据,从商业部取得钢铁进出口数据(当时美国大量出口钢铁,几乎没有进口),结合国产用钢产品的出货量和用钢产品进出口的数量,那就知道了用钢行业每种产品的钢铁收货量。接下来的挑战是要弄清楚每个历史季度的收货量中到底有多少被消耗掉了,采购者的库存量增加了多少或者减少了多少。这时候,再回过头去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时期的数据:比如政府解密了大量来自战时生产委员会的金属行业统计数据,战时生产委员会负责美国各个行业的生产配额系统。每个用钢行业——汽车业、机械制造业、石油钻探业——都有各自独特的库存周期,这些全都有记录在案。

  这些数据经进一步分析之后,加上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格林斯潘就大致能预计钢铁行业所有产品的总出货量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基本能够跟踪单个钢铁公司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知道了市场前景。这时,生产商就知道自己该怎么生产。

  这个私募说,在1957年年末,格林斯潘的预测系统表明库存量正在快速增加,因为行业的生产速度比消费速度快了好多,单从停止库存积压角度来说,生产势必要慢下来,他由此及彼地推出,这并不仅仅是钢铁行业面临大问题。格林斯潘得出结论:“1958年将会是糟糕的一年。”然而,当时钢铁公司只是看到了当前的订单,坚持原先的生产计划,大约三个月后,钢铁的需求骤然下降。这是1958年衰退的开始,后来也成为二战以来最急剧的商业衰落的开始。钢铁公司老大再次见到格林斯潘的时候,不由说:老兄,你是对的。

  这个私募一直在总结这个预见宏观经济的方法。他说,格林斯潘的分析方法对他们启发非常大,毕竟对于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掌握的信息毕竟有限,他们需要学会的就是从行业微观变化来判断宏观经济趋势,他说想根据这个思路做个格林斯潘模型。

  我在想,周期分析法可能是个主流。格林斯潘从钢铁行业由此及彼的分析方法的确是个很好的启发。虽然前提是你必须非常熟悉某个对国民经济影响特别重大的行业的周期规律,同时也会一些宏观分析。

  格林斯潘的方法原本是让生产商在决策时,通过在未来季度改变资源配置以求利润最大化。他恐怕不会想到,私募将用同样的方法知道下一季度如何配置资产,让回报率最大化。

  最近这个爱研究周期的私募又啃起了前财长保尔森的自传《峭壁边缘》。

  仇晓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