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闹剧

  到本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就已经在A股上市整整满3年。回顾一下这批公司的期间表现,还是有一些惊人的发现。数据和事实越来越多地显示,这几年创业板发行和上市交易的整个过程,完全就是多场闹剧、是一连串的巨大泡沫。

  首先,按照路透社2009年9月24日的报道,创业板首批前10家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PE)约55倍,明显高于当时中小板的水平;其后有数据指首批全部28家公司的平均发行PE为54倍。而其后的第二批8只新股更加疯狂,平均发行市盈率暴涨至84倍。发行市盈率畸高的始作俑者和炮制者,就是发行人、承销中介、还有参与询价的机构。上述三类人是一个利益群体,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合谋拉高新股发行定价。

  其次,在二级市场,过去2年11个月期间,28家公司中,累计上涨的只有10家,累计下跌的却有18家公司,后者占比为64.29%。其中,涨幅最大的是探路者,累计涨幅为120.64%(截至9月28日,下同);跌幅最大者为乐普医疗,累计跌幅为68.98%。

  28家公司中,累计涨幅大于50%的只有3家,其他累计涨幅为正的7家公司,涨幅仅在0至28.64%之间。而累计跌幅大于60%者有3家;累计跌幅大于50%者合计有6家;累计跌幅大于40%者合计有10家;累计跌幅大于30%者合计有13家。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累计涨跌幅的量度基准,并不是按新股的发行价,而是以新股上市首日的“开盘价”作为统计基准。在创业板首批公司中,该开盘价全部高于其各自的发行价。换言之,上市首日开盘价高,统计基准就高,反之亦然。

  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的高与低,直接反映二级市场的炒家,是否恶意将其拉高或打低,并与其上市之后的持续表现和炒作空间有很大关系。就创业板首批公司而言,此时,是在发行市盈率已经严重高估情况下的再度拉高,进一步将泡沫吹大。

  上述统计结果显示,28家公司中,累计上涨者有10家,略大于三分之一;累计下跌者有18家,接近三分之二;下跌公司家数几乎是上涨公司的两倍。且累计跌幅超过30%者竟然高达13家,占28家公司的比例为46.43%,接近半数。占全部下跌18家公司的72.22%。累计跌幅超过20%者高达17家;只有1家公司(华谊兄弟)的跌幅在10.55%。

  在累计下跌的18家公司中,多数公司(13家)下跌幅度大(跌幅超过30%)。在上述下跌公司中,假如按上市首日收盘价持有迄今,结果只能是亏损累累,是严重错误的操作策略。

  衡量股价贵与不贵,业内有很多方法。比如:1、几种常用的股票估值方法;2、用PEG指标;3、用股票现价是否跌破其IPO发行价来衡量,同样也可简单判断创板首批公司股价究竟是贵、还是不贵?

  本文开头说过,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P/E平均为54倍。三年后,跌破发行价的股票家数仅占总数的35.71%;竟然还有半数以上(16家)公司股票的现价,依旧高出其昂贵发行价的38%以上。这种大面积仍旧严重的股价高估与泡沫,会严重诱发及驱使公司控股大股东会不顾一切地减持,会严重妨碍大股东的进场增持。因为,对他们而言,股票现价太贵;三、二级市场所有投资人,即使以现价买入首批创业板公司,其股价都贵得离谱,太不值得。

  钟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