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宝新媒体,别想得太美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Alexa,微博,移动互联
  • 发布时间:2013-01-18 12:59

  1月7日出版的美国《纽约时报》印刷版刊登署名大卫·卡尔(David Carr)的文章称,虽然外界普遍认为老牌媒体公司已是一潭死水,但从2012年的股价涨幅来看,这些股票的表现却纷纷跑赢大盘,甚至好于新兴科技公司。这一方面源于他们的内容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类企业开始将资金用于股票回购和支付股息,而不再一味扩大规模。

  这些老牌媒体公司包括康卡斯特、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维亚康姆,以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迪士尼。

  就在前不久,本报刊登了一篇新闻集团Ipad收费阅读产品The Daily夭折的文章,默多克花巨资打造的原创新闻阅读工具在不到22个月便关门,预示着新媒体沿用传统媒体内容采集方式的失败。与此对照,《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的电子版和网站付费订阅却取得了飞速成长。引用一个媒体从业者的话,“即便进入免费分享的网络时代,《纽约时报》这样的老牌报纸作为优质新闻提供者的角色仍不可替代,这是实现收费阅读的坚实支撑。”

  转型新媒体,被视为所有传统媒体摆脱销售数字下滑的必经之路。但是,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网站:

  最新国内网站Alexa前50位排名,由传统媒体派生出来的只有凤凰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华网、华尔街日报、路透中文网。其中以凤凰网排名最高,居第14位。

  网站排名并不意味着现金流,即便靠流量可以收到广告联盟派发的小钱。众所周知,现在引入流量的方式越来越多,门户、搜索、即时通讯、视频、导航网站、电商平台都是获取高流量的来源。(当然,还有某些到处抓取内容来攫取流量的“捷径”,但相信是传统大媒体所不屑的。)

  基因所致,媒体能做的且擅长的只有门户,甚至是垂直门户一条路。然而这在门户建平台、抄内容换取广告做得风生水起的年代,或许还是一条捷径。但时至今日,面对门户网站纷纷出逃,行业垂直门户度日如年的窘境,再把宝押在做门户上,无异于自寻死路。

  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

  新媒体是让门户大伤脑筋的掘墓人;典型的C2C模式,也是内容制造者的福音。商业模式即为自身影响力的变现。在别人的平台上售卖自己的内容,能否卖得出去跟平台再无半毛钱关系,关键看你的产品是否给力?而获得的收益,平台商也只会从中分享很少的部分,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独立媒体选择在此栖身。

  很显然,微博等新型媒体形式给老老实实做内容的人一个希望。向上追溯十几年,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内容很轻易地被最直接的内容传播渠道——门户拿去售卖,尽管在出处上会标注你的名头,但凭内容所产生的真金白银却不会给你分一杯羹。

  随着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兴起,曾经靠抢占传播渠道、奉行“拿来主义”的生存方式已然行不通。传播形式的多样化,移动互联网天生的付费习惯,使得世人重新正视优秀内容创作源,也重新定义内容提供者的获利方式和江湖地位。

  由此,单纯的讨论新媒体老媒体已变得毫无意义;“内容为王”——这一从古至今的生存法则必然要回归。

  如果,非要给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摆定位置,我认为:

  尊重你的成长基因,做好本职工作,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应该是互补关系,而不是并列;

  内容为王,走遍天下都不怕;

  千万不要日子不好过就迁怒传播管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的产品是否有不依赖传播渠道、直达读者的媒体影响力?

  整合新旧媒体服务平台,将最合适的内容放在相应的平台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