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0日至12日,第一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简称:中国电子大展)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联手打造的国家级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展示平台,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预计到场的专业卖家超过10万人。
大国有大展,强国有强展。举办电子信息领域国际性展会,既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顺应了展会规模整合的大趋势。
理由一:中国电子大展是大产业发展的历史要求。2011年我国彩电、手机、计算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48.8%、70.6%和90.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超过1.88万亿元,在国际上的地位明显提升;采用国产CPU和软件的神威蓝光千万亿次计算机技术处于国际行列,自主研发的存储器芯片出货量超过430万颗,自主研发的智能手机浏览器用户超过3亿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和市场地位的这一变化意义深远,需要能够代表中国乃至亚洲、具有国际水平的电子战略平台来与之相适应。
理由二:中国电子大展是展会规模大型化的具体表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展会,目前有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山东国际电子工业制造展览会、中国(深圳)消费电子展十余个,但仍存在展会规模小、国际化程度低、覆盖面较窄等问题。因此,顺应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展会整合,打造行业展会优势品牌,形成国际化发展效应,已成为当前电子信息领域展会发展的重要需求。
理由三:中国电子大展是产业链聚合延续的沟通平台。任何一个市场根基稳固的品牌展会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是一种必然现象。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逐渐扩大的展览范围的涵盖面就是这个产业链延续的完整过程,展览规模的扩张正是上下游产业的聚合效应。因此,掌握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产业的需求,打造整个产业链的国际性展会有利于促进行业交流,促进市场开拓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理由四:中国电子大展是专业展会发展壮大的必然产物。以德国汉诺威的CeBIT为例,1986年前仅是另一展会的一个专题部分,展览范围以办公自动化及设备为主。伴随着行业的积极反响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子技术的兴起,个人电脑逐渐成了该展的主角,随之数字处理技术、软件开发和通信技术、多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陆续加入到展会范围中。到了2009年,CeBIT的展览范围已发展到了网络社区、绿色IT、远程医疗、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等全新的行业领域。展览规模也由初期的7万平方米发展到了而今的40多万平方米,成为国际超大规模的专业展会之一。第一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的前身是“中国电子展”和深圳“光电显示周”、“中国彩电节”,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逐渐扩大的展览范围的涵盖面就是产业链延续的完整过程,展览规模的扩张正是上下游产业的聚合效应。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的目标就是要办成中国的CES、中国的CeBIT。除了展览本身,点睛之笔就是4月10日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坛秉承高层次、高水平的宗旨,将汇聚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就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表独到观点和真知灼见。
距中国电子大展举办已不足百天,业界翘首期待着。
赵海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