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OS第三战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移动互联,iOS,英特尔
  • 发布时间:2013-01-18 13:19

  IDC的人告诉我们,iOS和Android的联合市场份额已经是90%了。如果还有人认为某一款新来的“菜鸟”移动OS(操作系统)能够威胁到他们的地位,那这个人肯定会收到一堆嘲笑他的明信片——就像2007年的iPhone,虽然受到一片赞誉,但当苹果暗示他们要干掉诺基亚和Symbian时,所有人都笑了。

  需要提醒他们的是,当Symbian出世面对庞大的JAVA功能机时,没有人想到这个东西后来会占据60%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

  现在,站在这个节骨眼上的是iOS和Android。此前,被他们荡平的有Symbian、黑莓、MeeGo、Bada等对手的挑战,几乎没有人会再怀疑他们现在的强势统治地位,就跟当年的Symbian和黑莓一样……

  但是,挑战者到来得远比想像中要更迅速。1月3日,Canonical宣布在2014年推出在PC时代就颇受好评的Ubuntu系统移动版;1月5日,三星表示将开始出手搭载Tizen系统的智能手机。加上1月底将要发布的RIM Blackberry 10.0,以及去年就发布的Mozilla FirefoxOS、微软Windows Phone 8……看上去,移动OS好像还是一个蓝海市场。

  移动OS的第三战,已经开始了吗?

  各怀心事

  Tizen的横空出世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你看到这个开源系统后面的支持厂商名单,就会明白这一点——英特尔、沃达丰、NTT DoCoMo……当然,还有三星。

  所有人的共同特点是:在移动互联时代急于求变。随着惠普放弃开发webOS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RIM的黑莓系列艰难求生,诺基亚剧变,运营商们希望能出现一个可替代的新操作系统,没人希望看到Android和iOS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尤其是开放并且势力疯狂外扩的Android。

  市场调研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师尼尔·莫斯顿表示,“对 LiMo Foundation 和 Linux Foundation(推行Tizen的两大开源联盟) 而言,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大型的移动运营商担心 Android 会统治移动OS市场,决定采用其它的OS来限制谷歌在移动OS市场的影响力。”

  而英特尔对于移动互联的渴望更是路人皆知的事情,Tizen的部分代码,即是源自于其曾经联合诺基亚鼎力推行的MeeGo系统。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三星,并且决不能绕开Android。一个被广为流传的数据是,苹果和三星一共席卷智能手机领域90%以上的利润,造成这一结果的最大变量值就是Android自2010年以来的疯狂扩张。凭借出色的产品设计和强大的元器件产业链控制力,三星更是将“Android三国争霸(HTC、摩托罗拉、三星)”扭转为它的独角戏。三星在手机领域成为真正的巨无霸级公司,Android功不可没。

  问题是,这也是不安定因素的所在——Google对三星的牵制力,未免过于明显了。而另一方面苹果甚至已经将原本对准整个Android阵营的枪口,调整为仅针对三星(他们甚至开始扶植HTC了),继续在专利层面施加强大的压力。

  Tizen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毫无疑问,三星需要摆脱过于依赖Google的局面。”投资机构KB Investment & Securities研究员Byun Han Joon认为,苹果其实并无意针对三星,而是打压Android生态系统。“并且也不能相信Google能永远是三星的朋友,别忘了他们手里还有摩托罗拉这张牌。”

  对于帮助三星将智能手机带到这个高度的Google,这有些“恩将仇报”的意味,不过从商业竞争角度来讲,这么做确实无可厚非。

  而Ubuntu的有趣之处在于:从体量上讲,你从来就不会把它和苹果、三星等公司相提并论,但是却觉着他们做的事情很重要。

  Ubuntu系统的创始人Mark Shuttleworth认为,用户需要的移动OS必须能提供与PC平台协同的功能,而沉浸开源社区多年的Ubuntu就能实现这一点——自桌面端Ubuntu的11.0版本起,一种称为“Unity”的同步组件就开始内嵌入OS中,为进军移动互联做前期准备。“进军手机端是必须的,因为用户需要融合性的体验。”

  事实上,从微软和苹果最近的OS产品线变迁中,就能看到这一点趋势。无论是Windows 8和Windows Phone,还是Mac OS X与iOS的组合,在用户体验和数据同步层面都开始向同一点靠拢。

  而Mozilla的Firefox OS则干脆直接以最易跨平台的Web OS架构出现,令人震惊。“原本打算以浏览器的形态完成跨平台,但现有的移动OS却对此设置各种令人难以忍受的限制,所以我们就只好自己动手做移动OS了。”一位Mozilla基金会的员工表示。

  “移动OS是一个门槛很高的领域,但仔细回想这些新玩家的动机,你会发现他们的进入却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这是科技博客TechCrunch给出的结论。

  艰难的生意

  移动OS是一门艰难的生意,这毫无疑问。

  在云、管、端三大技术体系中,移动OS被囊括与端一侧的软件平台技术中,作为中枢负责链接更具象化的硬件平台技术和管一侧的移动互联网网络平台技术。

  从这一技术体系中就可以得出结论:移动OS的成功与否,最根本的因素是能否获得硬件设备OEM厂商和管道运营商的足够支持。

  很显然,以Ubuntu的话语权,他们还无法做得像Android一样出色。Mark Shuttleworth也承认,Ubuntu最初只能够吸引一小部分Linux的发烧友使用,出货量不会太大。“但是一旦市场发现我们解决的是用户的根本需求,就会明白我们的价值。”

  按照Canonical的计划,Ubuntu移动OS主要面向两个细分市场:顶级高端智能手机,以及可能只需要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入门级手机。鉴于低端手机用户群的庞大以及渠道分散性,Ubuntu确实有机会在这个层级获得可观的装机数量。而品牌口碑的获得则必须出自于高端或者至少是中端市场,这也将是他们在另一个细分战场的策略:走体验,不走量。如果这能够实现桌面与移动的整合,那么Ubuntu现有的数以万计的应用将顺利过渡到移动端,成为技术补充。不过问题是,里面能有多少主流的应用?

  Tizen的智能手机并未正式发布,但在去年6月份先行的平板电脑中,他们选择了兼容iOS

  和android应用。如果这一策略仍被沿用到手机端的话,对于吸引用户来说确实有一定帮助,但长期来看,这个系统本身就会沦为iOS和Android的管道,会有什么驱动力向外扩张?

  “Tizen背后的玩家们,都有各自的主营业务,有些甚至是与这个系统本身就存在冲突的。所以我不认为Tizen会是一个移动OS搅局者。”高盛分析员Ewan Spence表示,尽管如此,三星和英特尔这两个主要推动者仍会从中学到很多,因为他们获得了首次在摆脱Android和Google的情况下,部署一款移动OS的经验。

  从策略上看,Windows Phone 8和黑莓10的形态对比,非常类似于现在的Android和iOS,差别是市场份额的巨大差距。微软拥有了Windows Phone 7的经验之后,也许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上升空间——如果他们能够摆脱“卖软件”的陈旧思维的话。而黑莓则会继续苦战,因为封闭性使他们失去了OEM厂商的支持,运营商也很早以前就把他们晾在了一边。

  新名单中,有能力挑战iOS和Android的还有谁?Firefox OS?你不会是认真的吧?

  本报记者 王哲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