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反垄断 尴尬的胜利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反垄断,LG,液晶面板
  • 发布时间:2013-01-18 13:17

  1月4日,发改委宣布对韩国三星、LG、中国台湾的奇美、友达光电、瀚宇彩晶、中华映管6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处罚,责令涉案企业退还国内彩电企业多付价款1.72亿元,退还、没收和罚款总金额共计达3.53亿元。

  随后,面对罚款,出现了三种反应,不屑、沉默和鼓掌。

  LG旗下液晶面板公司LG Display强调,此次处罚是针对2001~2006年间液晶面板行业价格垄断事件实施,不会对公司现在的销售及它与各大客户之间的关系造成任何影响,而且公司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三星方面也称,从2005年末已经中断了相关的行为。这些被罚的面板公司都很爽快地交了罚款,不痛也不痒。

  其实,因这几家面板厂商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美国和欧洲企业早已纷纷递出诉状向其索赔,当时中国内地的厂商始终在观望。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第一次接到关于这6家国际大型面板生产商垄断液晶面板价格的举报材料,到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对他们做出经济制裁,内地的厂商依旧在观望。

  惟一喜悦就是国内电视厂商受上游液晶面板企业串通挤压、左右的艰难局面,首次得到我国《反垄断法》的维护。借用外媒的一致评价,认为我国的《反垄断法》已逐步与世界接轨,成为对抗全球卡特尔的一支力量。

  这三种声音并不全是面对此事件应该有的态度,所以在喜悦的背后显得很不合拍。

  上梁不正下梁“歪”

  受罚的这6家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占全世界液晶面板市场八成的份额。在2001~2006年期间,他们利用优势地位,在台湾地区、韩国共召开53次“晶体会议”,针对全球市场交换液晶面板市场信息,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

  从彩电成本构成来说,5年前,液晶面板在彩电成本的比重可达到70%,到现在仍然达到50%~60%。“过去中国内地企业在液晶面板的占有率仅在1%~3%之间,到现在也只有10%左右。”DisplaySearch中国区研究总监张兵说,“目前内地企业在这一领域占比仍落后于日韩企业和中国台湾企业。” 所以,没有上游液晶面板生产能力的国内彩电制造商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液晶面板主要还得依赖进口。

  这就使得一些国际面板厂商“财大”气粗,让国内有些彩电厂商受了不少气。

  “他们说怎么涨就怎么涨”。一位国内知名彩电厂商的负责人透露说,“你不接受,他就停止供货,此前签的备忘录根本没有作用”。这位负责人表示,由于面板在彩电生产成本中的占比接近七成,在下游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不少企业都在双重挤压中退出了彩电产业。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郝亚斌介绍说:“除了价格被垄断,几乎所有国内彩电生产企业还都会受到随意断供,频繁变更规格尺寸,延迟提供新产品和不签质量担保协议等问题的困扰。”

  “传统CRT显示器里的很多部件是可以通用的,但液晶一个规格的产品需要对应一个规格的模组,有时我们设计好了模组,但这个产品忽然就下马了,之前的投入也就打了水漂,” 一家国内彩电企业的负责人回忆说。

  除了随意停止供货等司空见惯的场景,无法公平获得新产品也是国内彩电企业在和上游面板厂商打交道时碰到的难题。涉案的6家企业都是中国主要的液晶面板供应商,他们一般会延迟2年向国内彩电企业提供最新产品。这就意味着液晶面板的最新技术,中国彩电企业要晚2年才能获得。

  郝亚斌还介绍说:“18个月的保修期也是中国彩电企业必须接受的潜规则。”

  “问题是从我们拿到面板到彩电生产出来再经过中间环节到达消费者手里就已经超过了18个月。”一位彩电厂商销售负责人说,“国内彩电企业曾希望面板厂商将保修期延长到36个月,但人家根本不理睬。”

  这种悲惨的境地在发改委此次开出罚单后,已经出现好转迹象。强势的面板厂商们承诺公平供货,并将保修期从18个月延长至36个月。行业协会推算,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国内彩电企业减少维修支出3.95亿元,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目前这些企业均已承诺尽最大努力向中国彩电企业公平供货、足额供货,向所有客户提供同等的高端产品、新技术产品采购机会,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与技术交流。

  然而不是一次罚款就能如同神仙治病般立见疗效,液晶面板主要依赖进口的情况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郝亚斌表示,中国家电企业、面板企业应加强创新争取市场主动,同时也希望监管方能长期关注面板市场,确保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

  打破牙齿和血吞

  这确实是为我国电视生产厂商撑开了保护伞。可在案件审理结束后本报记者试图联系国内几家大厂采访时,他们的态度却惊人的相似,“这个我们不方便说”。如今,被保护了的人却没有感言,不免有些奇怪。

  此外,对于国家发改委责令涉案企业退还国内彩电企业多付价款1.72亿元,也出现了质疑。公示明确要求相关价款退还国内企业,其他没收金额和罚款则上缴中央财政。然而有人爆料,“被处罚外资企业的1.72亿元的退款,全数由中国视像协会和中彩联统一安排,占用。”

  单纯从这些厂商的角度来看,虽然这些钱分摊下来到每家手中的数额对他们来说无足轻重,但对于对关乎自己钱去向的问题也是没有一家厂商站出来说话。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有些电视厂商是在故意避开这个话题。“案件涉及的利益两方较劲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国内主流的彩电厂商和这些大的国际面板厂商的关系不错。”中国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数字文化产业工作组组长包冉说:“国内的电视厂商也很无奈,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所以也是不敢得罪合作方。”

  或被欺负,或被称为伙伴,这种担惊受怕的感觉肯定不好受。不过,现在从电视机的销量来看,中国彩电企业开始上升,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面板厂商基本把目标锁定在中国,他们现在不敢放弃中国市场,便不敢随意提价。华创证券TMT高级分析师李怒放说,“中国面板企业最近几年崛起得很快,京东方和TCL的产能加起来就占了世界产能的20%,现在到了一个战略关键点。”

  2013年中国液晶面板产业预期向好

  2005年,中国面板全球占有率不足1%,2011年为6%,2012年预计达到10%,2015年预计为20%。”2012年12月29日,在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思变共赢”中国平板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表示。2013年中国液晶面板产业预期向好 。

  据梁新清介绍,中国面板产业从2003年发展到2012年,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品规格覆盖2到55吋以上所有规格)的发展过程,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及成渝四大平板产业集群,4.5代及5代以上面板产线各8条,在建拟建面板产线共8条。

  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随着全球面板产业的回暖,本土面板企业从2012年三季度开始业绩均转负为正,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并且加大了产线布局与发展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副司长彭红兵表示,目前中国在TFT-LCD及其演进技术领域已完成了较好的产业布局,2011年产业规模572亿元,预计2012年将超过700亿。面板贸易逆差逐步收窄,专利申请量逐年翻番,在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领域进行了良好的技术储备,产业总体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本报记者 甘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