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东:未知是最好的状态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刘小东,刘小东在和田,展览
  • 发布时间:2013-02-28 13:49

  和田之后,刘小东说他有可能会去以色列继续深入,当然在面临一个陌生的地域时,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这是人生一个好的状态--未知的状态。

  今日美术馆的第一个开年大展《刘小东在和田》之后,专门举办了一场刘小东的讲座--《画家眼中的卡塞尔和策展人眼中的利物浦》。讲座原定下午两点开讲,还差10分钟开始时,黑压压的人群已经从刘小东的面前一直蔓延到了电梯口。后来的人群,即使努力踮着脚,也只能看到三分之一的屏幕。甚至有些人干脆放弃,靠着墙根坐在冰凉的水泥上,只听不看。

  刘小东在讲座中展示了他大部分去年在卡塞尔文献展拍摄的作品图片,他很喜欢一件中国艺术家的装置--在卡尔斯奥公园的一片空旷草坪中央,一座小山包似的土堆上长满杂草,看上去像一个中国传统的“坟头”。孩子们有的围着“坟头”奔跑,有的坐在围着“坟头”的大圈儿上休息。

  这时,刘小东准备绕着“坟头”走上一圈,拍点照片。绕到“坟头”的背后,他发现“坟头”上写了一句话,“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看到这里他收起了相机,刘小东说,“如果没有这句话,这个作品就太棒了”。

  不一定的刘小东

  艺术家陈丹青说,刘小东生猛,是他至今所知在全世界范围内画人物画得最好的艺术家;作家阿城说,刘小东有一种直感,一种强烈的动物性,一种对环境与社会本能的判断,每到一个地方就能抓到这个地方最本质的东西;批评家汪民安说,刘小东把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刻意从历史长河里的漫不经心的刷洗中打捞出来……

  刘小东说,他只是跟着这个社会一起纠结,一起想不通。

  说刘小东是个画家,他也参演电影。上世纪90年代,刘小东和太太喻红主演了王小帅的电影《冬春的日子》,还在贾樟柯的电影《世界》里客串;他画农民、采玉工人,画儿时伙伴,也画张元、林志玲……

  2007年1月,刘小东的巨幅油画《三峡新移民》拍出2200万的价格,创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虽然大家都不否认刘小东这幅作品的历史意义,但也会让人想到,这幅创造当时天价的作品得益于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和他在威尼斯电影节捧回的“金狮奖”。

  “刘小东记录三峡,贾樟柯记录刘小东。”刘小东请来贾樟柯为他在三峡的创作拍摄纪录片,之后有了刘小东的藏家为贾樟柯投资电影《三峡好人》。

  2013年《刘小东在和田》在北京展览时,观众问他最希望得到怎样的评价,他的回答是“不一定”。他引用作家刘亮程的“不一定的新疆”,希望自己也有“不一定”的评价最好。

  “太一定的东西就没有进步的空间了,还是要进步下去,艺术的事情大家都愿意追求真实,”刘小东说,“其实追求真实很可怕,尤其在现实生活里千万别追求真实,追求自然就可以,真实很科普,真实被揭穿了都很绝望。”

  奔赴现场

  没有叙事性,没有戏剧性,只有神经质的敏感和歇斯底里的恐惧,弗洛伊德在他的画室完成了对人的写实。费舍尔笔下的环境也几乎没有离开过家庭、度假之类的生活半径。有人说刘小东作品中有弗洛伊德和费舍尔的影子,陈丹青说,“完全是两回事”。

  刘小东不在画室,他奔赴现场。

  有人说刘小东像农民一样在田间“耕作”,但其实除了身上有农民那股勤劳,他还有艺术家的直觉,所以,他更像一个“田野调查员”。

  2002年,刘小东受邀去台湾教学三个月,因为教学体系不同,刘小东当时不知道该怎么教。写实的基础性很高,三个月的时间太短,于是刘小东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半表演性质地画,学生们在一旁看,“这样学生可以更直接地体会到绘画从抽象到具象,从一堆颜料形成一个形体的过程。”

  在这之后,刘小东发现,原来画画时身边有人也没什么大不了。2004年,蔡国强策划了一个在金门碉堡里的展览。刘小东觉得从画室里画完的画,拿过去跟展出的环境不搭,于是就决定到金门去画。在这之后,刘小东奔赴现场的写生就被延续下来。

  后来,刘小东又在三峡、青海、西藏、北川、太湖、新疆等地现场写生,他还去泰国画酒吧女,去日本画人体盛,也去奥地利画中学生……

  他和当地人同吃、同喝、交朋友,刘小东说他喜欢和诚实的人交朋友,“诚实就是让生活变简单的最好方法,诚实也是一种力量。”刘小东的作品简单直白,就像那些他在田间地头,脱了衣服露出黝黑肌肉的山野朋友,他们并不知道大范围的悲哀,所以显得有力量--越简单越有力量。

  无论是那些拿着权利棒的“波普”或者“玩世”,还是新锐们的“虚幻”,当他们反复用商业符号在市场上一次次地收获金钱时,和他们比起来,刘小东“田野调查员”似的“奔赴现场”就显示出了另一种的意义。

  刘小东在和田

  2012年6月22日,刘小东和一支小团队来到新疆,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记录采玉工生活的计划“刘小东在和田”。

  这一次,刘小东再次延续了他逐步建立的现场绘画方式,他在戈壁滩搭起帐篷,帐篷里建起临时工作室,用素描、日记、油画和摄影等手法,展开这一漫长的项目。同时,还有一支电影团队一直在记录这一创作过程。

  刘小东说,在和田的日子都很紧凑,不可能拖泥带水。2012年7月6日,刘小东开始画背景,他在那天的日记里写道,“沙尘很大,画布上有沙,颜料像在砂纸上调和,运笔不畅。风景一片灰白,真正的灰白,没有色彩倾向,还很刺眼的灰白。真的很难画,越画风越大只好罢休。”

  大多数时间,刘小东在这样的条件下度过。他说,在新疆,要么睡不着,要么睡着了就永远都不想起来。

  2012年1月12日,由今日美术馆主办, 策展人侯瀚如、欧宁联合策划的“刘小东在和田”北京站展览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开幕。展览展出了刘小东在新疆创作的四幅油画作品《东》、《南》、《西》、《北》。展览现场同时展映了一部由阿城担任监制、杨波导演的纪录片《刘小东在和田》,同时展出了刘小东在北京的后续创作以及在新疆考察、创作期间的日记、手稿等文献资料。

  在展览的现场,除了刘小东四幅在和田的主要创作以外,还有一批在照片上作画的作品,刘小东称其为“魔术般的转化”。照片都是由刘小东本人拍摄,在图片上以画笔绘制而成。“照片是一个意思,在照片上用画笔进行再创作就有了另外一种意思。”

  刘小东说,和田的项目之后,他有可能会去以色列继续深入。“当然在面临一个陌生的地域时,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这是人生一个好的状态--未知的状态。”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晁珊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